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文化企業此起彼伏的並購潮,還是VC/PE(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對文化産業表現出來的濃厚興趣,都可以看出文化産業是目前各路資本投資的熱門領域。然而,一直以來,資金短缺、融資困難都在困擾著文化企業,尤其是小微文化企業。一方面是文化企業需要資本的注入,另一方面資本也在尋找可以投資的文化項目,看似“兩廂情願”,但是文化與資本兩者的結合還面臨著很多阻礙。
文化企業融資需求大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峰會上,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促進中心和清科集團聯合發佈了2013北京最具投資價值的文化創意企業30強榜單。入榜企業主要分佈在電視、電影、網路、軟體、圖書出版等行業。
2013年的文化創意企業30強榜單是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促進中心與清科集團發佈的第二榜,第一榜曾于2012年發佈,對於第一次入榜的文化企業,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促進中心進行了一年的跟蹤調查。從2012年上榜企業的融資情況來看,文化企業的融資需求很大。30家企業中,目前已經實現融資的企業多分佈在廣告影視業。其中,正在開展融資事項的企業佔56.67%,即將開展融資事項的企業佔10%,還沒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佔33.33%。從企業融資方式的意願來看,銀行貸款、上市融資和股權融資成為30家上榜企業最受青睞的三種方式。其中,銀行貸款是文化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方式。目前,30家上榜企業總的融資額超過6億元,有5億元來自銀行貸款。銀行貸款主要流向四達時代、小馬奔騰等一些知名的廣播影視公司。其次,比較受青睞的融資方式是上市融資。從上市意願來看,30家上榜企業中有近七成的企業有意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另外,廣播影視、設計行業與旅行休閒、娛樂行業比較偏向於股權融資,如開心麻花等,這些企業的融資規模基本上不超過5000萬元,其中廣播影視類企業的融資規模會相對較大。
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吳錫俊表示,30家上榜企業中涉及內容創作的有19家,其次,涉及渠道發行的有十余家。由此可見,決定産業核心競爭的文化內容生産受到投資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內容生産企業的發展環境趨好,內容生産投資呈現加速發展的趨勢。另外,文化企業與金融部門之間已經越過相互不理解、相互埋怨的階段,産業共識正在逐步形成過程之中。今後,文化金融創新仍然是文化産業融資,推動文創發展的主要力量。
投資熱與融資難並存
近幾年來,文化産業發展迅速,對提升社會和經濟發展水準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據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介紹,文化産業目前已經成為北京重要的支柱産業,2012年規模以上的文化企業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達到1.03萬億元;2012年規模以上文化産業資産總額達到1.5萬億元。從增加值來講,2012年北京文化産業增加值達到2205億元,佔GDP的12.3%。
文化産業發展迅速,文化投資也成為社會熱點。短短幾年間,有多只專項文化産業投資基金成立。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表示,在整個股權投資一片“冬天”的情況下,文化産業投資還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這是非常少見的現象。“不管是外資還是內資,都對文化保持了很高的關注度和熱情。去年文化産業的投資是14億美元,投資項目197個;而今年前10個月的投資就達到了24億美元,投資項目有331個。與此同時,新的文化産業基金也在不斷成立,據統計,今年成立的文化産業基金約有50隻。”倪正東説。
在文化産業投資熱持續高漲之時,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同樣存在。“政府在支撐,産業在發展,專項基金也在不斷成立,而投資在文化領域的基金髮現找不到好標的,標的融資的企業融不到資。”清科創投董事總經理袁潤兵説,這就是一個三難的困局,亟待解決。
中國民生銀行文化産業金融事業部行銷管理部總經理武國元表示,從銀行角度來看,文化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規模小、輕資産,從評估體系來講,智慧財産權、抵質押制度不完備,因此,文化産業融資風險比較大。武國元説:“解決融資難題並不容易,不過,從金融機構對文化産業的支援力度可以看出,這幾年在逐漸加大。以北京市為例,銀行對文化領域累計發放信貸同比增長28.5%,遠遠高於整體信貸投放速度。這一方面反映出文化産業增長速度快,另一方面也説明以往對文化領域發放信貸的基數較低。”
那麼,如何解決文化企業尤其是小微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袁潤兵表示,由於小微企業自身原因,再加上文化輕資産的特點,吸引投資機構的目光並不容易。在他看來,國內大多數的小微企業還需要借助政府力量解決融資難題,比如降低稅負、融資成本等。
文企並購需理性
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文化企業並購甚是火熱,十分惹人眼球。“整個創業板、中小企業板,包括國外的資本市場,並購最活躍的就是文化産業。”倪正東説。
不過,在火熱的市場中更需理性、謹慎的思考。博大創投董事總經理曹海濤認為,其實並購風險較大。拋開文化産業來看,去年最火的並購案例——同方股份並購壹人壹本,到現在為止已經談了八九個月了才獲得證監會通過,因此,現在的很多遊戲、影視並購存在不確定性。“很多的收購案例到最後由於某些交易規則的原因、資訊披露的原因等遭遇流産,大家要冷靜看待並購。”曹海濤説。當然,並購是文化企業做強做大的必經之路,曹海濤認為:“當你的企業在細分行業處於領先趨勢以後可以開始並購。”
面對異常火爆的文化並購市場,達晨文化旅遊投資基金投資總監何士祥也表示,投資機構和投資人一定要冷靜,大家應該抱團取暖,不要按照二級市場的邏輯來炒一級市場。“未來並購可能是一個推出通道,但個人覺得,投資人不要對並購市場給予太高的期待。因為並購看起來火熱,但不一定賺錢。”
當下文化領域並購活躍,大家都忙於整合資源,在袁潤兵看來,這本身與資本市場的發展規律是相符合,但是與行業的發展不相符。國內需要做整合的文化企業其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所以,資本市場的表現和實際行業發展可能會有一定的不同,袁潤兵表示,從個人角度來説,更希望有投資人或企業家通過增資性的方式進行投資,讓企業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做到龍頭。與國內大部分産能過剩的傳統領域不同,文化産業領域做增資性的投資還存在很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