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英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如何保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13 10:51:39 | 文章來源: 收藏投資導刊

這些年,不管藝術品拍賣行情是冷是熱,對《拍賣法》不保真條款的爭議卻從未冷卻。

《拍賣法》第六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支援者認為,那麼多文博機構、科研院所都解決不了文物藝術品鑒定難問題,拍賣行作為仲介機構,有何德何能敢扛起保真大旗?承諾保真那才叫忽悠消費者;批評者認為,這項規定留下了法律漏洞,成為知假拍假、虛假交易的擋箭牌。吳冠中曾親筆證明拍品是冒其名的贗品,但買家仍告不贏拍賣行,這個市場是不是太黑暗了?

那麼,國際上有關拍品瑕疵的擔保責任又是如何規定和執行的呢?中國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借鑒和啟發?中國拍賣行業協會2012年啟動了一項全球性調研,圈定了英、美、法、意、德、日等10個國家的100家調研對象,以期了解國際上關於瑕疵擔保責任的法規和行規。

英國因為極具典型意義被作為調研的首站。一方面,英國是現代文物藝術品拍賣的發源地,蘇富比和佳士得均成立於英國,至今已有250年左右;另一方面,中美英三國佔據了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的80%,其中英國所佔份額超過20%,為歐洲最大。今年4月,該課題的第一部報告《英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瑕疵擔保責任》付梓,共調研了包括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和菲利普斯這英國前四大拍賣行在內的16家藝術品拍賣行(前三者均專門設有中國古董藝術品部門),基本反映了英國拍賣業關於瑕疵擔保責任的制定和操作情況。

關於拍賣行在交易中的法律地位,這16家中除極個別公司未作説明外,其餘均寫明自己是“賣方的代理人”,一半以上的拍賣行在合同中明確寫道“不為賣方或買方的任何違約行為承擔責任”。這些拍賣公司認為買方有自行檢查義務,例如蘇富比就寫道“在拍品目錄中缺乏對拍品狀況的描述並不意味著拍品無任何瑕疵或缺陷”、“蘇富比無法對每個拍品的真偽或其他品質進行詳盡的盡職調查”、提供的拍品資訊“不是對事實的陳述,而僅僅是蘇富比所持有的觀點”;佳士得則“建議買方親自檢查拍品,特別是對於價值不菲的拍品,買方應指示其自己聘請的文物專家或其他顧問在拍賣前向其作出報告”;邦瀚斯則寫明自己“無義務為買方檢驗、調查或測試拍品”。此類規定比比皆是,不再引述。簡而言之,英國的藝術品拍賣行是幫人賣東西的,那些關於作者、時代、遞藏的吆喝詞兒買家自己琢磨,拍賣行説對了自然皆大歡喜,如果説錯了那就當他沒説過吧,哪怕白紙黑字他也不認賬。

不過拍賣公司也並非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乾乾淨淨,多多少少會承擔一定的瑕疵擔保責任。例如佳士得規定,對拍賣目錄中以大寫字體標題形式進行描述的拍品保真,而蘇富比則對拍賣後被證實的贗品向買方退款。其他公司也有類似規定,但所有公司都有免責條款,例如鑒定結論要被公司接受、買方仍是拍品的所有者、不能以破壞拍品的方式進行鑒定、拍賣公司不對買方的間接損失負責等。在時限上,小公司一般規定買家的保真期限為7天至10天。四大拍賣行中,菲利普斯為3個月,邦瀚斯為1年,蘇富比和佳士得均為5年。有意思的是,邦瀚斯聲明對四類拍品不保真:摩托車、郵票、書籍,還有一類是中國畫。

行文至此,作者發現自己淪為標題黨了。在英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如何“保真”?結論是:條款嚴苛到基本等於“不保真”。需要指出的是,英國沒有一部專屬的《拍賣法》,且立法傾向於對消費者進行保護,因此各拍賣行自行訂制的拍賣責任條款便趨向於對自身的維護。然而這些條款某些特定情況下可能會因不符合《不平等合同法》及《消費者合同平等條款規章》等無效。同時,當拍品被發現為蓄意偽造的贗品時,拍賣行要退還買家貨款和佣金。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