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1
價格炒作不再
下跌是理性回歸
廣州日報:您認為今年春拍成交額大幅下滑的結果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郭慶祥:下跌是必然,秋拍還會跌得更慘!泡沫的破滅是理性的開始,不見得是壞事。原因是:
首先是文交所和藝術品基金這兩隻藝術品市場“灰手”被識破真身,少了這些投機性資金,春拍成交額自然要下來。儘管文交所成立的本意是要在對文化藝術品實物嚴格的鑒定、評估、託管和保險等程式的前提下,發行並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實物的藝術品份額合約;但目前中國的文交所和藝術品基金,大部分是在進行藝術品價格炒作,並沒有推動藝術品市場健康發展。
文交所和藝術品基金大多成了投機者大量融資的工具,本身對藝術品的真假並不做嚴格的甄別,對藝術品的價值把握也不準,因此信任度不高。它們打著文化産業的旗號,卻只是把藝術品完全商業化了,導致了藝術品價格遠遠脫離了藝術價值本身。當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這兩種投機方式面臨破滅。6月30日是國務院清理整頓各類交易所的大限日,根據規定,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將被叫停,之前從事藝術品份額化的交易所,將要在之前處理完遺留問題。這些“熱錢”一旦退出,行情也就急轉直下了。
其次,拍賣市場大火的這幾年,多數億元拍品是拍賣行往臉上“貼金”,給自己做廣告,搶曝光率:億元以上拍品的買家,基本上都是不肯出來“見光”的,像今年“過雲樓”藏書這種真實買家馬上就公開發言的幾乎沒有,恐怕就是因為其中有太多見不得人的暗箱操作。事實上,這幾年千萬元以上拍品真正被提走的也不多。
另一方面,目前的中國藏家也在逐步成熟,慢慢懂得了感性認識,理性收藏。藏家是真正掏錢的人,他們越來越了解到“商業畫家”和真正藝術家的區別。今後的藝術品市場將會朝著藝術價值説了算的方向發展,因為無論是藏家還是投資者,希望留給後人的是有藝術品位的東西。
對話2
認清“商業畫家”的真面目
廣州日報:這是您對春拍行情的總體評價和宏觀解釋,那在您看來,近幾年來屢屢以破億天價吸引眼球的古書畫,今年春拍也不再驚喜連連,回落的最主要原因又在哪?
郭慶祥:讓古書畫價格裹足不前的問題有兩個:
1.造假問題解決不了,贗品困擾始終存在。造假者由於利益驅動,造假水準往往高於鑒定者,這在歷朝歷代都普遍存在。
2.歷史上的“商業畫家”在拍賣大熱的這幾年中,經常被抬舉進了藝術家的行列,現在的藏家們對此更有明辨能力了。儘管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祈)對中國畫的筆墨有所發展,但遠觀他們的作品幾乎四人一面,又刻意迎合了統治階層的審美趣味,沒有更多的思想性可言,現在的藏家逐步明白他們和八大山人、石濤或揚州八怪等人的差距了。
廣州日報:2011年,由於《松柏高立圖》拍出四億多元的天價,齊白石的書畫拍賣總值位居全球第一;但從去年秋拍到今年春拍齊白石作品的大量流拍,人們似乎又看到,齊白石的作品開始賣不動了。這樣的落差,您覺得除了整體拍賣形勢影響,還有沒有深層次的原因?
郭慶祥:齊白石和張大千本質上就是“商業畫家”,他們的作品價格很快都會下來,這是必定的!像張大千隻是善於臨摹,筆法精湛而已,齊白石也就是多畫了些以前別人沒有畫過的東西,題材上更寬泛了。事實上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藝術家賦予作品的感情。每個時代都有“商業畫家”,他們靠賣畫為生,不是為藝術而創作,這本身並沒有錯,但齊白石的作品一再拍出高價則是時代造成的。之前把齊白石捧起來,是因為他是貧寒農民出身,社會需要立起這樣的標桿;後來繼續把他捧上天,則是市場需要,因為齊白石和張大千的作品數量都很多,很有利於炒作啊。我們很早就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從2000年以後,我和幾位收藏界朋友就不再收張大千和齊白石的作品了。
對話3
藝術品市場“怪現狀”根源三原因
廣州日報:很多人覺得藝術品市場水很深很濁,您怎樣看?
郭慶祥: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水確實很濁,卻一點都不深,只要把握住根源,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國當下的藝術品市場就是處於一個審美缺失、道德無底線的時代,目前多數中國人、多數藏家的審美還處於一個只看畫得像不像,不懂藝術價值的階段,而這些跟拍賣行、藝術家、批評家的利益驅使不無關係。
廣州日報:請具體説説他們各起到什麼樣的負面作用?
郭慶祥:一、從拍賣行方面來看,賣的多數不是藝術品。
《萬山紅遍》的拍賣推薦中説李可染“偶得故宮內府硃砂半斤,並用半斤硃砂創作了4幅《萬山紅遍》,此作是其中尺幅最大,用功最精的作品”,硃砂都成了噱頭,他以為藏家是在收藏顏料啊?有點藝術常識的藏家都知道,顏料、工具等等只是畫家表達情感、表達思想的工具。我在《萬山紅遍》上拍前就説“280萬也不會買”,現在也還是這個觀點。當下的不少拍賣行在誘導藏家方面,實在是譫語連連,很不靠譜。
而且,現在很多拍賣行賣的不是藝術品,賣的是炒作畫家的圖錄費、價格費,圖錄上的標價或者説估價越高,拍賣行收的點數就越高,不管作品拍沒拍出去,他們照收不誤,所以拍賣行是虧不了本的。而畫家為了炒作自己,當然是想估價越高越好。
二、從畫家方面來看,代筆和流水線作業危害最大。當代很多畫家的這些“陋習”甚至可以説是惡習,如果不改,當代藝術品市場的水就很難清澈。
一方面是不少畫家一味迎合市場,迎合不懂得真正審美、真正藝術價值的商家,把畫畫得很漂亮,技巧做得很足,卻沒有任何思想性可言。好的藝術家,應該是能正確引導審美,創造能感動人、打動人的作品,一生堅守自己的原則不為利益所動。像石魯、潘天壽、李可染、吳大羽、趙無極和吳冠中等人的作品,就具有開創性,能體現獨立思考和個性化的藝術語言。他們的作品拍賣價格也是一直穩步上升,而不是跳躍式的。
另一方面是“代筆”和“流水線作業”給藝術品市場帶來了莫大的危害。這對藏家來説是第一大害。有人説現在的拍賣行比好的藝術品還多,而假畫比拍賣行還多。這“假畫”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代筆和流水線作業産生的,那是在畫錢,哪是在進行藝術創作啊!而且,這樣的“商業畫家”們還不懂得自律,動輒把藝術家和大師的名號往自己頭上安。
另外,像有所謂的當代油畫家在拍場高價托舉自己的作品被海關調查,這種自編自導自我推銷,簡直是欺騙乃至欺詐行為了。
三、從藝術批評方面來看,很多所謂的藝術批評家們只是一味在“吹捧”,成了藝術家自我炒作的“同謀”。
以前是批評家用慧眼發現了畫家及其作品的價值,發自內心地進行評價,現在的藝術評論卻顛倒過來了,是畫家給錢買評論家的吹捧,經常是吹得我起一身雞皮疙瘩。尤其是作品研討會,常常是一群馬屁精在捧臭腳,只會讓人想到一個詞——道德淪喪。
廣州日報:那在您看來,有沒有可能根治這些“頑疾”?
郭慶祥:最根本的是要提高美術院校的入學門檻。現在很多學生是因為考不上綜合性大學,才迫不得已轉投美院門下,其實真正的藝術家身上應該儲備更豐富的養分,綜合素質更高,才能融會貫通創作有思想的作品,才能提高對整個社會的審美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