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拍賣行擺脫徵集難狀況 中小買賣需開闢新戰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1 10:17:06 | 文章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對於拍賣行而言,拍品的數量和品質是它的“生命線”。但自從藝術品市場從2011年進入調整期之後,“徵集難”的問題開始變得日益突出,今年春拍到來之際情況更加危急,以致有藏家“譏諷”:搞不來“鑽石”的拍賣行,現在只能拉來一車“白菜”湊數了。曾經風光無限的拍賣行,是如何陷入“斷糧”的窘況之中?它們又該如何突破這個令人尷尬的瓶頸呢?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董國強:

“徵集難”是必然結果

除了調整心態別無他法

徵集難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是很突出的問題了,今年比去年更難。蘇富比、佳士得紐約的春拍剛剛結束,從結果來看市場還是不錯的。但市場好並不意味著拍賣公司的日子就好過——市場缺少好的作品。我們近現代作品的徵集還不錯,古代作品的徵集卻難上加難。

拍賣行是目前國內和國際接軌比較快的領域,真正有經驗的藏家也都清楚:把東西交給拍賣行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這個共識實際上已經形成。所以,如果説藏家對拍賣行的不信任導致了“徵集難”,我並不能認同。就算這是個原因,所佔的比重也非常小。

我認為徵集難其實是一個規律性的結果,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現象。中國的拍賣行在高速發展了20年後,大部分真正的精品已經進入終極買家的手中。它們很難,或者説在相當長時期內,再進入市場。比如台灣的林百里和內地的劉益謙,買了多少好東西,這些東西已經進入他們的私人博物館,不會再流出來了;還有很多大藏家手裏的精品,最終的去向也肯定是捐給博物館。市場中的好東西必然會越來越少,這是沒有辦法回避的趨勢。

翻翻今年各大拍賣行的圖錄,可以看見現在市面上流通的東西,跟15年前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各拍賣行古代書畫圖錄中做封面的、被力推的藝術品,10件裏面有8件放在十幾年前絕對不會進入精品的行列。2000年,懷素的《食魚帖》500萬都流拍;宋高宗的《養生論》只賣800萬。如果它們出現在今天,都可以輕鬆過億。但今天你有再多的錢,也見不到這樣的好東西了。

破解這個困局,無論是拍賣行還是買家,除了調整自己的心態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拍賣行要認清的現實是:不能總想徵集那些特別重要的、國寶一級的東西。買家需要接受的現實則是:今天這個市場上,你只能買到比過去差得多的東西,而且要用比過去多得多的錢。15年前,你用幾百萬可以買到趙孟頫甚至蘇東坡的一頁書札,現在你能買到清代畫家一幅比較好的作品已然非常不錯——甚至是,如果你今天不把它買下來,幾年之後也許要花兩千萬來買它。古代書畫是中國藝術品市場中最高端、最穩定、買家最忠誠、同時也是炒作成分最小的一個板塊,這裡的好東西必然是越來越少。

我們還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也許再過15年,收藏20張王雪濤都能算大收藏家了——就好像在民國,收藏20件乾隆官窯的人可能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説自己在搞收藏,但今天你能有20件乾隆官窯,絕對是可以搞個展覽了。

海外徵集這條路也走不通,因為面臨一個關稅的問題,現在國內的政策並不利於藝術品的回流。所以,有一些拍賣公司開始將拍賣移師香港。

“徵集難”對小拍賣行和大拍賣行的影響都非常大。某種程度上説,大拍賣行的壓力會更大。大公司一年的運營成本將近1個億,每年要拍到10個億之上才能保證可以賺錢。可以肯定,今年將是非常嚴峻的一年。

知名收藏家 朱紹良:

玩收藏得“掐尖兒” 收“白菜”沒意義

拍賣行都在喊徵集難,就我的觀察,是非常真實的狀況。即便是中國嘉德(香港)公司、北京保利(香港)公司和蘇富比,打開今年的圖錄,都看不到什麼真正有價值的好東西。數量倒是不少,但弄一火車的白菜,它的價值也不能同一顆鑽石等量齊觀。玩收藏就得“掐尖兒”。以嘉德為例:溥儒、王雪濤、于右任、關良成為主角,我看也沒什麼收藏意義。

我分析原因,主要是大家惜售。中國藝術品的價格在2010年達到了歷史最高峰。所有的精品都進入了“億元俱樂部”。這些東西現在再拿出來看,有些是真好,有些是根本不值那個價錢。前幾天紐約蘇富比剛剛拍的黃地青花鳩耳尊,非常好的品相,不過300多萬美元,合人民幣兩千多萬元,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價格了。要在2010年,我估計它能拍到七八千萬不止。所以,2010年高位接盤的藏家,在這個市場調整期,只能觀望,只能等待。

還有一些是真正好的精品。儘管這兩年藝術品市場不太好,但古代書畫中的精品還是在不斷攀升。蘇富比剛剛拍了一個王陽明的手卷,估價30萬美元,最後拍到190多萬美元,張中的一個小鳥,從12萬美元拍到120萬美元。唐岱山水卷,40萬美元起拍,拍到270多萬美元,價格很堅挺。但這些真正的好東西,藏家一旦擁有,就不願意出手了。中外皆如此,國外一些貴族的城堡裏,經常能見到畢加索、莫奈的精品之作,那都是好幾代人的收藏。而市場上現在流通的畢加索的作品,都以素描為主,凡·高也都是他鼎盛創作期之前的作品。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中,通常也都是一般的東西在倒來倒去。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收到真正的好東西,是要把它收藏起來,沉澱下來的,不會讓拍賣行再徵集去,尤其是在現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之後,中國的拍賣行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回款難。拍賣市場上這樣的買家不少見:佔有欲極強,有錢沒錢都敢舉牌,舉了又不付款。這樣的事情多了,自然會打擊藏家參與市場的熱情和信心。

如果讓我用一個字來形容現在的藝術品市場,那就是個“囧”字。資源就這麼多,而且向海外徵集這條路還走不通。按照中國的海關法規規定,藝術品要算在奢侈品的範疇內,被徵收極高的關稅。如果這條法規政策不做一番調整的話,拍賣公司無法借助海外渠道突破徵集難這個瓶頸。

目前的形勢對中國的拍賣行而言,的確是非常大的考驗。二十年前,中國只有三四家拍賣公司,現在幾百家。可是這個市場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且不可再生,越來越少。現在是非常明顯的賣方市場。我相信這次很多中小公司會倒閉,對這個行業也是好事。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