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身份保稅:文化藝術品保稅新思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10 09:39:0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不合理的稅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在稅制未能得到實質改革之前,利用保稅區進行藝術品“保稅交易”為業內提供了一線希望。這就是北京天竺保稅區藝術品拍賣和上海自貿區藝術品拍賣格外引人關注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的藝術品保稅交易並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要,要想突破困境,首先得有新的思維,轉變傳統觀念,開展大膽探索。

我國最早設置保稅區時並未考慮到文化藝術品的保稅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上海外高橋獲得批准成為第一個綜合保稅區;2008年,北京天竺獲得批准建立綜合保稅區。在這個階段,保稅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針對外貿商品和工業品,文化藝術品的保稅功能沒有被開發出來。2011年和2012年,文化部先後在上海和北京的綜合保稅區內批准了兩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在這個階段,文化保稅的概念開始逐漸成形,對文化産品參照外貿商品和工業品的保稅政策執行。這一保稅的特色主要體現為空間保稅,即將保稅的産品從空間上隔離在一個自成體系的密閉空間(保稅區)內,只有在這個空間內才能享有保稅政策,一旦離開保稅區,即不再享有保稅的優惠政策。這就是“空間保稅”待遇。

2012年以來,隨著藝術品保稅交易的逐漸增減,一個突出的矛盾逐漸顯現出來了。“空間保稅”對於標準化的外貿産品和工業品是比較適合的,但是文化産品尤其是藝術品有其特性,在保稅期間文化藝術品往往不是在保稅倉庫內靜止不動的,而需要不斷流動,以滿足其展示和交易需要。由於傳統的保稅區通常都建在比較偏遠的地方,或靠近機場,或緊鄰港口碼頭,這些地方恰恰不是文化藝術品展示和交易的恰當場所。藝術品在保稅期間,通常需要在保稅區內和保稅區外進行流動,而這是傳統的“空間保稅”政策所不允許的。

剛剛結束的2013蘇富比北京藝術周共拍出121件,總成交額為2.27億元人民幣,其中保稅拍賣成交額9687.8萬元,成交率89%。這次拍賣之所以能取得滿意的結果,主要得益於北京天竺保稅區海關的大膽改革。在這次拍賣中,北京天竺保稅區海關為蘇富比量身定制“到府服務”,把拍賣所在地北京國貿(三期)平移為保稅點,突破了現有只能在封閉的保稅區內進行交易的限制,在提高交易便利性上體現了制度和技術的創新,大大降低了拍賣成本。

“空間保稅”與文化藝術品特性不相符合,應當通過對文化藝術品實行“身份保稅”的方式滿足文化藝術品的特殊流動需求。對文化藝術品實行特殊的身份保稅,即賦予文化藝術品以保稅的身份,這個身份不因其離開固定的保稅區而消失。文化藝術品可以在保稅狀態下進行展示或交易。為了配合這一保稅制度的實施,政府應授權在保稅區外建立一系列保稅中心,同時授權給一些機構專門開展保稅經紀,在由這些機構提供擔保的情況下,允許其將取得保稅身份的文化藝術品帶出固定的保稅區。這些保稅經紀要隨時通過網路平臺報告保稅藝術品的行蹤。這樣就可以較好地解決藝術品的流動特徵與保稅的特殊要求之間的矛盾。

總之,應當儘快轉變傳統空間保稅理念,對文化藝術品實施“身份”保稅政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保稅政策對藝術品交易的促進作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