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品市場的漣漪: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前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19 14:41:59 | 文章來源: 東方網

巴塞爾藝術展總監Marc Spiegler與上海參展畫廊代表許宇

巴塞爾藝術展由巴塞爾畫廊創辦人Trudl Bruckner,Balz Hilt及Ernst Beyeler于1970年創辦,是世界一流的現當代藝術展覽,分別在瑞士巴塞爾及美國佛羅裏達州的邁阿密海灘舉辦。歷屆藝術展多元化的優秀作品吸引了超過六萬名藝術家、收藏家、畫廊創辦人、博物館總監、策展人及藝術愛好者參與。

2012年,第五屆的香港國際藝術展吸引了來自三十八個地區共二百六十六間畫廊,以及超過六萬七千人次參與。

2013年5月23日至26日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這是全球知名巴塞爾藝術展收購香港國際藝術展六成股份後在香港舉辦的首場巴塞爾藝術展。藝術展將呈獻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的245家頂級國際畫廊、超過3000名來自亞洲和西方的藝壇新星和20世紀早期藝術大師的作品,展品囊括繪畫、雕塑、繪畫、裝置、攝影、視像和限量作品,其中超過50%的參展商和畫廊來自亞太地區。

巴塞爾藝術展總監Marc Spiegler接受東方收藏記者的採訪

就即將落戶香港的巴塞爾藝術展、藝術品市場等熱點問題,東方收藏的記者,採訪了巴塞爾藝術展總監Marc Spiegler先生。

記者:我們注意到Marc Spiegler先生您以前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曾説過“我從來不建議將購買藝術品看作是一種投資,我建議人們購買那些他們喜歡及可以負擔得起的藝術品。”

可在中國的實際情況是,藝術更多的與收藏、投資聯繫在一起。而且有很多有意向人在觀察著藝術品市場,他們有意願、有消費的能力,對藝術品的投資回報充滿期待,同時又缺乏行業知識和經驗。您認為喜歡和藝術品市場價值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您能給那些藝術品投資者一些建議嗎?

Marc Spiegler:對於準備購買藝術品的人,之前一定要看過很多的藝術品,要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這件藝術品的重要性體現在哪,同其他藝術家的作品相比,獨特性體現在哪。投資藝術品肯定是有回報的,也是非常具有挑戰的,一些很重要的收藏活動也是從錯誤開始。

以前也有很多人問過我關於藝術品投資的問題,我自己的體會是,藏家如果跟隨市場走,市場追捧什麼,他就買什麼,隨波逐流的話,就如同河裏的死魚。不如培養自己的藝術品位,相信自己的眼光,從自己的角度選取獨特的藝術品,向潮流的另一個方向走,或可得到投資高回報。另外就是投資回報最高的肯定是精品,一定要選取藝術家最精的作品。

記者:我們知道,中國的當代藝術品市場遇到些問題。首先是一些藝術家的作品並沒有進入畫廊,而是直接進入拍賣市場,畫廊與藝術家的“蜜月期”非常短;您如何看待藝術家和畫廊的關係,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 

Marc Spiegler:我2006年來到上海,那時候有一些知名度比較小的畫家和畫廊有比較長的合作關係,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事實上,畫廊在藝術家的成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定要有長期、緊密的關係。 

記者:巴塞爾藝術展有巨大的品牌影響力,首屆香港巴賽爾藝術展中亞洲藝廊的參展比例很高,但是中國大陸仍有許多畫廊、畫家,您認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將對他們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Marc Spiegler:肯定會有間接的影響,就像一塊石頭丟到水裏,一層層的漣漪。首先大量的藏家會來到香港,除了專程觀看巴塞爾藝術展,他們還會注意很多的畫廊和藝術家、藝術作品,包括北京和上海。其次這個影響肯定是正面的,大量的藏家、機構總監關注到亞洲的、中國的藝術品,用句中國的成語,就是水漲船高。

記者:海外的蘇富比、佳士得,中國的嘉德、保利等拍賣機構都增設了當代藝術板塊,並且開展了“私人洽購”業務。這是否對以當代藝術為主的巴塞爾藝術展造成影響。

Marc Spiegler:作為藏家與藝術作品間的平臺,拍賣行與畫廊的競爭肯定會更激烈。這也更能凸顯出藝術展對畫廊運營的重要性,藝術展能將作品與藏家緊密的聯繫起來。

記者: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查稅門”對巴塞爾藝術展的影響如何?

Marc Spiegler:現在還沒有觀察到它的影響。市場是變化的,不同的市場總是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稅收政策的、經濟的等等。巴塞爾藝術展雖然在香港舉辦,但他針對多重市場,雖然個別市場出現問題,但對藝術展的影響並不大,就如同一個十條腿的凳子,有一條腿出了問題,不影響凳子的穩定。

記者:如果您從投資的角度,推薦一個中國本土的藝術家,您會推薦誰?

Marc Spiegler: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這就像問一個老人,最喜歡哪一個孩子。

整個採訪過程中, Marc Spiegler 先生表達了巴塞爾藝術展對亞太、特別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重視;對藏家和藝術消費消費能力的信心和樂觀。(宋振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