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透過TEFAF歐洲藝博會看中國藝術品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01 16:27:54 | 文章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三月的荷蘭小城馬斯特裏赫特,往往無風。但此處舉辦多年的TEFAF歐洲藝術博覽會,則在藝術市場上形成的大風,綿延很遠,甚至能影響到2萬公里外的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規模、最有影響力的、以大師作品和古董為主的藝博盛會,它的表現常被看作是藝術市場的風向標。

在3月23日結束之後,來自TEFAF的官方統計顯示,今年藝術市場的表現十分強勁。已確定的最昂貴交易品,是倫敦-紐約展商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帶來的珍貴的元代(1279-1368)青花葉緣盤被一位中國藏家購入,報價為1600萬歐元。

如果説,前幾年TEFAF還屬於中國收藏家的淘金洼地——鋻於其在中國的知名度並不高,而如今,中國收藏家們大都也熟知了這套把戲:那些滿世界飛奔的藝術品經紀商已經不能低價在TEFAF購入中國古董,並帶到距離中國收藏家更近的香港高價賣出了。

下一站,收藏西方藝術品?

台灣著名收藏家群體清玩雅集也組團參與了本次TEFAF的博覽會——甚至為此取消了原本應該去紐約亞洲藝術周的行程,讓人意外的是,他們並沒有對此間的中國古董藝術品感興趣,而是奔赴各個TEFAF博覽會上的歐洲畫廊,詢問莫奈、畢加索的價格。

“他們似乎更關注到西方藝術品價格,也許認為這將是未來中國富豪的收藏趨勢,他們想主導這樣的趨勢。”來自TEFAF的中國首席代表徐曉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説。在梵谷博物館的參觀行程中,其中的收藏家開始詢問館方所收藏梵谷名作《向日葵(3.820, -0.17, -4.26%)》的估價和保險。

“儘管他們對西方藝術品並不特別了解,但學習得相當快,他們把藝術家的名字和作品輸入artprice(全球藝術品資訊服務商)的檢索中,就立即知道了類似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徐曉玲説道。

事實上,這似乎並非空穴來風。去年11月,中國商人王健林在佳士得以2800萬美元買下畢加索創作于1950年的作品“Claude and Paloma”(兩個小孩)。而收藏者表示,未來將繼續在世界範圍內收藏頂級藝術品。

而在去年9月上海舉辦的佳士得首場火爆的拍賣會上,同樣是來自西方藝術大師畢加索等人作品的上拍,讓中國內地收藏家終於可以不出國門,挑選出自己中意的西方藝術品。在2006年,中國買家數量佔佳士得拍賣行全球交易的8%。到2013年,這一數據已經增長到22%。中國收藏家的實力增長讓世界刮目相看。

這些中國收藏家,正努力想把身上的“土豪”標簽去除,正如日本經濟泡沫當年在並購全世界資産的同時,也沒有放過藝術品一樣。如今,中國的企業家、高凈值人士也在引進西方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並購海外資産的同時,希望能通過藝術品收藏者的渠道,與西方文明做一些更直接的關聯。

中國在馬城仍是熱門詞彙

討論中國藝術市場,幾乎已經成為全世界藝術品商人的一種時髦,在馬城也不例外。在TEFAF舉辦期間,主辦方發佈了《2013年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重點探討了美國藝術市場和中國藝術品市場。

譬如在當代藝術品市場,全球産生天價的藝術家中,除了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外,還有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在古代藝術品市場,中國的瓷器和書畫,幾乎成了中國人在全球進行高價掃貨的物件。

作為最重要的新興市場,中國有兩家最大的藝術品拍賣行保利和嘉德躋身世界前四——如果僅從其公佈的拍賣成交額而言。而在2013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業務量直接提供了25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包括歐洲40多萬,美國58.7萬和中國30多萬。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去年,全球最大的兩大拍賣行,佳士得和蘇富比[微網志],幾乎同時進入到中國內地舉辦拍賣。爭奪中國收藏家客戶,幾乎成了全世界的潮流。

事實上,中國的收藏家已經越來越自信地在世界前展示其富有的荷包。以往,他們只投入到地産、珠寶和名錶中,在藝術品收藏範圍半遮半掩,這似乎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獨特的品味和高深的學識。但現在,他們幾乎在國內每月就能參加各種藝術品拍賣會,如果他們想的話。中國的藝術品拍賣行多如牛毛,無數人在幫助他們尋找優秀的藝術品。

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發現,購買藝術品可以幫助他們獲得資産增值。這在西方發達國家,早已是慣例。2013年全球約有3200萬高凈值人士,其中42%在美國。這個群體中至少60萬人是中高檔藝術品收藏家。

在這些來自中國的高凈值人士中,由他們主導的私人美術館潮流幾乎刮遍了大江南北,這順應文化大發展的國家戰略,同時又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社會名望和膨脹的資産估值。而且這些美術館不約而同都會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援,甚至會有政府出錢出地資助他們來辦這樣的美術館。

這些蓬勃的美術館建築越蓋越大,這意味著他們所要收納的藝術藏品也會越來越多,畢竟誰願意去欣賞空蕩蕩的房子,走上十步百步才能看到一張新作品?而那些官方或民間已成熟的藝術機構,也正在努力把世界上最優秀的藝術品,搬到中國來展覽,匹配這日益增長的經濟奇跡。就拿上海來説,同時期就有印象派藝術家莫奈的作品展和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展覽。

這些客觀環境——可供懸挂藝術品日益增長的墻面空間,資本環境——無渠道流向的投資資本瘋狂涌入藝術市場,社會環境——大眾對於審美的需求增長,都在快速地把目光聚焦在一點上,那就是中國的藝術品市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