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2012中國藝術市場何去何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17 10:00:55 | 文章來源: 全球藝術品市場監測週報

2011年,中國在全球市場依舊獨領風騷。根居法國Artprice網站數據統計顯示,全球最昂貴藝術家排行傍前兩位的正是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張大千和齊白石分別以5.50億美元和5.10億美元佔據前兩位,安迪·沃霍以3.25億美元排第三位)。此外,憑藉38%成交總額的上漲及佔全球拍賣市場成交總額40%的驚人表現,中國無可爭議地成為全球藝術市場的新霸主。但是只注重整體成績未免顯得過於樂觀,回首2011年國內的藝術品市場,春拍火爆、秋拍蕭瑟、膺品鬧劇、文交所遭整頓、藝術品基金受追捧……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初至今,從未像2011年這般熱鬧,在政策、資本、投機和貪慾等因素相互交織的推動下,市場迸發出前聽未有的活力,同樣也使得 2012年的藝術市場涌現出更多的未知數。

畫廊:“抱團”迎接挑戰

中國畫廊業在最近的10年裏一直處於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不過在這種繁榮背後卻是舉步維艱的尷尬。事實上,我們用“不溫不火”這樣的詞形容中國畫廊業其實是比較樂觀的評價。2011年對國內的畫廊來説是“無法淡定”的一年:拍賣機構、文交所、國外畫廊,一開始就貓準了中國藝術市場,受多方割據勢力裹挾的畫廊業,可以説它成長在夾縫中。

去年5月,北京畫廊協會成立,畫廊開始“抱團”。第一任會長程昕東直面中國畫廊目前的症候:底子很薄,理想跟高,沒有相應社會資源的支援,僅憑各自的能力和資源進行理想化的操作。“中國第一、二代藝術家的成長已經快過中國畫廊的成長,西方很多藝術家都是在畫廊成長起來的,而中國藝術家和畫廊之間的成長是平行的,畫廊缺少本土藝術家,與藝術家關聯性不夠強。” 程昕東認為,這對於畫廊來説是件特別尷尬的事兒。困難總是很多,畫廊面臨的是解決或被解決。程昕東説的很貼切:“現在中國畫廊的境遇是剛剛學會走路就要參加奧林匹克競賽,競賽就在眼前,參加或不參加,是個很殘酷的問題。”

《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指出:畫廊的核心競爭力靠的是其自身不與人同的眼光、穩妥的信譽、一級專家的能力。一級市場畫廊只有開始規範運作、社絕假畫、確保藝術品的品質,才能建立相打造自己的畫廊品牌藝術品最大的優勢在於來源的可靠性,而一級市場誠信體系的建立和規範運作將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藝術品市場上作品真偽的難題,杜絕膺品混入市場。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職能的進一步細化,許多畫廊已經意識到品牌和誠信的重要性他們開始有意識地塑造自己的品牌,同時也意識到建立自己誠信體系的重要性。畫廊如果能長期堅持這樣的新理念,就一定能夠贏得市場的認可,並能在中國高速增長的市場中,獲得自己持久的發展機會。中國畫廊業的迅猛發展呼喚畫廊更加高效、規範相專業化,那麼畫廊協會或者類似機構的出現對畫廊行業的資源調動、規範化、專業化所起到的作用讓人拭目以待。

拍賣行:春拍面臨考驗

為了爭取更好的藏家資源和藝術品的品質,各拍賣行早在秋拍剛剛結束之時便馬不停蹄的開始了2012年的春拍徵集工作中國嘉德2012春季徵集于1月7日至8日到達上海,15-16日到達東京,此後2月25日至26日將在美國洛杉磯展開徵集。北京保利更是已經于1月3日在上海開始了全球徵集的旅程,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中將在新加坡、日本京都、東京,北美(舊金山、洛杉磯、溫哥華、多倫多、鹽湖城等地)、印尼、香港、東南亞地區、台北、堪培拉、倫敦、巴黎等地展開大規模的徵集活動。與此同時,北京匡時、北京永樂、北京藝融、北京歌德等多家拍賣公司也都開始了2012年春拍的徵集工作。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宏觀來看,國家的經濟形勢並未發生大的變化,藝術品投資市場或呈現整體調整態勢,但在拍品的結構上有所調整。字畫市場,由於自09年以來,價格漲幅較大,因此2012年繼續調整的可能性比較大。而珠寶和奢侈品的價格層級相對成熟,價格呈穩定增長的形態。對於油畫則側重於做精品,將品質不高、定價不合理的作品剔除在外。另一些拍賣行人士認為,拍賣公司對於春拍比較謹慎,拍品的數量會減少,以減輕藝術家和畫廊的壓力。從拍品結構來看,在書畫作品的數量調整上力度可能比較大,如去年嘉德拍賣公司67%的成交量來自書畫,匡時國際拍賣公司80%的成交量在書畫。

對於藝術品市場上的買家來講,2012年春拍依舊是迷惘與期待並存。2011年下半年的歐債危機引發的連鎖反應對藝術品市場所帶來的影響並不會在2012年上半年迅速消減,所以買家們的熱情與信心將是2012年春拍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不過,這次藝術品市場的調整也將是對藏家的一次檢驗,在市場被資本與投資者綁架之後的調整期,傳統藏家是否有機會再次顯露身手將是 2012年春拍的又一個看點。

藝術品基金:未來之路並不美

從兩年前的幾千萬元,到如今的50多億元,中國的藝術品基金像超新星一樣急速膨脹。在樓市、股市表現不佳的時候,藝術品投資作為“第三大投資”異軍突起,引人矚目。根漏《投資有道》雜誌的數據統計,截至2011 年11月18日,國內近30家藝術品基金公司已發行成立了超過70支藝術品基金,除去2支已到期解散的,基金初始規模總計57 7億元。其中,進入《2011中國藝術品基金排行傍》的20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這56 5億元。現有的藝術品基金中,有43支為藝術品信託,規模總計49億元。另有 2支在發,預計發行規模1億元。除了信託,餘下的藝術品基金絕大多數為有限合夥型,另有一支以銀行理財産品的方式存在,即民生銀行的“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2號”,規模1.5億元。在進入《2011中國藝術品基金排行傍》的20家基金公司中,設立在北京的超過半數,達14家(包括母公司在外地、但基金公司設在北京),其餘的分別位於上海、深圳等地。

當前藝術品的投資價值比藝術價值更能被國內大部分人群所認可。為了實現投資者參與藝術品市場的夢想,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準備介入這一新興的投資領域。然而牛市能持續多久,市場是否會出現調整甚至突變都還是一個未知數。同其他門類的投資市場一樣,藝術品投資基金也面臨著各種風險考驗,其投資收益以及未來發展之路或許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美除了在藝術品市場上常見的“膺品”風險外,短期行為、竭澤而漁是當前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另一致命傷。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藝術品基金運作週期普遍為一年半左右,而藝術品適合長線投資,合理的週期起碼應達3-5年。據了解,國內外藝術品投資基金運作最成功的範例當屬英國鐵路養老基金,而其成功或許正是由於它不是急於在藝術品市場上賺熱錢,而是在25年後才將其藏品轉手兌現,獲得平均年收益率逾20%的業績。其次,藝術品基金團隊不夠規範、專業,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瘤疾。

據國投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益民介紹,在西方發達國家,藝術金融化表現為藝術市場、藝術機構和藝術品的全面金融化,比如,藝術品投資指數的普及;拍賣機構直接為客戶提供擔保、抵押、評估、貸款等融資性金融服務等。所以説,中國距離真正的藝術品金融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發行藝術品基金只是起步。

總體來説,2012年尤其是上半年藝術品市場還將處在調整的時期: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是“十二五”第二年,在整年的發展中,關乎“國家戰略”的文化産業發展以及文化體制改革會成為重點。政府會引導社會資金的力量發展文化産業,加大對藝術品市場的投入。業內對宏觀環境的關注會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從而對藝術市場的發展起到一些淮動作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