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經濟活力取決於思想解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04 09:47:05 | 文章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端午節看了本閒書,《一槌定音:我與嘉德二十年》。作者是“92派”企業家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升。1992年“小平南巡”激發了一大批機關幹部的創業熱情,《有限責任公司規範意見》和《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兩個文件的頒布又使他們看到了通過股份制開辦新事業、實現大理想的可能性。陳東升就是其中之一。文物藝術品拍賣這個市場,嘉德是昨天的拓荒者,也是今天的風向標。

上世紀90年代初期,藝術品拍賣是全新的事物,批准成立拍賣公司則是一次政策實驗。陳東升作為優秀青年幹部下海做拍賣,股東都是國字頭企業或金融機構,所以得到主管部門領導的支援。他回憶,如果是一個從南方來的私人老闆做這個,恐怕很難得到同樣的信任。儘管如此,破冰前行也費了很大週折。當年拍賣公司和舊有的文物商店體制間的鬥爭非常激烈,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説:“簡直是挖了他們的祖墳了,獨斷專營,吃大鍋飯的祖墳挖掉了。”

陳東升在書中説,建國後國家規定文物要專營,就是完全由國家壟斷,在管理體制上高度集中,由國家直接管理,只有文物部門直屬的文物商店可以出售文物,就是只允許國家出售文物,不允許民間或私人經營文物。文物商店是唯一合法的文物經營單位,他們低價從民間收集文物,好的上交調撥給博物館,一般的在店裏賣掉。國家出售文物的目的是出口創匯,所以出售對象只是針對外國和在國內的外國人。全國文物行業一直很蕭條,90年代初,文物業呈現出的完全是一派找不到方向、沒有發展前途的衰敗景象。

20多年過去,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成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藝術品市場,再沒有人擔心“衰敗問題”。1996年拍賣法頒布,一個單位只要有100萬元註冊資金和五名懂業務的職工,就可以申請成立拍賣文物公司,從此徹底掀翻了文物部門的壟斷,也把市場帶入了持續的蓬勃發展期。

也是這些市場化的、新體制下的拍賣公司,和政府一起探索出中國文物藝術品的拍賣制度、文物復出境制度、文物藝術品國家優先購買制度等,奠定了市場發展的制度基礎。

現實給予人的往往超乎人的想像。只要有思想的解放,就不愁經濟的活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