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王璜生:目前藝術衍生品銷售渠道不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5 15:02:45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10月23日,“2012中國國際美術館藝術産品博覽會”暨中國首屆藝術衍生品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來自國內外眾多重量級的美術館和藝術機構參加了該博覽會,包括古根海姆美術館、德國卡塞爾MHK博物館群、MOMA、伊斯坦布爾當代美術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台北故宮博物院等。

美術館藝術産品,業界一般通稱藝術衍生品,具體指由藝術品原作發展而來的,經過再創作而區別於原作本身的商品。在歐美發達國家,藝術衍生品通常是指進入博物館系統零售業的商品,包括創意商品、定制商品和博物館商品。

不過,作為一個名義上的國際性的博覽會,除了11點開幕的博物志和齊物論兩個展覽吸引了一些觀眾外,現場的冷清程度還是讓人不可理解的,也許這是行業內部的一次交流,也許開幕的時間比較尷尬,人們上班走不開,也許主辦方資金不足,宣傳倉促,但是沒有觀眾,博覽會的意義何在?不管原因是什麼,藝術衍生品本身在國內乏人問津這的確是事實,藝術衍生品畢竟不是原作,連眾多媒體都興趣缺缺。

就中國藝術衍生品現狀的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他認為目前中國藝術衍生品的問題是渠道不通、銷售不濟、投入不足、價格又高。

記者:國內的藝術衍生品在市面上是很少見的。

王璜生:現在主要是在美術館商店裏賣,而且往往是配合展覽出售,還沒形成一個互動的模式。銷售渠道也存在問題,沒有形成一個機制對接,美術館的藝術衍生品往往是跟展覽結合在一起,或者跟特定的形象結合在一起,所以,在沒有這些展覽的地方,這樣的藝術衍生品就不會産生特定的意義,也很難讓人進行聯想,是有某種特定性的。

記者:國外在這方面是不是比較完善?

王璜生:國外美術館的歷史比較長,藝術衍生品的歷史也長,積累的經驗比較多,開發的衍生品跟品牌有關,比如在美國的飛機場買到大都會的東西,會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大都會是世界著名的美術館,買到跟它形象相關的東西也挺好的,除此他們還開發了一些有創意的、跟博物館的性質相關的東西,在一些地方銷售和展出,大家也會比較感興趣,他們之所以可以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資金支援,而我們沒有,我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美術館,都開發了一些藝術衍生品,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做展覽又非常忙,也沒有精力去兼顧藝術衍生品;第二方面,跟消費習慣和意識有關,我們沒有銷售的渠道,公眾覺得比普通商品貴一點,雖然有特別的意義,但是沒有強烈的買藝術衍生品的意識。這是一個需要互動的環節,如果社會接受得多,喜歡購買,我們也可以投入多一點,價格也可以低一點。目前的問題是渠道不通、銷售不濟、投入不足、價格又高。

記者:有解決方法嗎?

王璜生:我們也在跟一些公司合作,我們提供創意和品牌,他們提供資金和銷售的渠道,這樣會相對良性一點。

對於藝術家來説,藝術衍生品是擴大受眾的一個好機會,藝術家劉慶和認為在衍生品中應該夾雜一些新的東西,進行二次創造,而不是簡單地複製。

記者:您怎麼看藝術衍生品?

劉慶和:大家想到藝術衍生品,可能會更多地想到藝術衍生品産生擴展的價值,其實我覺得藝術品是面對大眾的最好的機會,能夠做衍生品,讓大家更多地認識藝術家作品,而且去除很多掩飾的東西,更直接,藝術衍生品是一種趨勢,但有些衍生品不太適合做。衍生品可以是複製品,也可以是其他的媒材,但是希望在衍生品中夾雜一些新的東西,進行二次創造,而不是簡單地複製。

記者:名家畫瓷那種呢?

劉慶和:我也畫過一些,陶瓷可能比紙更容易保存,價格也不菲。

記者:對,我諮詢過一些,貴的達到幾十萬一件。

劉慶和:那可能不是衍生品,相當於原創,而不是印刷。現在任何事都有可能,很開放,怎麼做都可以。藝術衍生品的價格如果過高的話,估計消費者寧願去買些價格稍便宜的原作,至少獨此一件,雖然衍生品數量也是有限制的,不影響欣賞價值,但是如果價格過高,就很難有好的市場表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