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代開始説起,看歷代畫家靠什麼謀生?

時間:2017-07-24 10:32:46 | 來源:月雅書畫

資訊>藝市>

元代:男人,應該瘦一點

生物學告訴我們,一個男人征服另一個男人的時候,勝利者體內的雄性激素會急劇上升。在元代,征服者和統治者的雄性激素猛漲,但是同時代的繪畫卻陰柔無比,這是歷史對藝術開的玩笑。

蒙古族的入侵,打破了畫家的飯碗,也砸掉了無數文人的飯碗。元初,廢除科舉制度,萬千學子失去了學而優則仕的夢想。文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所謂:八娼九儒十丐。文人的地位甚至比娼妓還低。為了一抒胸中不平與怨氣,也為了打發時光,文人以畫作來寄託思想成為風尚。文人畫由此興起。

  元代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著名的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只有黃公望早年間做過芝麻官,其餘三人都不熱衷仕途。元代的許多文人畫家大多選擇隱居山林,不願做二臣。他們都覺得男人應該瘦一點,侵略者的飯,不吃也罷。在飯碗與忠貞面前,大多數文人挑選了前者。畫家沒了飯碗,藝術史也由此改變。

元代統治者喜歡舉辦各種飯局,飯局是一種政治工具,掌權者用這個政治工具來喚起臣子的覺悟,把人群團結在共同的價值周圍。元代成就最大的藝術家,同時也是最著名的二臣:趙孟頫,就是統治者飯局的貴賓。

  元代 倪瓚 《緣漁莊秋霽圖》

元代國宴的菜譜以羊馬肉為主,保留著濃郁的遊牧風情。真實的邊疆容易打破,飲食的邊疆卻難以打破。不同的文化意味著不同的菜譜,在菜譜的差異之間,其實是文明的碰撞。菜譜和藝術都是民族性的象徵。元代統治者也許根本沒有打算融入中原文明,因此他們的飯局也保留著濃郁的遊牧風情。

  元代  趙孟頫  《二羊圖》

老子是一個對飯碗和飯局很有研究的人,他説:治大國,若烹小鮮。但是,彎弓射大雕的元代統治者既不會治大國,也不會烹小鮮,他們砸碎了許多人的飯碗。很快,他們連自己的飯碗也打碎了。

大時代下個人的命運微不足道,元代畫家的飯碗被打碎,三餐不繼,人比黃花瘦。這是時代對人性最野蠻的蹂躪,這是歷史對藝術最殘忍的調戲。但是奇妙之處在於,元代九十年的黯淡歲月裏,藝術之光並沒有消失,反而更加動人。這是文明的堅韌與藝術的偉大。

明代:吳門畫派與江南style

如果説唐、宋是宮廷畫家的黃金時代,那麼明代就是江南style的天下。

元末畫家的隱逸文化,與新朝代的恢弘氣象格格不入。明朝初期,以朱元璋為首的皇家、貴族、宗室都出身於最貧困的下層社會,他們無法欣賞元代末期那種內斂、含蓄,帶有個人哀愁的文人畫風格,馬上得天下的皇帝和貴族都喜歡氣勢磅薄、猛氣橫發的繪畫。在皇室和貴族的支援下,雄渾大氣、濃墨渲染、強勁雄健、恣意狂放的浙派繪畫佔據了畫壇的主流地位。

這時,畫家的飯碗主要來自宮廷與貴族。浙派的兩位領軍人物戴進與吳偉,都是在得到宮廷的賞識或者成為貴族的門客之後,捧上好飯碗。

  明代  仇英 《 潯陽琵琶圖》

到了明代中期,代表著皇室貴族品味的浙派開始走下坡路,隨著領軍人物的逝去,浙派的畫風逐漸流於粗鄙。而沈周、文徵明為首的“江南style”逐漸興起。整個文化圈的審美意在吳門畫派的江南style的影響下,發生了根本轉變。浙派畫家漸漸無法立足。

以文徵明為首的江南style的興起,象徵著江南文人品味的勝利。同時,畫家飯碗的掌控者也由皇室貴族,轉向了民間的富豪。明代中期,國泰民安和生産力的發展催生了一批新貴與富豪。傳統的中國社會,以功名、官位和文采取決定個人的威望與地位高下。儘管商賈腰纏萬貫,依然被看成缺乏文化修養的暴發戶。商人為了進入主流文化圈,提高社會地位。他們仿傚文人舉辦各種風雅活動,廣交文友,與書畫家密切往來。

  明代 唐伯虎 《騎驢歸思圖》

商賈開始為文人畫家們提供飯碗。不少畫家在富豪的私家園林裏吃上了長期包飯。商人的地位由卑微,到與藝術家平起平坐,再到作為主人請客吃飯。商人與畫家之間産生了微妙的等級差別。

如果説明代之前,畫家的飯碗由皇室貴族決定,明代中期開始,巨賈豪富就成為畫家飯碗的掌控者。民間資本開始掌控畫家的飯碗,商賈的品味開始影響藝術史。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