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品拍賣進入E時代 部分拍賣不受法律保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29 15:31:28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李山水粉作品《上海街景》(1966年),2013年春拍中在網上成交。

李山水粉作品《上海街景》(1966年),2013年春拍中在網上成交

上週二(7月23日),紐約佳士得剛剛完成一場為期十余天的藝術品網上拍賣——“明鏡白雪:高士愛蘭德化白瓷珍藏”專場拍賣,整場成交額為30.94萬美元。佳士得另兩場網上拍賣——“紐約私人珍藏中國鼻煙壺”及“精選珍罕中國藝術參考書籍”專場拍賣也將於明日收官。近年來,這個國際老牌傳統拍賣行將拍賣業務從實體擴展至虛擬空間,在推出了多場名酒、時裝等網上拍賣後,將網上拍賣的概念延伸至中國工藝精品類別。

同樣開闢網上拍賣業務的還有北京保利和上海泓盛拍賣。

5月底,北京保利聯合藝典中國網及淘寶網首度嘗試網上拍賣,“傅抱石及傅氏家族書畫作品專場”取得總成交額276萬元,成交率為95.08%,6月底舉行了第二期書畫專場網拍,設立“大匠之門齊白石師生及子女書畫專場”等,四天內入賬1779萬元;不久前結束的上海泓盛春拍,首次同步了線上線下競拍,全場總成交額約4947萬元,比去年秋拍增長60%,15個專場中,均有網路用戶出價參與,共有近50名買家在趙涌線上藝術頻道參與線上實時競投。

事實上,早在2000年嘉德線上拍賣已經成立,開創藝術品和電子商務結合的模式。不過,2013年,隨著上述拍賣公司的介入,藝術品拍賣正在快速進入E時代。

新老買家試水網上拍賣

不久前,佳士得拍賣在其半年年報中公佈,今年上半年全球成交總額達24億英鎊,較去年同期增長9%,來自亞洲的競拍人數增長15%,參與競投的新客戶佔總人數的10%。網上競拍不斷吸引新客戶,46%的網上專拍參與者為佳士得新買家。

佳士得在一份報告上披露,2011年網上競投服務吸引了大量新客戶登記,網站訪客人數較2010年激增77%,29%的客戶競投來自網上。成交價在25萬英鎊至100萬英鎊的藝術品成交率創新高,達到87%。

佳士得在2011年12月舉辦了“伊麗莎白·泰勒珍藏”網上專拍,兩周時間內, 25個國家的競拍者爭奪泰勒的973件私人收藏,最後的銷售額達到950萬美元,而總共競價次數達到5.7萬次。此後,佳士得于2012年又相繼舉辦了7場網上專拍,每場專拍平均有39%的買家為新客戶。在2013年上半年,佳士得舉辦了11場網上專拍。

對於首度嘗試中國工藝精品網上拍賣,佳士得方面指出,“過去兩年來,佳士得一直在積極拓展網上競拍平臺,以發展網上專拍業務。佳士得成功推出了多場名酒、時裝、戰後與當代藝術,以及波普文化類別的網上專拍。網上專拍已成為佳士得業務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次我們更首度將網上拍賣的概念延伸至中國工藝精品類別,足以證明佳士得的網上競拍受到全球客戶的支援及認同。”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