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品關稅:內地與港臺競爭的考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04 11:52:50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中國嘉德2012年春拍拍賣現場

作為藝術市場後起之秀的中國,如今已經日益發展成為拍賣行業的超級大國。根據業內人士的分析,在形形色色的數據中,還透露出另一個資訊,那就是在拍賣行業,中國內地已經成為香港地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據報道,2011年的藝術市場統計數據進一步確認了中國在國際藝術市場中的重要地位。中國2011年的藝術品拍賣總額佔全球拍賣的41.4%,而像畢加索這樣的西方拍場明星,也為張大千、齊白石所趕超。與之前的統計方法一樣,這些“振奮人心”的數據來自拍賣,而不包括畫廊等其他市場成分的營業額。中國拍賣行發展極其迅速,根據法國拍賣行業權威機構的報告,世界十大拍賣行中,中國拍賣行不下5個;二十大拍賣行中,來自中國的拍賣行有10家。

這是一喜,然而喜中帶憂。

香港之所以會成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世界第三大拍賣市場,其優勢在於低稅率、零關稅,良好的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這些都堪稱是吸引買家的磁石。而且特區政府致力於當地商業環境的治理與發展,2008年取消了葡萄酒關稅,以推動香港成為全球葡萄酒拍賣市場上的領軍人物。其他的因素可以暫且不提,但是關稅與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恐怕是內地拍賣行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裏都無法企及的。然而在這樣的不利條件下,內地拍賣行的業績都可以與香港形成競爭之勢,那麼這其中的奧妙在哪呢?

日前,中國內地藝術市場上可謂“稅”聲一片,提供藝術品運輸服務的公司被海關請去協助調查,拍賣行也被召去開會。原本藝術品買賣所涉及的進出口關稅與拍賣行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拍賣行和運輸公司手中無疑掌握著客戶名單與相關資訊,也就是查稅的線索。業內的緊張氣氛,説明拍賣行在客戶逃稅的過程中或許也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例如拍賣行為了拓展業務,在全球範圍內徵集拍品,徵集來的拍品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進入中國呢?運輸公司是否在其中提供了所謂“專業的服務”?進口名義是藝術品,還是私人物品或者小額貿易?如果拍品最終流拍,沒有形成交易倒也罷了;一旦拍出,稅務又是如何料理的呢?

也許這一連串的問題,可以部分地通過“保稅區”或者“保稅倉庫”得到解決。經海關批准,允許外國貨物不辦理進出口手續即可連續長期儲存的區域就是保稅區,具有“保稅倉儲、出口加工、轉口貿易”三大功能,享受“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的運作方式。聽起來對拍賣行而言是很理想的儲藏海外徵集拍品的場所。然而拍賣行這些年發展迅速,作為理所應當的配套設施的保稅區,卻沒有明顯的增長,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所有拍品都已經實打實地繳納過關稅了嗎?然而這種猜測在海關統計的實際繳納的藝術品進口關稅數值面前不堪一擊。

回過頭來再看內地拍賣行與香港競爭的“實力”,也許並不那麼實在。經由拍賣行實現的涉及進出口的藝術品買賣,如果其中絕大部分都按照正規的程式來操作,那麼光鮮的年度業績統計數據,恐怕要大打折扣,而日前已經成為老大難的“拒付”問題,也會更加嚴重。提到“稅”,業內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中國稅率太高,即便是今年實行6%的關稅,綜合稅率也要在25%上下,高門檻肯定會影響到藝術品的流通。雖然高稅率並不是偷稅漏稅的藉口,但必定會讓市場的發展受到限制,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有市場穩步增長,在國際上的競爭實力提升,才能夠保證稅收的穩步增加。從國家到藝術市場裏的每一分子,都是同一鏈條上環環相扣的利益共同體,長期來看,共榮共損。

在經濟社會裏,“稅”永遠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前有法國歌星因不滿稅率過高而改換瑞士國籍,後有當代藝術家翠西·艾敏打算為避稅而離開英國;英國一度傳出修改稅法,限制捐獻藝術品的抵稅比例,各大藝術機構均紛紛擔憂富豪們為博物館添磚加瓦的意願受挫;年初歐盟要求德國提高藝術品稅率,文化部長立刻表示憂慮此舉對文化事業的衝擊和影響。不難看出,“稅”不光牽涉個人,也牽涉社會各個層面。如今中國內地的拍賣行正經歷著一場“稅”的考驗,期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理清稅務雖然必要,但只在一時,而出臺合理的藝術品稅收政策,才是長遠之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