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
近幾年來,國內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使投資收藏一直熱度不減,這其中,陶瓷藝術品作為我國已傳承數千年的一類收藏類別,更是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陶瓷藝術品與一般藝術品不同的是,它在具有收藏價值的同時,還具有使用價值,或者説,過去傳承數千年的陶瓷藝術品是基於使用基礎上的收藏,是經前輩先人使用,而後人作為紀念物品收藏起來,然後流傳下來的。這也就造成陶瓷工藝藝術品的收藏與自古以來就是作為鑒賞收藏的字畫藝術品等的收藏有所不同,在陶瓷工藝藝術品品類及藏家在收藏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當代陶瓷工藝藝術品,值得給予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一、如何認識當下陶瓷藝術品收藏市場及其底層結構
我們分析陶瓷藝術品的收藏,必須著眼于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大環境。對於中國藝術品市場大環境的認識,可以概括為四句話,即“發展快、關注度高、潛力大、問題多”。
關於市場發展過快,有一組數據可以説明。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總成交額大概是220億元左右,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總成交額不足1000億元。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總成交額達580億元左右,市場總成交額近2000億元。而到了2011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總成交額已突破1000億元,市場總成交額突破3600億元。雖然進入2012年後,由於受大環境的影響,市場信心出現波動,但拍賣業的規模還近700億元,市場總規模不低於上個年度。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態勢不僅明朗突顯,而且非常可觀。
關於中國藝術品市場高的關注度,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參與及喜好人群的迅速提升。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參與及喜好人群已突破1億人次。第二是,近年來,社會各界特別是新聞界參與廣泛,不僅藝術專業類媒體關注,而且包括行業類以及綜合類媒體,都將關注的目光和報道的重點投向了國內的藝術品市場。
關於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力大,主要體現在,經世界有關金融研究機構推薦的數據初步估算,中國藝術品市場未來的潛在規模達7萬多億元。而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總成交額只有3600億元,7萬多億與3600億這兩組數字之間的差距,就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
中國藝術品市場問題多可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眾所週知,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年來由於缺乏規範、秩序混亂所導致的失范及惡性事件不斷,再加上“假拍、拍假”等現象層出不窮,一些藝術品市場的失范行為與藝術品市場惡性事件頻發,可謂是屢禁不止,亂象叢生,問題聚合沉澱多且雜。
我們必須清楚的是,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中國藝術品市場大環境下的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也呈現同步演進的態勢。所以,我們在分析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內在趨勢時,就要仔細分析其市場的底層結構。只有把握了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底層結構,才能在投資的時候具有前瞻性,掌握主動權。那麼,如何才能透過紛繁的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現象,認識其市場問題的本質?對此,我們擬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進行闡釋。
1.供求關係的結構,最大的問題是供求關係扭曲
我們知道,在市場的各種關係中,其最主要、最核心的是供求關係。目前,中國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供求關係匹配問題很大,仍呈現扭曲的現狀。這主要體現為兩點:第一是供給面過度市場化。由此導致陶瓷工藝品生産者多且雜,“名家”眾多,陶瓷工藝品的數更是量多質雜,供給渠道無所不包,路徑繁複,過度發展。但與此同時,有效的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供給卻不充足,市場上,真正能夠稱之為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少而又少,拍賣市場上出現的高端陶瓷工藝藝術精品可謂鳳毛麟角。第二是需求面市場化嚴重不足,大規模的潛在需求釋放不出來。市場潛在需求實現路徑少,因而難以轉化為有效的需求。具體到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除了傳統的拍賣及工作室産供銷一條龍的銷售之外,陶瓷工藝藝術品平臺化交易及資本化等運作方式路徑缺乏,渠道少之又少,致使有效需求難以得到釋放。
2.交易體系的結構,最大的問題是發育滯後
中國藝術品市場傳統的交易體系包括畫廊、拍賣行、博覽會、私下交易等。此外,新興的交易模式還包括沙龍、網上交易、平臺化交易,如文交所等新興交易形式等。
目前,國內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交易模式主要是以作坊(少量的以工作室)為核心,與紫砂藝術品以工作室為核心的體系相比,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體系的發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種狀況導致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以“産、銷”一體化的私下交易為主體,相關的一二級市場主體發育非常遲緩。特別是一級市場體系發育缺失,一級市場主體地位未能有效地確立。傳統的陶瓷工藝藝術品交易市場體系的基本導向主要是以推廣名家為主的市場體系,卻並不利於名品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培育及有效的市場推廣。事實上,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既需要名家,也需要名品,因為只注重名家市場而不注重名品市場,不是一個完整的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市場的規範與秩序也難以建立。這些狀況,也使得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面臨重重阻礙,舉步維艱。
3.定價機制及其體系的結構,最大的問題是動力機制不健康
定價機制的核心是價值決定價格,這是一條主線。當下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價格的確立,並未有效反應其固有價值,價值、價格兩者間的關聯度不高,聯繫尚不緊密,更為嚴重的是,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正在形成一種固化的倒逼機制。所謂倒逼機制,主要是指市場並非由價值決定價格,而是通過價格的提升來標示價值。通俗地講,就是在市場過程中,誰的價格高誰的價值就大,類似誰的嗓門大誰就有理。於是,迫使許多藝術家不潛心於藝術,而是熱衷於炒作,利用自身的名譽與聲望的提高,人為地提高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價格,從而標示其陶瓷工藝藝術品的藝術價值。近年來,這類現象在國內很多陶瓷工藝藝術家及其運作團隊中是屢見不鮮的。
此外,市場資訊的不對稱也非常值得注意。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價值判斷體系的嚴重滯後,導致大量“跟風”現象時有發生。一些藝術家通過媒體虛假包裝、宣傳自身及其陶瓷工藝藝術品,以迷惑收藏群體的價值判斷。這種基於資訊層面的不對稱現象,對於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傷害是異常嚴重的。
4.退出機制及其體系的結構,最大的問題是發育不良
退出機制的培育與構建是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關鍵。由於陶瓷工藝藝術品交易成本相對高,尤其鑒定成本過高,導致其存在的共同特性便是流通性較差,變現能力較弱,退出成本居高不下,相當多的陶瓷工藝藝術品存留在市場的中間環節,導致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基礎不穩固。一旦出現“風吹草動”,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調整將會異常強烈。此外,由於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基礎薄弱,終端消費能力的不足,使得很多高端陶瓷工藝藝術品長期處於流通的中間環節,未能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退出路徑少、門檻高,除了工作室私下交易及少量的拍賣和展銷活動外,其餘交易模式嚴重缺失,大量收藏人士有礙于相關鑒定體系的不完善,對於陶瓷工藝藝術品收藏領域只得望而卻步。
5.商品制度進化不完善,代工現象嚴重
眾所週知,藝術品市場化的形成,主要經歷了藝術品的鑒賞階段、商品化階段、資産化階段與資産金融化階段等幾個發展階段。與其他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演進趨勢相倣,陶瓷工藝藝術品在商品化階段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商品經濟制度注重公平交易,其核心是買賣雙方的資訊對稱,以及交易標的物的貨真價實,而這也是目前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缺失所在。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資訊不對稱,制假、販假等現象頻發也是市場商品化制度不完善的直接後果。此外,代工現象成為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最為嚴重的“公開破壞者”,它也成為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研究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
6.市場支撐體系不足,陶瓷工藝藝術品資産化、金融化進展緩慢,市場空間拓展受限
市場支撐體系不足主要表現在陶瓷工藝藝術品鑒定、評估體系的缺失。陶瓷工藝藝術品領域的交易很多都是維持在靠經驗支撐的點對點的交易模式上。平臺化的公開、公正、公平的交易模式始終難以實現,交易體系的公信力難以建立,這致使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中投資資本長期難以介入,從而導致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投資規模的拓展受到嚴重限制,陶瓷工藝藝術品收藏投資潛在需求難以得到有效釋放。所以,我們看到,在藝術品市場信心受到影響的時期,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也會先期進入調整階段,市場空間的進一步放大受到限制。
面對市場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如何來分析一個藝術家或是藝術品的價值呢?這就需要運用分析工具來分析。
二、陶瓷工藝藝術品收藏中應掌握的分析工具
1.影響當下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
在進行分析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分析工具的時候,我們應先了解當下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價格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針對一件陶瓷藝術品,除了市場保有量及實用功能的考量外,具體可以概括為六個主要方面:
(1)職稱與稱號
職稱稱號包括藝術家的專業職稱和社會稱謂。具體如國大師、省大師及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省、市級)工藝美術師等。通常情況下,不同的職稱稱號對應不同的市場價格。
(2)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包括藝術家的社會活動能力及媒體宣傳力,以及藝術家就職單位的社會影響力,俗語稱“碼頭”等等,很多時候,高的社會認知會造就不同類型的市場明星。
(3)工藝及造型
這部分主要考察與工藝及造型相關的一些影響因素,概括地講,這些影響因素主要分為以下五點:
材:即陶瓷藝術品的材質,如青瓷、白瓷、黃釉瓷、黑釉瓷等,也有按粗瓷、細瓷來劃分的。由於不同材質所代表的器物顏色、形質、品質的不同,給收藏帶來的直觀影響與體驗也是顯而易見的。
型:即陶瓷工藝藝術品的造型。陶瓷工藝藝術品不同的造型類別,體現了作者不同的藝術修養及審美取向,對於不同藝術家藝術風格的傳承和表現都有很好的區分作用。
工:即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做工。點、線、面是構成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基本元素,在其成型過程中,“起承轉折、抑揚頓挫”,都是藝術品工藝上的美的呈現。
畫:即陶瓷工藝藝術品的畫工。鑒賞陶瓷工藝藝術品的畫工,一是要鑒別題詩鐫銘的作者。另一個則是欣賞書畫、款式的內容、印款等的藝術品味。
體:即陶瓷工藝藝術品的體量。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價格計量比傳統的中國畫更為複雜。我們都知道,中國畫是用平尺來計量的,簡單明瞭,尺子一量即可。而陶瓷工藝藝術品大多用景德鎮瓷器特有的計量單位“件”來計量,但是“件”又是個很模糊的體積單位,是個沒有固定大小的尺寸,我們只能説,“件”大體積就大,“件”小體積就小。一般情況説這個陶瓷藝術品是多大的,都會用有多少“件”來表示。市場上就有明碼標價説某某的陶瓷是多少錢一件的,然後這個陶瓷有多少件,乘出來就是具體的價格了。瓷器用“件”來計量,就多了一些不標準與不規範。因為,瓷器成型要經過燒制,不可控因素多,再加上品種繁多,器型複雜,又要考慮口徑、底徑、腹徑、外高、內深、重量、容量等要素,無疑增加了計量難度。所以,體量在價格影響因素中要綜合考量。
用:即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功用性。陶瓷工藝藝術品與其他藝術品的最大區別,還要看其實用性強的特點。雖然功用性在不斷退縮,但還應是一個考慮因素。
(4)歷史價值
歷史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陶瓷工藝藝術品的歷史,如一些古代陶瓷,或是近代名家的早期陶瓷,都對今人考察陶瓷工藝藝術品的歷史沿革、風格演變等,起到很大的歷史參考價值。二是陶瓷工藝藝術品呈現出的歷史內涵與意義,包括題材的歷史性等。
(5)市場潛力
市場潛力也是影響市場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市場往往會根據陶瓷藝術家的藝術發展狀況來推定市場潛力的大小,並以此為根據判斷其作品的增值狀況與速度。
(6)購買偏好
同一件藝術品,不同的購買者在不同的條件與環境下,對於其價值的判斷是有差異的。一些大的收藏家對於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喜好亦皆不同,其自身的喜好也逐漸成為影響市場價格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
以上六個方面是對當下陶瓷工藝藝術品價格形成主要因素的闡釋。此外,在關注藝術品價格的同時,更應關注其工藝性、文化性與藝術特點等。
2.影響當下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價格的分析工具
對於陶瓷工藝藝術品價格的分析,需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及工具,以便在收藏中建立與建構起正確的價值與價格分析體系和方法。
(1)價值構成分析法
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價值構成一般分為五個部分,第一個是物理價值,主要指陶瓷工藝藝術品的物理材質本身所具有的價值。第二是藝術價值,指一件作品的藝術審美價值,即體現在設計、工藝及技術進步層面上的價值。第三是文化價值,指作品所傳達出的文化內涵、取向及相關文化精神與體驗。第四是歷史價值,指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年代背景所包含的社會歷史價值與歷史內涵價值。第五是市場價值,指陶瓷工藝藝術品在市場上的價值實現與影響程度。
在當下陶瓷工藝作品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提升的情況下,藏家更應該關注其文化價值的發現與發掘。
(2)價格形成分析法一件陶瓷工藝藝術品價格的形成,必須依循這樣一條主線,即從價值的發掘、發現到價值的管理,再到價值的實現這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四種價格:一是陶藝家的報價;二是陶藝店館的成交價;第三是拍賣價;第四是博覽會或社會交易的成交價。雖然我們無法用一個公式給出價格形成的方法,但綜合以上四個方面的分析,是一種重要的判斷分析方法。同時我們應重視價格形成的幾個支撐系統:第一,在傳統藝術品市場體系中,畫廊是其價值發掘與發現的重要平臺。陶瓷工藝藝術品一級市場主體建構的缺失仍然值得我們注意。我們既要重視陶瓷工藝藝術品市場的作坊(工作室)體系對名家市場的帶動作用,積極推動“店(館)+作坊(工作室)”的名家市場體系,也應積極發展“公司+作坊”的市場體系,進而推動精品名品市場體系。第二,要關注拍賣會在陶瓷工藝藝術品價格形成中所具有的透明化傳遞作用。第三,要注意博覽會在陶瓷工藝作品價格形成中所具有的成交價格所帶來的現場效應。
(3)價格形成機制分析法陶瓷工藝藝術品價格形成機制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市場拉動機制。即陶瓷工藝藝術品價格的形成依靠市場運作、媒體宣傳等效應的綜合運用,從而不斷提升其市場影響力與認知力。第二類是價值驅動機制。即陶瓷工藝藝術家是依靠學術地位來驅動市場的,有些藝術家雖然本身對市場的參與很少,但由於他的學術地位業已確立並不斷提升,從而帶動了其市場價格體系的形成。第三類是社會推動機制。即是利用社會認知來推動市場,很多藝術家會利用社會認知等手段來提升自身的知名度,進而推動其作品的價格就是這一類型。第四類是綜合作用機制。即綜合運用以上三種機制來推動市場。現實中的藝術家由於條件有限,資源能力不同,更多地不得不將市場拉動、價值驅動、社會推動進行綜合運用,以期提升其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市場價格。最後這種機制是大量存在於市場中的。
作為收藏與投資者,我們應努力尋找並重點關注那些處於市場拉動與價值驅動平衡點上的陶瓷工藝藝術家,並時刻警惕單純的市場拉動型的陶瓷工藝藝術家及其作品。
三、陶瓷工藝藝術品收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成為陶瓷工藝藝術品價值的發現者,而不是價格的跟隨者。最主要的是不要跟風冒進,更不能依靠“耳朵”去收藏。跟風收藏多數不僅帶有很強的盲目性,而且也減少了研究分析的樂趣。目前,我們應關注兩個向度,即一是有品格的傳承創新;二是到位的傳承。為此,我們要有意識地關注那些具有個性風貌、深厚文化底蘊及紮實的藝術水準的中青年藝術家,以及那些沒有職稱或稱號的傳承地道的民間老藝人,他們的作品在很多時候更具鑒賞性和投資性。
(2)要關注陶瓷工藝藝術品的核心審美價值。陶瓷工藝藝術品的核心審美價值即是人與自然的親近,正大祥和的文化審美理念和審美品質。很多時候,人們將陶瓷工藝藝術品當成為自然與文化的一個縮影,因而才有了陶瓷工藝藝術品與生活相融合的祥和境界。所以説,自然、品質、品格(正氣)、祥和,就是陶瓷工藝藝術品最重要的一個審美取向。
(3)要充分認識陶瓷工藝藝術品的藝術特點、材料與工藝間的關係。陶瓷工藝藝術品的工藝性是其價值構建的關注焦點,其核心是在工具、燒制等技術手段不斷革新的基礎上,手工與科技的結合。繪畫性及工藝性是其價值判斷的基本取向。因此,一些工藝性不高的陶瓷工藝藝術品,其價值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4)不要搞小圈子收藏,不要聽故事。很多陶瓷工藝藝術品收藏投資者,花了很多錢,買到的陶瓷工藝作品都是某個固定圈子認定的“産物”。等到需要變現的時候,才發現多數都是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不高的陶瓷工藝品,甚至很多都是贗品,造成不必要的投資損失。
(5)不要把在其他領域的成功經驗和感覺直接帶到陶瓷工藝藝術品的投資與收藏的過程中來。很多陶瓷工藝藝術品收藏投資者都是其他領域的專家或是成功人士,他們很容易將其自身在其他領域的已有的“判斷力”帶到陶瓷工藝藝術品的收藏投資過程中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由於對陶瓷工藝藝術品的了解不足,從而導致了收藏投資的失敗和經濟損失。此類情況在一些大企業家身上時有發生。
(6)面對問題要正視市場、了解市場、分析市場、研究市場,這樣才能審視價值、發現價值,把握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和不斷變化的市場規律,在藝術家、經紀人(包括各种經營個人、機構、拍賣公司)、收藏家的互動態勢中尋找機遇。首先我們要承認市場有規律,其次才是我們要認識並掌握規律,把握大勢,這是陶瓷工藝藝術品投資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