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藝術品市場需反思:此第一非彼第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0 14:58:30 | 文章來源: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近日,兩份由國內外權威藝術市場研究機構發佈的《2012年藝術市場報告》在業界引起波瀾。由於觀察視角和分析數據的不同,兩份報告對於全球市場“頭把交椅”花落誰家有不同結論。其實,誰是“天下第一”只是炒作噱頭,對於藏家而言,更關注的是這兩份報告都殊途同歸地表明,海外藝術市場正在緩慢復蘇,對於還處於市場回調期的國內市場來説,這無疑是一個利好。

市場規模第一與拍賣交易老大

此次引起關注的兩份報告均出自藝術市場最權威的研究機構:一份由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和Artprice (全球藝術市場資訊網)合作,另一份則由TEFAF(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出具。

TEFAF在報告中指出,2012年的藝術品市場,全球藝術品市場年度銷售額下降7%,從463億歐元降至430億歐元,銷售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中國市場的萎縮。但是,美國市場的增長抵消了部分中國市場的衰退,2012年美國藝術品市場上漲5%,成交額達142億歐元。因此,2012年全球藝術品市場佔有率重新洗牌,美國以33%的佔有率重回第一位(較2011年上漲4%);中國佔25%,降至第二位(下降5%);英國仍然保持第三位,佔23%(上漲4%)。

雅昌的報告則顯示,2012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額達122.69億美元,比2011年度增長6.1%。中國市場更是一枝獨秀,拍賣成交總額達到50.69億美元,這一成績幾乎等於法國近十年拍賣收入的總和,超出排名第二的美國市場17.23億美元。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佔全球市場份額的41.3%,再次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同時,中國成為全球首個連續三年保持龍頭地位的藝術品拍賣市場。

由此可見,兩份報告對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統計範圍不同。TEFAF報告對藝術品市場數據的統計範圍包括了藝術品拍賣市場、畫廊和古董商及其他形式的私下交易。而雅昌報告的統計範圍只包括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純藝術作品的統計數據,即油畫、雕塑、裝置、素描、攝影、版畫、水彩畫,不包括古董、匿名文化財産以及傢具等。對於目前一二級倒挂的中國藝術市場來説,在“全市場”上不敵美國也在情理之中。

東西方藝術品拍賣市場不同的發展趨勢取決於其收藏投資文化的顯著差異。藏家馬未都也認為,目前的中國藝術市場還是投資者居多,這兩年的調整期有望將真正願意參與收藏市場的人留下,從而有助於整體市場環境的建設。

中國市場的春天還有多遠

海外藝術市場自2008年進入調整期,從去年開始出現回暖。四年的時間裏海外藝術市場經歷了哪些調整從而迎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呢?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胡懿勳教授告訴記者,第一是價格回歸理性,今年相當多的著名海外藝術展出現了大量1萬美元以下的作品,這對於藝術欣賞能力本身就傲居全球的西方觀眾來説,是一個購買力的刺激。第二是市場服務更加完善,數年的調整期,使西方藝術市場有時間慢慢完善以往因為成交量放大而忽視的細分市場。第三是西方知名拍賣行和藏家對自身的信譽和誠信更加重視,使在新興市場中感到迷茫的收藏新貴紛紛進入西方市場以規避本國市場體系不完善的投資風險,這在近兩年來中國藏家大舉進軍海外拍場可見一斑。第四是西方藝術市場注意市場的培育,已經歷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投資藝術市場的瘋狂,海外市場之所以還能健康發展源於注重對市場本身的經營和培育。這點尤為值得中國學習。

歐美藝術市場復蘇難免讓國內市場人士發出疑問,西方的冬天已經過去,東方的春天還會遠嗎?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分析師賀雷表示,2012年,西方市場的快速回升給全球藝術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中國藝術市場進入整整一年調整期之後,2013年應當被視作一次機遇,尤其是面對近幾年由於人為因素不斷膨脹的價格,業界應從中認識到中國藝術市場拍品本身的優勢,精耕細作。目前大拍賣公司和上海市場都在努力細化拍賣的分類,有針對性的服務藏家和市場。這也有助於中國藝術市場朝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