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毫吶喊 筆墨當歌——解析畫家石虎的藝術人生

時間:2013-08-15 14:42:16 | 來源:藝術中國

師法大道自然

流火七月,北京的文化界將會因石虎舉辦新生命畫展而感動。中國文化的崛起,本就應該依靠傳統文化的文心、文脈與道性。

石虎對即將展出的主題畫《紅實圖》作此解釋:叫“紅實圖”實屬巧合,這幅畫是為紅十字會畫的。紅十字會的精神是人道主義,而我這個“紅實”有點革命人道主義——紅色的果實,是解放或拯救受苦難的人。

這副畫佈滿了近代以來國人的奮鬥與抗爭,包括文脈的一些曲折和革命運動的氣息。不是畫具體的哪一個運動,而是畫了很多人物,包括很多軍人,士兵,還有很多農民,還有推自行車的,跳芭蕾的,還有延安的窯洞……全都囊括在其中。這幅畫的藝術價值在於:一副2.8X6.6米的畫,那樣複雜的內容,統統用線條來表現。它的難度就在於沒有任何渲染、襯托和層次這種複雜的構建,就只有線條,線條本身就出層次,出意境,出境界,這在美術史都是很少見的畫法。它的無限重疊構成了它的基石。

通過此例可窺見石虎繪畫藝術的一斑。就繪畫本身而言,石虎對在宣紙上繪畫技巧的開拓,貢獻極大。比如説重彩畫,在石虎之前中國花壇的重彩畫存在很多問題,包括紙和色彩的輝煌問題沒有解決,而石虎的繪畫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色彩上,石虎用3個字概括色彩的學問,即“密有機”。“密”指“密度”,色彩的密度概念就是指單位色彩當中色彩強烈的飽和度。這種飽和是對中國畫很重要的奉獻,因為原來的宣紙上不會有這樣的密度。“機”是指機理,就是説一看色彩本身裏面要有空氣,要有呼吸,這種呼吸就是機理。就是説色彩裏面透著的有白、有點、有線,有很多表現形式,觀者賞之,豐富無比,玩味無盡。

再如線上條的畫法上,也是獨成一家。石虎如此論述:“線條本身也包括很多種,一種是立足傳統的輪廓線條,這不是石虎所創造,但是從輪廓線條中解放出來,從傳統東方的事物的輪廓式的線條,進入到繪畫方式的構成性的線條,也就是西方構成主義的東西,再從西方構成主義進入到中國象理論的線條,無中生有的線條,就變成了又一個臺階。然後用‘象’的理論來産生無中生有的線條。臉上沒有的線條可以畫,背景沒有的線條也可以畫。有的可以不畫線條,將其空置起來,所以有變成無,無變成有,進入到一種水乳交融的狀態。”因而在這個意義上講,石虎開闢了一代繪畫新風。

除此之外,在繪畫上石虎第一次將“象”的理論應用到繪畫上,使繪畫的表現不再拘泥于傳統的“似”與“不似”,而是從理性上給予繪畫以“象”的概念。“似”與“不似”大體上可以説是變形,進入到“象”則不同,那是“有”和“無”之間的連接,就是給予所表現的事物一種完滿的觀照;不僅是具象,同時具象之外還有象,亦即是石虎所言的“心象”,同時心象本身還能漫延,可以擴散為完全虛無的東西。由具象、具體事物的輪廓,漫延到具體事物之外的種種表現,由此物及彼物,由有到無之間表現了無限的塑造。中國畫的這種努力與拓展始於石虎。

在石虎的思維力,繪畫的形式即像彈鋼琴的鍵,又像是把光譜和在一起。線條也好、色彩也罷,在石虎的眼裏其實是多體系的創造,他的畫既是多體系的創造物。如此,石虎既解決了宣紙和色彩、線條的製作關係問題,也因“象”的理念的植入而完成了繪畫理念上的創新。石虎的藝術創新使中國的宣紙獲得了新生,表現力開始向無盡的方向擴展開去,從而真正地解放了中國畫的生産力。對石虎個人的繪畫藝術而言,就是使其繪畫內涵擴展到縱深,自然溶于“大道”中。

歲月流逝,在流逝的歲月裏石虎拾起留下的點點印痕,再用“道”將其串起,在起點與終點連結的瞬間,驀然發現,他的世界原來如此廣博,如此的精深。石虎為此行走了60余載、印證了60余載。在行走與思索的過程中,石虎在向整個世界昭示著:中華文化存于大道之中,大道自然。

“冰山在海裏移動很是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水底的部分佔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我總試圖以冰山原則寫作,凡是你所知道的東西,都能刪去;刪去的是水底看不見的部分,是足以強化你的冰山。”用八分之一表現八分之七的含量,以八分之七作為八分之一的堅實基礎,這是文壇硬漢海明威寫作的“冰山原則”,也是海明威對自己所有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美學要求;石虎用偉大的母體文化作為其創作作品的“八分之七”基數,有這樣博大的“八分之七”托著他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所展現在人們眼前的畫作怎能不驚世駭俗?海明威,以“冰山原則”創作出的文學巨作漂洋過海,譽滿全球,石虎用自然之“大道”創作出的畫作揚名域外。兩個國度,兩個時空,一樣的硬漢。只不過曾經為人類留下巨大精神財富的海明威如今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而創作勁頭正濃的石虎卻依然籍筆墨與智慧追尋著藝術的真諦,向人們傳遞著偉大的、東方的、龍的後裔的真誠與博愛。

行走在“大道”中的石虎一面用自己的生存狀態來闡述著個體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一面帶著他的藝術理念、唯美的情節、神覺與字思維,走出所謂的藝術聖殿,走進生活,走進大眾,與大眾對話,再在對話中尋找差距,以期日臻完善自己對生命的觀照與體驗,對藝術的感悟與傳承,對中華文化的解析與詮釋。藝術的基礎是智慧,而美卻需要大眾的認可和肯定,美的界限無限,內涵更深不可測。走出來總比躲在“蠶繭”裏自娛自樂的好,正如林風眠所言:“中國以往的歷史自有她光榮偉大的一頁,創造的絲曾織就了古代的藝術斑斕的痕跡。但過去的是過去了,時間不留情地把我們拖到了現代,要希望在已死的蠶裏抽出新鮮的絲已是不可能,已經為時代腐壞了的舊錦也不必再去留戀,我們只有鼓起勇氣負起責任,培植我們的新蠶,養育我們的新蠶,使將來抽出來的新絲,織成時代上更燦爛更有光澤的新篇幅,這是我們應有的希望!”時代在呼喚著真誠的藝術,藝術家理應像石虎一樣,走出國門,融入世界,揮毫吶喊,筆墨當歌。

石虎《天黃沉魚》 布面油畫 69x61 2001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