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市場良性發展 降稅僅僅是競爭力的一方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13 14:21:34 | 文章來源: 東方網

據文化部文化市場司此前公佈的《2010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藝術品市場整體規模快速增長,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694億元,比2009年增長41%,藝術品市場交易規模全球佔比23%,僅次於美國。而據諸多業內人士分析,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總體規模將再度上揚,有望突破2000億元。藝術品進口關稅降至6%,有利於降低中國引進世界級優秀藝術品的稅收成本,對高檔藝術品在北京市進行交易將産生積極大影響。按照2009年的交易量估算,此次政策調整將為北京市藝術品進口降低關稅約7000萬元,降低進口環節增值稅1200萬元。預計帶動北京市2012年藝術品交易額30-50億元。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藝術品採取了低關稅甚至是零關稅的措施來鼓勵藝術品的引入。目前,作為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的美國和英國,其藝術品進口關稅為0(英國另徵收5%進口環節增值稅)。此外,加拿大、紐西蘭、南韓、白俄羅斯等國以及我國香港地區的藝術品進口關稅為0,摩洛哥王國藝術品進口關稅為1.25%,塔吉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逐步降低藝術品進口關稅,藉此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國香港地區的藝術品進口關稅也為零,這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藝術品交易,對於我國藝術市場的重要形式之一的藝術博覽會影響很大,海外畫廊踴躍參加香港藝術博覽會,使香港逐步成為亞洲最大的藝術品交易中心。而正是由於目前內地和香港關稅上的巨大差異,內地大量的藝術品交易都轉到香港進行,使香港在世界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地位不斷攀升。反之,高啟的關稅不但讓內地喪失藝術品交易機會,也使得國家本應得的稅收大量流失。同時,高關稅也使得境外優秀藝術品難以進入國內市場,由此帶來的後果影響深遠。一是國內美術館無力收藏世界經典名作。國內美術館的社會影響力與我們國家的文化大國的地位十分不相稱;二是內地藝術品經營機構進行國際藝術品展示交流的社會功能也無法得到發揮。儘管國內畫廊和藝術品博覽會影響力在不斷提升,但規模和層次卻因關稅問題始終在低水準徘徊。在業界人士如何看待藝術品關稅的問題呢?

關稅對藝術市場的發展的良性作用

東亞地區中香港之所以成為亞洲最重要的貿易平臺,主要在於其提供了自由且低稅制(部分情況下免稅)的貿易環境。藝術品進入香港完全免稅,也無特別限制,是促成當地藝術産業蓬勃發展的助力之一。進口藝術品到台灣與鄰近國家及地區的稅率。除了香港為零稅率之外,進口藝術品進入到台灣與日本,皆需徵收5%的營業稅或消費稅(GST)。新加坡則是自2007年7月1日起,將消費稅由5%調高至7%,所有進口至新加坡、新加坡當地製造的産品,皆適用於此項新的消費稅率,藝術品也不例外。

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主席沈哲初認為:“馬來西亞是這樣的,如果把錢捐給馬來西亞的國家畫廊,就可以得到免稅,就是所得稅的免稅,可以扣所得稅。馬來西亞目前可以免關稅,你在我們那邊買畫也沒有必要説還要什麼稅。如果繳稅,我個人看都是欺人欺己了。哪一個政府都要抽稅,比如説抽這個稅的時候,5%畫廊承擔得起,畫家也承擔得起,而且這個錢是為了以後發展藝術基金的,稅收又滾回去,這個是非常煽情的。”

稅收和文化政策都對藝術品市場有影響

索卡畫廊負責人蕭富元認為:為什麼現在中國的藝術博覽會沒有辦法跟香港、其他的地方競爭,它已經開始有一種萎縮的現象,因為香港是免稅的天堂,它的藝術品是免稅的。藝術品要到大陸來賣的話要扣差不多百分之三十幾的稅,我們都知道藝術品其實不是一種奢侈品,不可能有那麼高的利益在裏邊,所以30%,如果照這樣的話,每一件作品去扣稅沒有一個畫廊能夠經營下去,我們都知道,因為畫廊還有本身的開銷,可能藝術家至少要拿掉50%,加上30%就是80%幾,加上畫廊的開銷,每賣一件作品都是要虧欠的,畫廊怎麼能夠經營下去。無形中就導致藝術市場的萎縮,導致沒有辦法跟國外的博覽會或者是國外的畫廊競爭。所以變成我們認為不太有公平競爭的機會。現在中國的畫廊只能做中國的藝術品,沒有辦法達到比較國際化的狀態。

第一個是進出口的稅收;第二,每一張畫都要去文化部拿一張批文,即使一張畫也要拿一個批文,這個對於一個自由進出的貿易是很有影響的。任何一個産品,包括一般的日用品或者是一些出口的産品,不需要這樣的,只要他的作品是合乎國家的標準,合乎善良風俗的規範,法律的規範,就可以接觸,我們一個公司一個工廠銷售一件作品也不需要説每一件産品都拿到商業部批文,才能把這個東西運出去,不需要的。比如他們可能有一些抽樣檢查或者是什麼,但是沒有這樣的。不像藝術品現在規範得這兒嚴謹,這個對一個比較守規矩的商人是有一個不太方便的地方。我比較建議是説當你有這些東西出去可以追查來源,比如有一些作品是違反政府的規定,我們現在講的是醜化領袖這些作品是可以規範的,但是你規範要追查,就可以去追查這個作品的來源。比如這件作品是由哪個畫廊出去的,或者哪個藝術家作的,你就可以規範,就可以去處罰這個畫廊或者是藝術家,而不是把全部的畫廊做一個這樣的規範,等於是好的畫廊被影響了,一竿子把全部人都打倒,這種出臺政策比較不合理的地方,等於是懲罰了一些好的畫廊。

稅收僅僅是競爭力的一個方面

許劍龍(Calvin) (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Fine Art Asia)當代展藝術總監、3812當代藝術空間創辦人及藝術總監):我覺得在整個藝術市場來説,藝術家是很重要的一個元素,香港是沒有這個優勢的。但是,在展覽方面,在香港有機會看到有很多西方的藝術,尤其是這幾年,拍賣和博覽會帶動了很多不同國家的藝術家來香港。香港有幾家非常好的畫廊,他們在很有限的空間裏邊,做了一些很不錯的藝術家的展覽,我覺得大家是需要認同的。從整個市場來看,香港和內地大家做法不一樣,由於生存環境的不同,整個行為也不一樣。我覺得各有特點、各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幾年我感覺中國大陸的畫廊進步得很快。以前我覺得香港很有優勢,我們講英語、寫英語、看英語,跟外國人打交道特別容易,因為這是我們的背景,但是這幾年內地也進步了很多,也請西方人做畫廊的經理人。在整個當代藝術發展來説,我覺得裏邊還是有非常好的優勢,但是在買賣交易方面,其實我們香港也是做得很好,都做得不錯,還有我感覺好像很多收藏家尤其是現在這兩年特別會跟香港的畫廊有一些比較長遠的關係,不能是在買賣方面、交易方面、付款方面、稅收方面、庫存方面、運輸方面,跟香港這些畫廊合作,他們覺得很舒服。現在面對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在上升,去大陸買作品也可以。比如説有藝術家他的作品為什麼在上海買那麼貴,在香港買便宜那麼多,其實很清楚,就是在香港博覽會買可以抵30%的稅,運過來什麼都要打稅,加起來人民幣還不如到香港的畫廊找一找。我也很看好大陸的一些畫廊。

降低進口藝術品的關稅此舉僅僅是邁向更大目標的第一步而已。僅就藝術品進口交易而言,雖然關稅降低,但增值稅和營業稅方面並無鬆動,而且相較于發達國家仍有差距。要真正實現北京超越香港成為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要真正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良性發展與規模發展,文化政策、政府資金對藝術品行業的支撐、行業的服務水品等等對藝術品市場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