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2014畢業季 文物鑒定專業的死衚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13 10:53:42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在藝術市場混了兩年多,發現這個專業好像不是很對路,周邊的大多都是學藝術史的。”這是小雅(化名)碩士畢業兩年後的感慨。小雅先後在嘉德、歌德等拍賣行工作過,如今服務於一家藝術公司,她本科是學法律專業的,因為對藝術市場感興趣驅使她在攻讀碩士時選擇了藝術品鑒賞專業。然而當她真正進入藝術市場之後,才發現身邊幾乎沒有同專業的。頗有投錯專業幹錯行的感慨。

文物鑒定專業——藝術市場大潮下的産物

相比很多傳統學科,“文物鑒定/鑒賞”是一門2000年之後才新興起的專業。《中國教育報》在2002年有過這樣一則報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從事文物收藏的人數多達5000萬人,全國大大小小的收藏品交易市場已達數百家。許多城市已經擁有頗具規模的古玩城,民間收藏組織相繼建立,現全國具有法人資格的一級收藏協會就達數十家,幾乎遍及各省。一些收藏家還辦起了博物館、收藏館……目前的文物鑒定人才狀況,經驗豐富、水準較高的專家大多年事已高,而年輕的由於種種原因目前還跟不上來。文物鑒定是一門內涵豐富的綜合性學科,而目前經過這方面嚴格訓練的人才極少。”簡而言之:隨著我國文化産業的迅速發展,我國“文物鑒定專業”人才需求存在較大缺口,而人才奇缺在一朝一夕難以解決。

首師大教授文物鑒定專業的錢老師告訴記者:“我們04年開始招第一屆學生,為什麼選擇方向是文物鑒定與保護?應該是當時我們這兒的專業負責人看到北京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物也很多,博物館機構也很多,另外當時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拍賣市場剛剛興起,從人才需求角度來講——文物鑒定方面的人才也比較稀缺。 所以對整個就業行情進行了一個預判,從而選擇了這個專業方向:文物鑒定與保護。”與首都師範大學如出一轍,同樣循著對當時整個就業行情的預判,非常多的高等院校,包括北大、西北大學、中國防衛科學院等都紛紛在02-05年間開設了這門學科。

眾所週知,02非典之後,藝術市場掀起了一輪熱潮。這也讓“文物鑒定”被許多嚮往藝術市場的考生所青睞。如果把02年作為一個起始年,掐指一算,十多年過來,也應該有多屆眾多的“文物鑒定”專業人才充實進諸如拍賣行、文物公司、藝術網站以及文博機構。然而實際情況跟早先預判顯然是有差距的。記者了解到,該專業的學生多因就業並不順利等原因至少有三分之二選擇在國內繼續讀研,亦有選擇出國深造者,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本科畢業後擇業工作,而就業方向未必都能順利地沿著專業指引的方向。記者同時還發現,當年驅使眾多高校開設這門課程,以及不少學生接受誘導選擇這個學科都處於一個不清晰的狀況下。另一位首師大的畢業生小李(化名)告訴記者:“對於我來説選擇這個專業之前是看到中國拍賣市場比較好的前景,所以也挺動心的就選擇這個專業了,但是還是要看學校這方面的宣傳程度。當時我們考學校的時候説的方向是文物鑒定與保護,其實最後培養的方向改成了考古方向,也是被學校誤導了,所以才選擇了這個專業。”在記者的調查中發現,“文物鑒定”、“文物考古”、“博物館學”等學科難以讓人辯清“張三與李四”,而選擇上述學科的學生,之前對專業方向缺乏了解,僅憑對藝術市場的一腔熱情,還有一部分人是在第一志願落榜而調配進了他並不熟知的領域。

從“文物鑒定”專業試水到運作多年後,高等院校也根據市場接納、自身師資等情況,或直接取消或改其他方向:如中國防衛科學院直接取消了該專業;而首師大將文物鑒定改為了考古學方向。那麼這個看似前景光明、供不應求,的“文物鑒定”專業到底問題出在了哪兒?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