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海佳士得中國內地首次拍賣系列活動在上海靜安香格里拉酒店揭開帷幕,其中包括預展、拍賣會、私人洽購、論壇、講座等。這是今年4月國際拍賣業巨頭佳士得宣佈在上海成立獨資公司以來的首秀,意味著國際藝術品交易平臺在上海正式建立。
“中國毫無疑問已經是全球最重要的藝術市場之一。”在主題為“藝術市場全球化”的藝術論壇上,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高逸龍的這句開場白得到了多位海外藏家、藝術學者的認可。
藝術市場全球化加快
“記得我開始接觸藝術時,基本上就盯著倫敦、紐約、巴黎三大市場;現在可不行了,需要世界各地到處飛。從前我覺得藝術這個圈子其實很小,如今發現這個圈子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新面孔。”《藝術新聞》資深編輯亞當説。
隨著亞洲、拉丁美洲等市場的日益開放,藝術市場全球化進程正在加快。在高逸龍看來,藝術市場的這一趨勢得益於四個條件的成熟,一是財富的增長正在歐美以外的更多地方出現;二是人們對於跨文化的興趣正在增強;三是科技進步讓網上拍賣變為可能,網路數據庫得以建立;四是藝術越來越被視為一項投資項目,讓人不必擔心它會貶值。
中國藝術市場漸挑大梁
論壇嘉賓現場分享了這樣一份數據。2003年,中國藝術家還在全球藝術市場上扮演默默無聞的角色,而畢加索、塞尚等西方藝術大師才是響噹噹的名字。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家在全球藝術市場上大放異彩,他們的作品交易額高速增長。2012年“全球十大最貴藝術家”中,中國藝術家佔據5席;在“全球十大最貴在世藝術家”榜單中,也出現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張曉剛、曾梵志等人的名字。2012年世界排名前20位拍賣公司中,有9家中國拍賣公司上榜。
“上個世紀90年代,倫敦第一次拍賣中國當代藝術品。當時送拍的中國委託人顯得戰戰兢兢。他們甚至連佳士得也不知道,還向我打聽,我們可以把東西交給佳士得去拍賣嗎?佳士得是不是值得信賴?2005年以來,亞洲藝術市場的崛起使全球市場需求出現新動向,中國藝術普遍受到西方藏家的垂青。”瑞士收藏家烏利・希克説。
擁有40餘年從業經驗的比利時古董商克羅斯也坦言,“很多西方人最初對中國藝術品的了解僅限于盤子、茶杯之類的瓷器,隨著藝術市場行情發生的變化,他們逐漸驚嘆于中國藝術的豐富性”。
藏家需要培養世界眼光
值得一提的是,當中國藝術面向全球後,自身的辨識度顯得愈加重要。“油畫這種藝術樣式本是西方的,但中國藝術家畫的油畫和西方藝術家畫的油畫其實是不一樣的。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確經歷了一個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不過,現在的中國當代藝術已經發生了變化,具有個人特色以及與當下中國相結合可謂是最為明顯的趨勢。這樣的藝術不再是單線條的,而是更多元化和更有意思的,也是更具國際吸引力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這樣介紹説。
與此同時,趙力也提出:“要讓別人了解我們的藝術,也需要了解世界,了解中國以外的其他地區的各種藝術。”他認為,中國的藏家需要培養全球眼光。可惜的是,目前熱衷於收藏外國藝術品的中國藏家寥寥無幾,這與外國藏家收藏中國藝術品的熱情明顯不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