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家玲 在近10年藝術市場催熱之下,全國各地紛紛掀起文化産業的浪潮,大力打造文化藝術創意園區,模倣北京798,上海M50、西安曲江、北京觀音堂畫廊一條街等比比皆是。然而這些打造起來的文化創意園區,很多在建立之初紅火一時,沒過多久便門可羅雀,即便是M50身處經濟發達的上海也寂寞不堪。 了解798發展過程的人都知道,798最開始是藝術家工作室集聚區,逐漸有畫廊、美術館等相關藝術機構進駐,之後才變成今天時尚旅遊的消費場所。從一開始,798藝術區的形成沒有人規劃也沒有人組織,798之所以能夠紅火,至今遊人如織,這和它一開始就是民間自發産生分不開。民間自發和人為規劃、打造的結果不同,前者是自然而然,根植於民間,具備天然的受眾;後者的動機明確,功利性強,全程規劃,這兩者的效果形成截然的反差,前者往往生機勃勃,後者往往匆促而短命。 藝術市場紅火的10年也是文化創意産業大力推廣的10年,各地都紛紛揚言要打造這個,打造那個,比如宋莊,同樣是一個藝術家自發匯聚的藝術區,但是從前兩年開始提出要打造所謂的“中央藝術區”,再到現在又要打造“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中央藝術區”隨著地方領導的換屆早已不再提及,新官上任又成一路規則,宋莊依然大力打造著它那官方眼中的宋莊模樣,只是變得和當地藝術家、藝術機構越來越沒有什麼關係了。 再説前段時間鬧得紛紛颺颺的“文化保稅區”,又是另一個“打造工程”,我雖不能武斷地斷定歌華集團欲打造的“文化保稅區”一定會成為又一個文化爛尾工程,但是我們今天為什麼都熱衷於打造而不能從已有的藝術園區做起呢?如果這樣的機構有這樣的政策公關能力,無論是北京798、宋莊,還是上海莫幹山M50等等,這些都亟需享有文化政策的藝術産業園區,何不在其中選擇合適的地方建立一個“文化保稅區”的示範案例,非要另起爐灶去打造呢? 同時,只重打造而不重現行資源的維護與保養,隔離民間只會造成現有社會財富和信任的透支。如果摒棄798等幾個重要的藝術園區而大力打造另一個毫無民間根基的全新藝術區,哪怕是享有政策的優惠,也很難在現行行政管理機制中走多遠,並且798等已具規模的園區得不到政策的照顧只有瀕臨瓦解和改行他途的危險。如果這些根植於民間成熟的藝術園區紛紛瓦解,再試圖人為的去規劃打造一個新園區,那麼又能贏得多少民間資本的信任,這樣的藝術區隨著領導的更替、政策的改變又能走多遠? 文化産業是一個長期建設工程,須要民間的資本和信任為基礎。做好現有藝術園區的保護,努力去改善現有的行政管理機制,維繫藝術園區每一個利益攸關方的合法權益,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藝術機構,這才是行之長遠的利益之舉,而非一味的熱衷推翻已有打造全新。折騰民間資源,無論798高漲的租金還是今年搞得熱火朝天撇開當地的宋莊藝術産業博覽會,對於民間和當地而言只會自嘗苦果,對於政府而言,無可避免地犧牲掉的卻是公信力的透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