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2011秋拍遇冷盤整 2012春拍謹慎樂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2 08:44:40 | 文章來源: 大江南收藏

儘管2011年秋拍遇冷,中國藝術市場進入行情調整期,但業內人士對未來卻並不悲觀。不僅各大拍賣公司早早投入了2012年的春拍徵集,北京保利執行董事趙旭、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也在回顧最近一輪藝術市場繁榮週期時表示了對藝術市場未來發展的謹慎樂觀。

透過週期看市場

趙旭認為,中國藝術市場的開創以藝術品拍賣會開辦為標誌,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已經歷了三個週期:從其初創到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導致市場蕭條,是第一個週期;第二個週期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到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引起市場恐慌為止;第三個週期則從2009年春拍萌芽,到當年秋拍藝術市場進入“億元時代”爆發,再到2011年秋拍出現調整行情為止。龍年新年,正值第三個週期後的第一個新年,有一個以週期性的眼光瞻前顧後的機會,正好是對前一輪繁榮週期反思回顧的好時機。

命題專場成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秋拍調整行情中,匡時古代書畫拍賣卻表現亮麗,很大程度上與其命題專場的成功分不開。如其推出的晚明五大書家、吳門畫派這兩個專場百分百成交,揚州畫派專場也獲得佳績。在董國強看來,這些命題專場難度很大,如晚明五大書家等專場的拍品相當比例在海外徵集,全靠海內外眾多藏家的支援。不過他強調對拍賣公司而言關鍵是策劃選題,再加上過去成功的案例,就能得到藏家的認可。

其實,命題專場並非北京匡時的專利,這一輪週期中各大拍賣公司都已相繼開出這類專場。不過匡時在這方面的執著與功力卻是首屈一指的。如從2009年春拍就率先推出張大千的作品專場“五百年來一大千——紀念張大千誕辰110週年專場”,結果成交率92%,拍賣成交總額4483.6萬元。其後兩年半幾乎每次不落地舉辦張大千專場,如南張北溥(儒)、南張北齊(白石)、渡海三家等,對2010年後億元行情延燒到近現代書畫、張大千成為領漲股起了直接的推動作用。

迎合市場引導市場

不過,董國強也強調,拍賣公司面臨一個趨勢的判斷,去確定哪一類拍品更有市場潛力。如前兩年北京匡時多次推出的佛教藝術專場,以佛像等雜項為主,因蘇富比的佛像專場的帶動而于2007年達到行情高峰。這幾年行情有所回落,所以改用近現代書畫作品在2011年秋拍推出“與佛有因”專場,引起很大反響。而類似的宮廷專場也是在2007年緊跟著蘇富比推出。在這個週期中這部分拍品的價格變化不大,倒是在2006年到2009年間漲幅較大。至2011年秋拍,很多公司因為其價格不漲、買家惜售而放棄了。

他指出,擺在拍賣公司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是迎合市場,二是引導市場。第一條也許比第二條更重要,因為拍賣公司力量較小,只能盡可能順應市場,然後才能盡可能引導市場。

從量變到質變

回顧2009-2011這三年,藝術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拍賣公司也是今非昔比。趙旭認為這幾年最大的成果,是因為保利屢創佳績而人才聚集,許多青年才俊積極介入,給保利高速發展的機會,部門有16個之多,業務經理67個,形成龐大的隊伍。儘管運作費用會很大,但也降低了整個公司的市場風險。

董國強指出,從整體看2008年藝術市場的恐慌最不正常,當時的市場價格到今天,都翻好幾倍。因此可以説2003-2008這6年是量變,之後2009-2011這三年才是質變。這三年裏新買家、老買家與行家都表現神勇,新興的機構買家如藝術基金也令人關注,如民生銀行就對當代藝術市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基金參與競拍的頂級拍品不多,參與千萬級作品的倒不少,在市場上影響很大。而老買家的作用則越來越大。

遇調整不會崩盤

面對調整寒流中開始的2012年,趙旭認為和2009年初的市場形勢很相像,但現在的市場規模已經迅速擴大,即使遇到調整也不會有當年市場崩盤的感覺。這次調整主要因為經濟的影響。但房地産限購、股市震蕩等對藝術市場的影響不會很大,因為藝術市場吸引的資金量不大,加之國家會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藝術市場前景看好。董國強也認為,2012年全世界有錢人都要思考:選擇哪個幣種避免匯率波動的風險?選擇哪個品種保值增值?藝術品的避險功能會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市場的兩極分化還會繼續發展,和中國社會的財富分配結構是一致的。當前中國社會的奢侈品熱就説明瞭這一點。高檔珠寶、翡翠、鑽石的價格比藝術品更離譜。

趙旭認為,2009-2011年藝術市場的放量集中在中國書畫,調整對其影響會大一點,而其他品類影響會小一點。董國強也認為,中國藝術市場尤其是書畫市場預計在2012與2013兩年裏會有一個盤整期。但交易額萎縮的幅度會大些,而價格回落的幅度不會很大。由於賣家惜售,2012年成交額也許會縮小20%到30%,過億拍品也會減少。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