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品市場衍生新興産業,廣東裝裱業年市場總量超20億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08 16:19:22 | 文章來源: 南方日報

“隨著書畫收藏和家居裝飾行業的升溫,廣東的裝裱市場近幾年也在迅猛發展。據保守估測,目前一年市場總量已超過20億元。而我們的目標,就是以苦練多年得來的精湛技藝攔腰殺入,從中分走一杯羹。”昨天,剛從學校趕回小洲藝術村的廣州大學油畫係研究生林友,還沒顧上歇息,就馬上係好圍裙、操起毛刷,與店裏的3名專職裱畫師一起,給客戶早上送來的幾幅山水畫托底。

去年11月份以來,由他一手創辦的“小洲裱畫”工作坊,在不到三個季度的時間裏,就已經接到3000多幅書畫作品的裝裱訂單。按照他們此前在客戶面前許下的承諾,純手工、高品質地完成這批訂單,幾乎用盡了自己的所有可支配時間。這對於行業新兵來説,無疑是從未有過的挑戰,也讓他們第一次深刻體驗到了這個急速擴張的市場從裏到外釋放出來的炙熱。

結緣五年潛心鑽研裝裱技藝

加濕、刷平、抹漿糊、托底……昨日,在完成這一系列標準的裝裱預備流程時,林友和他的隊友始終給南方日報記者一種少年老成的印象。

其實,6年前,當林友剛剛走進大學象牙塔的大門,就因為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與裝裱這個職業結緣。“記得當時我和朋友走進學校附近的一家裝裱店,馬上就被店裏一位正在工作中的職業裝裱師那一手麻利嫺熟的動作所吸引,”回憶起當初那個場景,林友至今仍歷歷在目,“儘管和真正的藝術行業相比,裝裱是一個非常邊緣的産業。然而,在我第一次看到它的生産場景時,就萌發出了一種急切希望參與進去的衝動。當時我就想,裝裱師實為書畫藝術的美容師。如果沒有這份神奇的工作,就算是再好的藝術作品,也無法充分展現出其應有的魅力,更不用説把這種魅力沿著歷史的長河一直延續下去。”

從裝裱店回來,林友便暗暗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出色的裝裱師。哪怕自己將來能夠有幸成為一名藝術家,也絕不要將這門重要的技藝拋棄。

“林友是一個執行力超強的人,”廣州聖凡美術培訓學院高級培訓師鄒洪仁在記者面前這樣評價自己的大學同學。“立志後,他便馬上著手蒐集海量的技術資料,準備從零開始學習有關這個行業的基礎知識。同時,他想盡一切辦法向身邊的專業人士取經,甚至變著戲法到一些裝裱店去偷學,積累實操經驗。”

潛心研究一年後,林友開始意識到,面對裝裱這門傳統的技術活,自學是成不了才的。為此,他決定利用課餘時間給一個職業裝裱師當學徒,如此一幹就是三年。

2011年大學畢業後,他來到廣州,成為了一名專職的美術培訓師,主要工作任務就是教那些準備高考的學生繪畫。憑著出色的教學能力,他可以在這家培訓機構拿到上萬元的月薪,然而只幹了一年,林友就覺得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狀態,他的理想是有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哪怕是一份很小的事業!

正在徬徨時,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結識了一直“潛伏”在小洲的傳記作家陳文。本身就擅長書畫的陳文,聽説林友曾鑽研過裝裱技藝多年,對其大為讚賞,當即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書畫市場和裝裱這個行業情況毫無保留地告訴了林友,並鼓勵其在小洲創業。同行前輩的一席話正説到林友的心坎上。

探因小創業也有大玄機

2012年10月,林友在小洲藝術村瀛南大街十七巷找到了一套臨街的出租屋,儘管地理位置不算很好,但總算解決了工作場所的問題。不到一個月,他就組建了團隊,並購齊了切割機、辦公桌等所有裝裱需要的設備和材料。

2012年11月,由陳文題寫的“小洲裱畫”正式掛牌,接的第一筆生意也是陳文的書畫。緊接著,由朋友介紹的其他一些客源也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到府了。“練兵千日,用在一時。”林友苦學多年學來的技藝派上用場後,很快就因為重品質且重信譽而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從而在業界一炮打響,加上其因為是大學生創業,收費不高,沒多久就穩住了一批大客戶。

實際上,記者了解到,棲息著大量藝術家的小洲村儘管裝裱市場需求常年都非常旺盛,但競爭卻非常激烈。在林友的小洲裝裱工作坊創立之初,附近公開營業的裝裱門店雖然只有華天等三家,然而只過了半年,就突然飆升到十多家。由於楊之光、梁世雄、林墉、周彥生和劉書民等一批國畫名師都有自己的專門裝裱師,而大眾市場又有華天這樣的大公司把持,所以“躲”在深巷裏邊的小洲裱畫工作坊要打開局面其實並非易事。

在一些廣美的教授看來,林友這個小年輕的生意現在能做得這麼紅火,是與他們的技術優勢和服務品質有直接關係的。在聖凡美術培訓學院的負責人全志鑫看來,小創業其實也蘊藏著大玄機。“裝裱師本來也是一個藝術家,裱一幅字畫,裏邊涉及到的工序非常繁雜。其中任何一個小環節有紕漏,都會鑄造成大錯。所以客戶選擇裝裱師是非常慎重的。吃這碗飯一點都不能投機,必須扎紮實實地幹,而且要幹得比別人好。”

在記者面前,林友坦承自己最得意的就是掌握了托底的絕活。“這是裝裱所有環節當中最關鍵的一環。不管是噴水,還是刮刷,抑或是塗抹漿糊,都有非常高的技術要求。如果這個環節沒做好,那這幅字畫基本上就不可能裱得好了。”

林友説,特別是調製漿糊。每個裝裱師都有自己的秘密配方,整個調製過程從不示人。“只要漿糊調得好,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創業的成敗,其實都在這些具體的細節上。”

展望大浪淘沙 才藝為本

事實上,小洲裱畫的背後,是一個與書畫藝術市場密切相關且急速擴張的産業。

在採訪林友的同時,記者還專門到文德路、老廣美、芳村和市橋等藝術裝飾市場實地走訪了一遍,發現每到一處,都可以看見一片熱火朝天的市場交易景象。

根據有關機構統計,早在2011年,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就已經突破了2000億元的規模。在隨後兩年,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整個藝術市場儘管縮水了三成,但中國仍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品市場。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的復蘇,佔據著藝術品市場半壁江山的書畫産業,無疑將表現出更大的張力。而每年動輒數百億的書畫市場,在完成每一次交易之前,都必不可少地要經過裝裱師的“精心打扮”。據業內人士的保守估測,由於同時受到來自家居裝飾和藝術收藏兩個産業的助推力的影響,僅廣東一個區域的裝裱市場,每年形成的市場容量就超過20億元。

“這是一塊足以讓每一位職業裝裱師垂涎欲滴的市場蛋糕。”林友毫不諱言地掰著指頭給南方日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就算以平均每天裱20幅來計,每月可完成600幅左右,産值最高可達10多萬元,這對於一個只有三個半人的小手工作坊來説,已是不錯的成績單了。“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我們的平均利潤可以達到40%以上,跟其他加工産業相比,是有著非常明顯的比較優勢。如果我們增員擴産,實行企業化運作,可以做到的市場份額就會更多。”

據了解,目前在廣州、深圳等一些書畫藝術品交易規模較大的城市,伴生出來的大大小小的裝裱機構數以千計,它們已經成為藝術市場裏邊最為活躍的經濟細胞。

“我們這一行,做的主要是熟客生意,全賴老客戶的口碑宣傳來開拓新的客源。成名的藝術家,絕不會把他的作品交給一個手藝和人品都不靠譜的陌生人去裱。因此,只要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準和服務水準,我們在這個市場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就會越來越高。”林友一臉期待地説道,“不出幾年,我們就可以直接去與那些龍頭企業競爭。就算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我們也可以靠手藝和信譽來贏得客戶的認可和對手的尊重。”

何謂裝裱?

■小知識

裱是裝飾書畫、碑帖等的一門特殊技藝。古代裝裱的專稱叫作“裱背”,亦稱“裝潢”,又稱“裝池”。一幅完整的國畫,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於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因為中國畫大多畫在易破碎的宣紙上和絹類物品上的。裝裱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後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

機會總留給有眼光有準備的人

■創業點評

林友能在裝裱行業尋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空,靠的是一些文化界人士的支援以及自我苦修過來的精湛手藝。可以説,這個過程跟自我充分的準備是分不開的。一分汗水一分收穫,創業初期都是艱辛的,我們也是這樣過來的,甚至可以説,我們目前也依然在創業,只是面對更大的未來在創業而已。

藝術的市場雖然很大,但要很好地挖掘到其中巨大機會,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藝和開拓更多的客戶。前者可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強細節的完善以及積極地學習他人的長處,同時擴充自我的隊伍;後者,則更多要形成口碑效應,同時加強新媒體的行銷。總言之,進一步提升自我的核心競爭力是決勝未來的關鍵。3個半人支援起來的事業,也許很小,但也因此充滿無限可能,怎麼走,就看自己的努力和抉擇了,不管怎樣,行行出狀元,只要堅持下去,相信未來肯定可以做得更好更大。

點評人:廣東煜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