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激流金屬的前世今生 四巨頭首度同臺後談感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7 11:25:51 | 文章來源: 新浪娛樂

 激流金屬的前世今生 四巨頭首度同臺後談感想

從左至右:凱瑞·金(屠夫)、戴夫·馬斯泰恩(大屠殺)、斯科特·伊恩(炭疽)、詹姆斯·赫特菲爾德(金屬)

 激流金屬的前世今生 四巨頭首度同臺後談感想

激流金屬四巨頭聚集在音球音樂節上

據國外媒體報道,上個月音球(Sonisphere)音樂節將激流金屬四巨頭——金屬(Metallica)、炭疽(Anthrax)、大屠殺(Megadeth)和屠夫(Slayer)聚到了一起。橫跨歐洲獻上了7場精彩絕倫的演出之後,四支樂隊接受了英國《衛報》記者傑米·湯普森的採訪。他們暢談了激流金屬的前世今生,併為這次幾乎不可能的同臺合作激動萬分。

一次幾乎不可能的合作

音球音樂節的50萬名觀眾幸運的見證了激流金屬四巨頭的首次同臺演出。直到現在還有人覺得這一切太不可思議,四巨頭在他們近30年的事業生涯中首度合作,以後恐怕再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從6月16日到27日,四支樂隊先後在波蘭、瑞士、捷克、保加利亞、希臘、羅馬尼亞、土耳其獻上了7場演出。其中22日在保加利亞的演出在美洲和歐洲的800多個影院現場直播,讓更多歌迷見證了這個奇跡的時刻。促成奇跡發生的是金屬樂隊的鼓手兼軍師拉爾斯·厄爾裏奇,從去年9月開始,他就策劃著這次相聚。

音球音樂節的組織者斯圖爾特·加爾佈雷斯曾是現場之國(Live Nation)公司的員工。他在為公司舉辦的下載音樂節(Download Festival,英國)工作時就産生了這樣的點子:何不舉辦一系列音樂節,並把它們推廣到整個歐洲,甚至歐洲以外的地方。離開現場之國後,加爾佈雷斯開始實施他的計劃,並得到了金屬的支援。去年夏天,音球音樂節的第一波在荷蘭、德國、西班牙、瑞典、芬蘭、英國六國展開。金屬參加了所有的演出,炭疽則參加了其中的三場。據説金屬和加爾佈雷斯簽了三年的合約,合約規定金屬將連續三年領銜音球音樂節,合約金額高達數百萬英鎊。

首屆音球音樂節的成功,讓厄爾裏奇萌生了促成激流四巨頭同臺演出的念頭。厄爾裏奇一直被視為有名無實的領袖而備受嘲笑,這次的成功向無數驚愕的歌迷證明了他的實力。人們最關注的是戴夫·馬斯泰恩的態度,他的加入也是最不可思議的。這位前金屬樂隊的吉他手因為吸毒和酗酒問題被樂隊無情的開除,取代他的是柯克·漢密特。在自立門戶成立了大屠殺樂隊之後,性格乖戾的他和新隊友的關係依然磕磕絆絆。二十多年過去了,三個月前剛出版回憶錄的馬斯泰恩似乎已經改掉了暴脾氣,與金屬冰釋前嫌。他在採訪中説:“我和詹姆斯(·赫特菲爾德,金屬主唱)在後臺説了話,互相擁抱,為過去曾向對方做過的事情道歉。拉爾斯和我商量著一起出去吃飯。誰曾想這種事情會發生呢?但是我們就在這兒,以重金屬的名義牛哄哄的記錄下了這一刻。”其他樂隊也表現出了與他們咄咄逼人的音樂極不相稱的謙虛。屠夫樂隊的吉他手凱瑞·金髮自內心的説:“連那些住在洞穴裏的人都被金屬拽出來了,所有人都趕來看他們演出。我們其他人只是分享這塊已經切開的蛋糕而已。”炭疽的吉他手斯科特·伊恩為這次同臺感到非常驕傲,“回溯40年你都找不出另外的四支樂隊可以這麼做。我們都在這裡,而且做到了。太了不起了!”

四支樂隊在音球音樂節以相繼登臺的方式錶演,相互間沒有合作演出。兩周前在西班牙的演出中,金屬沒有參加。接下來音球音樂節的最後三站——英國、瑞典和芬蘭,只有屠夫和炭疽繼續參演。

激流金屬的血統調查

激流金屬(Trash Metal)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為重金屬的一個分支出現的。在以鐵娘子(Iron Maiden)、摩托頭(Mot"orhead)、撒克遜(Saxon)、鑽石頭(Diamond Head)等為代表的英國重金屬新浪潮(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的影響下,一批加州樂隊將其與硬核(Hardcore)結合起來,併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激流金屬。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削弱了布魯斯對早期重金屬的影響,吸收朋克搖滾的元素,加快速度,追求粗糙狂野的音效。以摩托頭為代表曾掀起速度金屬(Speed Metal)的浪潮,很多人將其等同於激流金屬,其實二者還是有區別的。速度金屬追求音樂的複雜性,仍然忠誠于傳統金屬的旋律。激流金屬則更為粗獷,它的節奏沒有那麼清晰,而且更為扭曲,吸收了更多硬核的影響。硬核作為朋克搖滾的分支,比早期的朋克節奏更快、音色更厚重,並且在歌詞上經常使用直接和攻擊性的語言抨擊社會問題。受其影響的激流金屬以快速、具有衝擊性、低音域的吉他riff為特色,整體上具有撕裂式的效果。

激流金屬以地域為界,發展出了多個流派。其中最激進、技巧性最高的是舊金山的海灣區激流金屬,金屬、大屠殺、屠夫、出埃及記(Exodus)和聖約(Testament)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炭疽是美國東岸激流金屬的代表,相對於西岸的舊金山來説,他們受到更多硬核朋克的影響,把技巧放在次要地位,更加注重對速度和衝擊性的追求。此外還有日耳曼、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波蘭、英國、斯堪的納維亞、新英格蘭數個地域性流派。

整個80年代,激流金屬一直和華麗金屬(Glam Metal)進行著激烈的抗爭。華麗金屬是在華麗搖滾的影響下發展出來的重金屬分支。它無關痛癢的歌詞和柔和的曲風更易為大眾接受,誇張的造型和華麗的服裝也增加了舞臺的戲劇效果。以邦·喬維和克魯小丑為代表的大眾偶像一直是激流金屬的競爭對手。斯科特·伊恩向湯普森透露了當時的想法:“我們曾處於弱勢地位。我看著那些更大的樂隊想,‘我們才是真正的金屬。不是你們。’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真是蠢到家了,但還是能體會到那時的心境。”這種心境正符合當時的時代精神,“孩子們可能都是聽著邦·喬維或者其他什麼長大的。但是到了15歲他們就再也不想聽那些了,轉而聽炭疽和金屬。這就是我們的使命,不讓孩子們走到黑暗的那一面!”對於馬斯泰恩來説,捍衛激流金屬的地位是他的終身使命,“也許還有人出版華麗金屬的東西,還有一大幫花枝招展的姑娘們會去買那些垃圾。但是對於真正喜歡重金屬的人來説,激流金屬才是有理性的人的音樂。他們(華麗金屬)愚蠢的音樂和行為玷污了重金屬,讓別人以為玩金屬的都是傻瓜。”馬斯泰恩還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理性,“當90年代我去白宮的時候(參加Rock the Vote運動,旨在倡導美國的年輕人充分運用自己的政治權利,積極參加各種投票活動來改變周圍的生活),很多人認為我不怎麼聰明。事實恰好相反,那説明我有很好的表達能力。”

儘管沒有MTV和廣播的支援,四巨頭還是在80年代末憑藉一系列世界巡演成為金屬領域舉足輕重的力量。屠夫的《Reign in Blood》(血腥統治,1986)直到今天依然被視為最好的金屬專輯之一;炭疽與紐約硬核結盟,孕育出更多的激流樂隊——核襲擊(Nuclear Assault)和死亡突擊隊(Stormtroopers of Death);馬斯泰恩帶領大屠殺向金屬挑戰,賣出了上百萬張專輯,一雪被驅逐出隊的恥辱;金屬走出貝斯手克裏夫·波頓(Cliff Burton,1986年樂隊在瑞典巡演時因車禍死亡,年僅24歲)意外的陰影,一步一個腳印的逐漸把自己變成世界上最大的金屬樂隊。

在激流中前進和開拓未來

90年代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大行其道,激流金屬遇到了新的挑戰,也面臨著新的機遇。二者之間的血緣關係可以上溯到70年代的朋克搖滾。另類搖滾的憂鬱氣質和內省風格,使其比華麗搖滾更加難於應付。伊恩只得嘆息,“他們充斥著MTV,該死的他們怎麼另類了?我們才另類!”這十年裏大屠殺和屠夫的日子也不好過。馬斯泰恩和過去一樣,又陷入了和隊友無休止的矛盾中,他把一半的時間都花在毒品和酒精上。屠夫雖然憑藉過去的名望保持著一大批狂熱的追隨者,但是他們90年代的作品無論在數量還是品質上都乏善可陳。1996年又陷入了一起官司:加州的一名15歲少女被三個同班同學殘忍殺害,據説他們在作案前聽的正是屠夫的音樂。受害者的父母狀告樂隊及其公司,要求他們對案件負責。直到2001年起訴才被駁回。

四巨頭中金屬是唯一在此時抓住機遇的,他們利用百花齊放的大環境把自己塑造成了超級明星。然而鐵桿的硬核迷們卻指責金屬墮落了,他們踏上流行前沿的代價是軟化了自身的音樂。無論如何,金屬畢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三位盟友甩在身後,這也算與時俱進吧。21世紀初,金屬還是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低谷。2000年與音樂共用網站Napster的官司使金屬一下子站到了歌迷的對立面。金屬無意中聽到未發行的新歌《I Disappear》(我消失了)在電臺播放,順藤摸瓜竟發現Napster讓網友免費共用他們的所有歌曲。憤怒的金屬以侵權等三項罪名把Napster告上法庭,並提供了長達6萬頁的名單,要求Napster封鎖這些用戶的使用權。30多萬個註冊用戶被封鎖,Napster破産了,金屬卻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無數歌迷覺得受到侮辱,發起網路運動抵制金屬。Napster的創立者,19歲的大學生肖恩·坊寧(Shawn Fanning)自稱也是金屬的歌迷。儘管網路維權的案例屢見不鮮,金屬的做法也是無可厚非,但是對於一支在80年代主要憑藉地下磁帶市場鞏固歌迷隊伍的樂隊來説,這次的處理方式顯得有些目光短淺。看看後來電臺司令“想付多少就付多少”的成功例子,把網路共用視作洪水猛獸實在不可取。為挽回在歌迷心目中的地位,他們決定拍攝紀錄片《Some Kind of Monster》(某種怪獸,2004),記錄樂隊製作新專輯《St Anger》(聖怒,2003)的過程,結果卻暴露了樂隊內部緊張異常的關係。有人稱讚樂隊敢於赤裸暴露自身困境的勇氣,有人將其形容為一支行將沒落的過氣樂隊的垂死掙扎。柯克·漢密特相信,對於一支六年沒有發表新作的樂隊來説,《St Anger》的製作勢在必行。他説:“它讓我們不至於分崩離析。我們有共同的事情要做,這讓我們作為整體待在一起。我們一直善於把握機會,雖然也曾多次走上錯誤的道路,但是從來沒有製作過一張説唱金屬專輯,感謝上帝!”

在激流中經過無數次的洗禮,四巨頭終於重新找回了自己的道路。金屬和屠夫分別與製作人裏克·魯賓合作,創作了兩支樂隊十多年來最暢銷和最受好評的專輯《Death Magnetic》(2008)和《Christ Illusion》(2006)。凱瑞·金很謙虛的説(這次採訪中他顯得格外謙虛):“在1985到1990年間,每個人都創作出了偉大的專輯。我們只是又做了一遍。”2004年馬斯泰恩戰勝了幾乎危及事業的左臂神經痛,重組大屠殺樂隊。炭疽終於在今年迎回了主唱喬伊·貝拉多納(Joey Belladonna),樂隊最受歡迎的歌曲幾乎都是由他演唱的。柯克·漢密特向湯普森解釋了激流金屬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它觸動了人類靈魂的核心本質,兄弟。這是真的。無論你有什麼樣的文化背景、年齡、性別等等,那種節奏和力量都會觸動你。只要聽到它你就被連接上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獲得了生命。”沒人能與他爭論,畢竟他説這番話的時候,剛剛在50萬名歌迷面前完成了7場絕世演出。

音球音樂節的成功證明,一個十年前就被認為已經入土的流派如今仍然活躍著。慶倖的是,儘管激流金屬在重金屬領域的主流地位被新金屬(Nu Metal)取代,其極端性又遭到死亡金屬(Death Metal)和黑暗金屬(Black Metal)的挑戰,它依然後繼有人。新世紀伊始,一群在四巨頭首張專輯發行時還未出生的年輕人重新對激流金屬産生了興趣。他們像上一代樂隊那樣,創造出口語式的蜂鳴效果,讓狹窄的地下室演出被觀眾圍得水泄不通。他們中間涌現出了新一代的激流金屬四巨頭。

城市垃圾(Municipal Waste,2001年在美國裏士滿成立)——他們是新一代激流金屬當之無愧的王者,已經發表了四張專輯,是眾多大型音樂節的座上賓。喧鬧而不知疲倦的現場演出使他們迅速成名,柯克·漢密特也對他們給予了肯定。

大毒殺(Toxic Holocaust,1999年在美國波特蘭成立)——受到瑞典金屬傳奇Bathory的啟發,大毒殺樂隊也是以一個人為核心。喬爾·格蘭德(Joel Grind)完成了樂隊的三張專輯。在由流動成員組成的現場樂隊的支援下,他還完成了一張現場專輯

Evile(2004年在英國哈德斯菲爾德成立)——Evile以翻唱金屬的歌開始他們的事業,已經發行了兩張專輯。不幸的,他們和金屬的連係不止在音樂上。2009年在瑞典的巡演中,貝斯手麥克·亞歷山大(Mike Alexander)意外死亡,23年前金屬的貝斯手克裏夫·波頓也是在同一個國家英年早逝的。

以血為盟(Bonded by Blood,2005年在美國加州的波莫納成立)——樂隊的名字和音樂靈感都出自出埃及記的首張專輯。2006年在一場樂隊大賽中,他們戰勝了250組對手奪冠。2008年樂隊發行了首張專輯,新專輯《Exiled to Earth》將於下月發行。Linden/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