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藝術市場成交額穩坐頭把交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7 09:10:38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近日,據世界權威藝術市場資訊公司Artprice公佈,2011年全球藝術拍賣總收入為115億美元,總額首次超過100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21%。其中,亞洲藝術市場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以43%的交易份額成為與西方藝術市場並重的“另一極”。

據Artprice統計,中國藝術拍賣市場在達到38%高增長率的同時,新加坡和印度也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分別是22%和39%。這也讓更多的分析人士確信,藝術市場已經告別了歐美壟斷的局面,藝術市場重心的東移已成大勢所趨。

如今,中國北京、上海、杭州、香港等四個城市和新加坡一樣,都已成為藝術拍賣的新生力量。2011年上半年起,佳士得和蘇富比都選擇北京作為繼中國香港之後的另一個亞洲的主要目標。如今,北京已經成為全球當代藝術拍賣的第三大市場,僅次於紐約。儘管時至今日,佳士得和蘇富比的一半成交額依然在紐約産生,而它們在香港的分支機構只佔到10%,但是在香港産生的成交額正在穩步上升(香港佳士得包攬了2.5%的全球拍賣成交額,香港蘇富比則為2%)。據悉,發佈此次數據的Artprice公司也將在香港開設辦公室。

2011年亞洲市場的高增長説明瞭什麼?2012年藝術市場的繼續走高勢頭還會持續嗎?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近期走訪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國內知名藝術市場專家西沐。

儘管外界對亞洲乃至全球的藝術市場有著種種樂觀估計,但在西沐看來,2012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份。他認為,今年國際市場的大環境的變化和複雜性將影響著藝術品市場。他表示,“目前,歐洲及美國經濟遇到的問題與中國不同。反映在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上,也有不同的表現。具體來講,歐美發達國家藝術品市場在2012年可能還有一個比較可觀的增長,主要支撐因素是危機的激發作用與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參與,特別是中國回流行為的努力。而中國藝術品市場我認為處在了一個‘小年’狀態之中,增長的勢頭會減弱,比去年的總成交可能還會下降,但不會出現市場的大規模下滑的態勢出現。”

藝術市場的變化與拍賣行的行情是分不開的。西沐告訴記者:“拍賣市場成交額持續走高有三個基本動力:一是拍賣公司在激烈競爭中,處於品牌塑造及影響力提升的需求,有追高成交額的內在衝動;二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特別是拍賣市場的資本面構成沒有發生根本變化,雖然觀望情緒濃厚,但好東西能夠賣出好價格的勢頭卻未曾減少;三是價值發現的進程正在不斷加快,拍賣市場拉動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進程也更加複雜化,板塊結構的調整也更趨多元化,這也從客觀上拓展了市場成長的空間與規模。”

除了中國外,東南亞地區的快速增長也同樣令人矚目。對此西沐表示,印度尼西亞與新加坡的增長,可以説是中國文化廣泛認知與經濟發展帶動的一個重要呈現。因此,東南亞藝術市場的火爆,一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二是中國文化聚合力的不斷成形及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帶動的因素,不可小覷;三是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東移正在成為事實的一種必然結果。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