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藝博會(TEFAF maastricht)于3月14日至23日在荷蘭小城馬斯特裏赫特舉行,它像一個四十大盜的藏寶洞,大量寶藏等待著被發掘。同期發佈的《2014歐洲藝博會藝術市場報告——聚焦于美國和中國的全球藝術市場》顯示2013年全球藝術品市場幾乎恢復了最繁榮時期的景致。
多年以來,歐洲藝博會(TEFAF maastricht,3月14日至23日在荷蘭小城馬斯特裏赫特舉行)奠定了古董藝術品交易霸主地位。起初,北歐的有産階級在春暖花開之際在這個小城傾瀉對於中國瓷器、裏摩日陶瓷、荷蘭繪畫和威尼斯玻璃的熱愛。而今3月的馬斯特裏赫特依然像一個四十大盜的藏寶洞,大量寶藏等待著被發掘。荷蘭市民在展會裏閒庭信步,中東酋長和美國慈善家也來到這裡,希望為自己的博物館選一些特別的東西。
1萬名VIP觀眾受邀參加了藝博會開幕式。全荷蘭第二大博物館海牙市立博物館成為首批出手的買家,博物館將一幅荷蘭畫家MatthijsMaris關於洛桑的風景畫收入囊中。“沒人知道這幅畫作在哪,”博物館館長Benno Tempel帶著心滿意足的心情向現場記者表示,“我在歐洲藝博會發現了它。”他沒有透露成交價格,但對作品品質讚不絕口。
與此同時,藝博會期間推出的《2014歐洲藝博會藝術市場報告——聚焦于美國和中國的全球藝術市場》顯示2013年全球藝術品市場幾乎恢復了最繁榮時期的景致。
古董藝博會也有赫斯特
歐洲藝博會運作的27年,古代大師的市場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供應減少,口味更疊,大量資金涌向現當代藝術領域。歐洲藝博會董事會成員喬納森·格林(Jonathan Green)表示:“對於古代大師作品,收藏家只想要最好的,與之相比印象派和現代藝術的市場非常強勁。”
根據近來紐約市場顯示,古代大師作品中頂尖之作在拍場價格可達200萬美元,需要收藏者財大氣粗。因此,歐洲藝博會陷入兩難境地。多樣性始終是其制勝法寶,但當你提供的商品類型繁多價格不一時,還是否能吸引到不同階層的買家?格林表示:“我們必須搞清自己的定位。”
多年來,歐洲藝博會表現出對多變藝術界的超強適應能力。1991年,歐洲藝博會引入了現當代藝術部分,而今大部分其他藝博會完全仰仗這一部分生存了下來。此後,歐洲藝博會于1993年增加了古典文物部分,2009年增加了設計部分,2010年又增加了紙上作品部分。倫敦Mallett的首席執行官GilesHutchinson-Smith表示:“博覽會需要多樣化。運營和參加都是費時費力的事情。當代藝術和設計領域的加入吸引了建築師和設計師,同樣也吸引了不同領域的收藏家。”
這種廣泛涉獵的收藏家正是所有參展商期待的。GilesHutchinson-Smith表示:“一定有人來到歐洲藝博會尋購15世紀的象牙,但也有人會期待著看到讓他大吃一驚的東西。”Mallett帶來了18世紀桃花心木圓桌,以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傢具吸引觀眾。他們也帶來20世紀設計:“我們發現,人們對於20世紀設計有驚人的渴望,我們將不同時代的東西混合在一起。”
倫敦交易商RobertBowman做1860年以來的雕塑交易,他帶來了18件羅丹作品,他認為拍賣行是歐洲藝博會最大競爭對手。“我們不斷適應新市場——不僅僅是中國。還有很多亞洲、美洲和歐洲的買家,願意購買這些昂貴的東西的買家比十年前更多。但是,除了現當代藝博會以外,我們與拍賣行更需要直接競爭。”
購買者的信心至關重要,自2000年以來,TEFAF收緊了審查標準。TEFAF的代主席RobertAronson(艾隆森)先生表示:展會裏的每一件藝術品都經過組委會嚴格的檢驗,以保證其為真品並且藝術品質和保存狀態都相當好。與此同時,博覽會的外觀,展位的優雅性,開幕式的魅力——也是頭等重要的。
展會期間還會舉辦一些其他相關活動。今年有一個關於古董設計的論壇,還有著名室內設計師導覽,吸引那些當代藝術收藏家,帶他們了解匹配的北歐現代家居,或法國中世紀傢具。
幸運的是,吸引參觀者方面沒有問題(去年超過7萬訪客,2012年是7.2萬,其中44%是來自荷蘭以外)。據報道,去年銷售額也不錯。
倫敦古董經銷商CharlesEde的JamieEde表示:“藝博會觀眾非常廣泛多樣,他們的口袋很深。”Ede為觀眾精選了作品:埃及托勒密時期的獵鷹石雕。與此同時,JonathanGreen也與時俱進,以往他一定會帶來荷蘭風景畫,這次帶的是莫奈油畫“L’IleauxOrties”(1897),描繪塞納河畔的島嶼,售價約為1500萬美元。還有大型風俗畫,小皮特·布魯蓋爾的《小村律師》,標價為275萬歐元。
與其眼紅那些深耕現當代藝術的同行,大師作品的經銷商明智地選擇了與他們同行。最能夠體現這點的或許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經銷商、英國利茲的托馬索兄弟帶來了一件達明·赫斯特的作品。據説,赫斯特是老闆的兒時玩伴,其作品也為文藝復興風格的雕塑展位帶來了新鮮元素:黑色綿羊頂著金色犄角站在福馬林溶液裏。這件作品的另一個版本曾在2008年“我腦海中的美麗”蘇富比拍賣會上售出,買家是時尚設計師繆西婭·普拉達(MiucciaPrada),成交價格260萬英鎊。歐洲藝博會這件標價225萬英鎊。
“我覺得將我的作品和古代大師的並置在一起,讓人感到毫無違和感。提醒人們,當藝術進入生活,當代藝術就誕生了。”赫斯特説。
中國依然是新興市場核心
TEFAF藝術市場研究中心同往年一樣在藝博會期間發佈了2014年歐洲藝博會(TEFAF)藝術品市場報告,就2013年的全球藝術品和古董市場情況進行了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藝術品市場幾乎恢復了最繁榮時期的景致,今年的報告重點關注美國和中國的市場,美國銷售的飆升不僅讓其穩居全球藝術品市場寶座地位,也奠定了市場繁榮的局面。而中國依然是新興市場的核心主力。
《2014歐洲藝博會藝術市場報告——聚焦于美國和中國的全球藝術市場》顯示,2013年,全球藝術品和古董市場交易額達到474億歐元,比前一年增長8%。自2009年283億歐元以來有了大幅回升,僅略低於史上最高點——2007年的480億歐元。市場強勁動力的背後主要因素是持續復蘇的藝術品和古董市場在美國的銷售額增長了25%,這也使得美國重建了全球藝術市場核心地位。
另一方面,戰後和當代藝術市場的增長幅度也達到11%,這一領域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拍賣總價格紀錄49億歐元,弗朗西斯·培根、羅伊·李奇滕斯坦、安迪·沃霍爾刷新了各自的價格紀錄。
該報告由歐洲藝術博覽會組織者歐洲藝術基金會委託,藝術經濟(ArtsEconomics)創始人、深耕藝術領域的文化經濟學家ClareMcAndrew博士編制。報告指出,去年美國佔有全球38%藝術市場份額(提高5%)。中國于2011年超越了美國,但去年大幅回落,儘管在價值上增長了2%,但其市場份額下降到24%。英國依然處在第三位置,市場份額達到20%(下降3%),歐盟的市場份額為32%(同樣下降了3%)。
“2010年強勁復蘇後,全球藝術市場經歷了複雜的變化,不同領域、國家各不相同,”McAndrew博士在報告中指出,“一些領域和國家已經接近了2007年的峰值,另一些則還在努力恢復中。”
報告詳細考察了美國和中國的藝術品和古董市場。報告顯示,美國市場自2009年後翻了一番,達到180億歐元。戰後和當代藝術作品佔美國藝術市場成交額59%。儘管中國增速放緩,但依然是新興市場中最重要的力量,2013年銷售額達到115億歐元。其中中國繪畫和書法依然以56%的份額佔據中國藝術市場最重要位置。中標之後不付款的現象依然是問題,56%的作品在6個月內支付成交。此外,藝術品交易全球化趨勢越發明顯。2012年全球藝術品和古董進口總額達到176億歐元(增長19%),創下了新的紀錄。與此同時,2012年英國是全球藝術市場最大的出口國和進口國,進口額達到61億歐元,出口額達到58億歐元。
藝術品交易的線上模式也發展迅猛。據保守估計,網上藝術和古董市場在2013年超過26億歐元,佔有市場5%份額,每年至少以25%速度增長。
另一方面,從收藏者角度來觀察,全球在2013年有3200萬億萬富翁,其中42%在美國(這也部分顯示了美國為何能保持其藝術品市場核心地位)。至少60萬全球性集團同時進行中端或高端藝術品收藏。報告還統計得出,2013年全球藝術市場直接産生250萬個工作崗位,包括40萬個在歐盟,58.7萬個在美國,30萬個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