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拍賣市場,奢侈品首次超越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07 14:31:4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2012秋 各藝術品類成交額佔比圖

奢侈品類 2012秋拍TOP20

毋庸置疑,2012年藝術市場的主基調是“回調”。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的數據顯示,2012年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總額為294.40 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1.23%。

在市場回調中,市場佔主導地位的交易品類,如中國書畫、瓷器雜項、油畫及當代藝術等首先受到衝擊,出現了整體的縮量。不過,由於這些品類在前期的市場興盛時期,充分實現了資源換手,優質資源逐漸的沉澱下來,這也成為在已經過去的年度裏波瀾不驚的重要原因。雖然2012年秋季三大主流品類市場規模達到為248.18 億元,佔據市場總額的84.30%,但同比2011 年秋的絕對額卻減少了128 億元,跌幅超過34%。而在過去的一年裏,奢侈品及其他藝術品類的市場份額獲得一定提升,2012 年秋季奢侈品的市場成交總額達38.47 億元人民幣,其他藝術品類市場成交總額約為7.74 億元人民幣,二者合計約佔市場成交總額的15.7%。這個佔比雖然微乎其微,但頹勢裏的逆勢上升並且首次超過了主流板塊之一的油畫及當代藝術,足可讓人深思。

從國際各大拍賣行奢侈品及其他藝術品成交情況來看,也是可圈可點:香港佳士得增加了奢侈品的規模,其中名釀、精緻名錶、珠寶翡翠等五場交易較春拍增加了1,170 件藝術品,成交總額佔佳士得2012 年秋拍賣總額的34%,環比春拍提高了4.30%;香港蘇富比的名釀、名錶、翡翠珠寶等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五個專場成交總額達5.83 億港元,佔香港蘇富比成交總額的28.51%,平均成交率高達89.02%。與此呼應,內地市場也毫不遜色:中國嘉德以690萬元的高價拍出的《田家青 龍韻—中國壬辰年特別紀念鋼琴》也成為樂器奢侈品拍賣的標桿性事件。總覽2012 年秋奢侈品類TOP20 榜單,內地藝術品榜上佔6 件,香港佔14 件。

解析三大原因推動奢侈品類逆市上漲 

百達翡麗StarCaliber 2000 型號9901 香港佳士得2012秋拍 成交價:2530萬港幣

奢侈品類何以能在2012年的逆勢中有尚佳表現,被採訪的數家拍賣行掌門人以及奢侈品部門專家的陳述,解析出三大原因。

易標準化、資産化

蘇富比藝術學院藝術經濟系主任羅伯特森博士在研究“藝術資産化”的課題時曾説過:“藝術資産化的進程在中國要慢很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藝術品評估和標準化難度要比西方藝術品大得多。”近年來,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藝術品的評估問題也逐漸凸顯。當藝術市場面臨2012的調整期,藝術品真偽、價值的不確定性的問題就凸顯出來,成為影響廣大買家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一些在國際上運作成熟的品類卻表現出抗跌性甚至逆勢上漲的趨勢。邦瀚斯香港地區的執行董事兼手錶部負責人陳楷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回想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臺,那個時候奢侈品也有一定的漲幅,為什麼呢?因為經濟大形勢不好,很多人就會尋找其他投資途徑。而珠寶、手錶這類的奢侈品就非常符合他們的需求。再者,奢侈品也有相比古董、書畫奢侈品類不存在真假和認知度不同的問題,像是手錶、珠寶他們的判斷都是有國際標準的而且價格也是國際化的、非常透明的,所以購買起來沒有古董、書畫需要考慮的那麼複雜。比如你收藏紅酒有貴有便宜的,貴可能是用來買來收藏的,便宜買來就喝了;手錶也是有貴有便宜的,便宜的自己戴甚至送禮,貴的是買來收藏的。奢侈品入門的知識門檻和費用都相對低。”永樂總經理董軍也有相同的感受:“其實道理差不多是相通的。今年我們都在説古代書畫或者出處良好、稀少的古董價格非但沒降反而在漲,下調的主要是現當代部分。因為這些藝術品無論是藝術價值還是歷史價值都是已經得到普遍公認的,價格也就相對穩定。每當市場調整的時候,收藏自然是不會受太大的影響,投資的人們就趨向於將資金調整到較少或者沒有風險的領域裏。相比現當代藝術、古代書畫和古董風險較小。而奢侈品如珠寶、手錶,都是價格十分明確的東西,幾乎就沒什麼風險,在這樣的市場中自然吸引資金。”

承接繼書畫、古董後的補漲

佳士得在2012年11月28日這天,精緻名錶拍賣共獲得港幣1.86億,成交率高達91%,成為佳士得精緻名錶專場開辦以來最輝煌的一年。其手錶部資深專家李殿馨對雅昌藝術網記者説:“今年奢侈品類的東西有如此漲幅讓我也很驚訝,因為今年整體態勢是處在調整中。和很多朋友聊過之後,我認為這個板塊能表現突出,主要在於這幾年書畫、現當代藝術已經漲得過高了,相比之下,奢侈品類這幾年的上漲幅度就算很小了。最近其他藝術品開始回調,多少打擊買家的信心,但是市場上其實閒錢還是有的。這些閒錢總需要一個出口,這時候很多人就將目光投向了先前漲幅不大的珠寶、手錶。”李殿馨發現,近幾年,每季都會有新買家入場,很多都是以前古董、書畫的客人轉而開始買手錶。“而且,以手錶為例,在拍場購買手錶與書畫等其他藝術品最大不同的是,拍賣場對於手錶來説是一個二手的市場,大部分的買家就是想淘到比較便宜的東西。對於新表來説,外面的專賣店都有賣,一手買家往往是虧掉了,一百萬買的一隻表,拿到這邊二手市場只能賣三、四十萬,五十來萬。如果你在拍賣市場能以一個合適的價錢拿淘到一款好表,是穩賺不賠的。”李殿馨補充説。

同時,陳楷遜和李殿馨兩位手錶專家不約而同的提到:奢侈品以往主要是香港買家在買,現在仍然是以香港市場為主,但是近幾年大陸買家的發展十分迅速。李殿馨發現“內地客人很快摸清這一塊,哪個品牌?什麼功能?什麼型號?他們鑽得很精。”兩位專家一致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大概3-5年時間內,奢侈品市場會轉移到大陸。“奢侈品在大陸還是剛剛起步,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所以這類藝術品的市場前景還是能夠看好的。”陳楷遜説。

實用性大於收藏性

榮寶拍賣是一家以書畫擅長的拍賣公司,但榮寶這幾年在不斷拓寬其拍賣的外延,先後開展了珠寶、鐘錶、煙斗、高爾夫等多項奢侈品項目。總經理劉尚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其實在這幾年的拍賣當中,我覺得我們過去過多的重視頂端的、頂級的藝術品的拍賣,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這個市場是什麼市場?實際上是奢侈品的消費市場。我們到世界各地走一圈,我們發現其實中國人在奢侈品的消費方面還是蠻有實力的,你看到買高檔手錶也好,買什麼LV包也好,還有名牌的鞋和服裝,好像都是中國人在買。我們看到中國已經開始進入到一個奢侈品消費的時代。而我們的拍賣缺了這堂課。這類奢侈品,買家在購買的時候就是純消費,他們不會或者很少考慮其投資屬性,自然面臨市場調整的時候,他們受影響就不大。”

李殿馨也分析道:“手錶買家中除了一些表商和少量的收藏家,最大多數的買家就是買了自己戴。我們在給客戶建議的時候也是説:不喜歡就別買。因為表的投資回報率其實是不高的。”

如今,奢侈品漸漸成為了人們爭相搶購的新門類。因為奢侈品的特點是:真偽有保證、有升值空間、具有市場潛力、成交率高、結算率高等,加上奢侈品拍賣在國際拍賣行也有了相當長時間的成熟度。奢侈品拍賣尤其高端消費品的興盛還與中國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有關。有調研報告認為,短短幾年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已經脫離蹣跚學步的階段而有了質的飛躍。初始時盲目消費的稚拙姿態漸漸消失,中國財富人群伴隨著財富增長,發展出成熟的消費行為模式。因此可以預期,這一品類在國內逐步獲得更高的市場額份和成交額將指日以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