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品進口查稅風暴突襲 海外市場影響有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02 10:48:12 | 文章來源: 投資者報

一度逍遙自在的藝術品圈,突然陷入了一場令人緊張的查稅風波。

  最近,藝術品圈知名ID“一杯生普洱”發文爆料:“4月6日,IFAS藝術運輸公司的高層被控制。該公司是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當年的指定運輸商,也是很多中國藏家購買藝術品的首選運輸公司。4月8日又傳來新的消息,北京諾亞藝術品運輸公司的負責人和部門經理被海關請去協助調查。而諾亞藝術品運輸公司是很多國內藏家在海外購買作品,特別是在拍賣上購買作品首選的運輸公司。”

  4月27日,《投資者報》記者撥打IFAS公司北京辦事處的電話,一直處在無人接聽的狀態,而其上海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了公司遭查稅事件,“對我們肯定影響很大,上海這邊還是正常運營的,北京那邊我就不太清楚了。”

  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年來快速成長,據法國知名藝術品網站Artprice發佈的報告稱,2011年全球藝術品交易額中,中國排名第一,超全球市場的四成。而近兩年來,國內藝術品機構大肆徵集海外拍品,此次查稅事件被視為政府在藝術品市場壯大後加強監管力度,勢必帶來藝術品進口成本的上升。但《投資者報》記者採訪多位藝術品業內人士後發現,長期來看,查稅事件對海外藝術品回流影響有限。

  查稅風暴突襲市場陷觀望狀態

  “一杯生普洱”還爆料稱,某重要收藏家被海關約談。“一時間,所有收藏國際當代藝術或者在香港拍賣上收藏作品的收藏家都人人自危。原因是他們收藏的作品都主要委託上面談到的公司進口,而顯然在進口稅收上有很大的漏洞。”

  據媒體報道,幾位與上海當代藝術圈交往頻密的人士透露,這些年在藝術拍賣界呼風喚雨的一上海知名藏家已被海關約談,其可能面臨的稅款補繳金額將達到4000萬元左右。另外,海關已經掌握了諾亞公司逾800個客戶名單,隨時可以進行排查。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逃稅避稅幾乎是藝術品進口的潛規則。最常見的避稅方法,是以“攜帶私人物品”的形式過關;另一種避稅方法是在交納保證金後,在報關時填報成“暫時進出境貨物”,屬於暫時進境的貨物,短期還會運回去。而申請“暫時進出境貨物”只要到期運回去一個和初始申報時外觀、大小、尺寸類似的“假貨”,就可以瞞天過海。此外,低價申報通關也是慣常做法。1萬美金的畫,過關申報成7000美金,因為基數減少相應的稅會極大地減少。

  而藝術品進口“合理避稅”盛行,跟中國進口藝術品稅負過重有很大的關係。不久前,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2012年起三類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暫行一年)。但這一稅率調整被認為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沒看出來有什麼影響。”佳士得拍賣行中國區公關經理陳彥在接受《投資者報》採訪時表示,關稅下調並未給該公司帶來多大的利好。

  “一些非主流的小國的情況不清楚,但是對於主流的發達國家,中國藝術品關稅是全球最重的。”收藏界人士李蘇橋對《投資者報》記者説,“大家覺得意義不大,關稅是小頭,增值稅才是大頭。”

  據了解,藝術品進口到中國,除需繳納關稅外,還需繳納17%的增值稅。以降價後的藝術品進口關稅最低6%計算,假設一件1萬美元的油畫運抵上海,運費為1000美元,保險費為100美元,進口關稅為4195.8元,應納增值稅額為1.26萬元。應納增值稅額與進口關稅之和高達1.68萬元,稅率高達23%,如果再計算營業稅或者其他滯納金等,稅率更是突破30%。

  而發達國家和地區藝術品關稅極低,美國、加拿大、紐西蘭、南韓、白俄羅斯、中國香港的藝術品進口關稅為零,摩洛哥王國藝術品進口關稅為1.25%。英國在零關稅之外,僅加徵5%的進口環節增值稅。

  李蘇橋認為海關突然加緊監管,是藝術品市場開始變得足夠龐大之後的必然結果。2011年全球藝術品交易額中,中國排名第一,僅北京一地的藝術品交易額就佔全球拍賣總值的27%。

  而如此龐大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監管,一直處在空白的狀態,“中國是相對獨立的市場,是內生性的,沒有規則,沒有有效監管,是一個由下而上的民間的獨立市場,一直是自生自滅的狀態。”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

  看起來藝術品市場需要有相關的法規來厘清行業的規則,“海關是打擊、懲罰為主呢,還是由對這個行業的了解,而制定出針對藝術品的新制度、有利於未來藝術品行業發展的制度,有很大的區別。市場的參與者無所適從,大家都是觀望的態度,但這個應該很快會過去。”收藏界人士李蘇橋表示。

  而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鄭曉星在接受《投資者報》採訪時也表示了他的擔心:“政府不應該管制,而是以法律法規疏導,我們的政府如果來管制的話,一定會管死的。”

  藝術品海外徵集受影響有限

  目前這個查稅的風波主要集中在藝術品的進口。“也有人認為這次查稅風波是內地拍賣公司和香港拍賣公司博弈的結果,甚至不排除是內地拍賣公司的功勞。這種説法缺乏證據,但可知的是,隨著人民幣升值,很多中國收藏家開始收藏海外藝術品,或者大批中國當代藝術品回流。”“一杯生普洱”在文中寫道。

  “這兩年藝術品回流的勢頭比較猛,回流過程到了一定時間,會出現平衡,而且還會有我們的藝術品走出去。”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秋拍成交總額排名前4位的拍賣行中,北京保利、中國嘉德、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都涉獵了海外元素。據了解,今年拍賣行在作品徵集過程中的一大特點,就是拍賣公司大規模斥資去海外徵集作品。嘉德、保利等拍賣公司在海外都有辦事處,徵集海外藝術品。保利今年將斥資3000萬元,啟動包括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16國在內的徵集活動,而國內幾家大拍賣行,如匡時、嘉德、九歌等傾向於向海外徵集作品。

  對此,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鄭曉星認為,關稅嚴格後對海外徵集作品的影響並不大,“對於拍賣公司來説,哪有東西就去哪收。海外徵集的藝術品進口之後,有半年的期限可以不用納關稅。如果是被海外的買家買走,關稅是沒有影響的。”

  “一杯生普洱”則分析,“今年香港的秋季拍賣會受到最直接的影響。估計內地買家會變得非常謹慎和低調。”

  佳士得中國區公關經理陳彥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拍賣行的收藏是很私人的,藏家是因為個人喜好等原因進行收藏,內地藏家如果特別喜歡,不會因為關稅就捨棄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