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國藝術品市場話語權的全球建構需要價值標準的體系構建
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存在著真偽難辨、魚目混珠等奇形怪象,致使人們很難在光怪陸離的背景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懂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其原因歸根結底是市場缺乏一套規範的價值標準。建構價值標準體系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中國藝術品市場要想在全球建構話語權,建構價值標準體系就更具有重要的長遠意義。價值標準體系的建構主要要建立學術評價標準、作品真假標準、市場價值評價標準、市場運作批評標準。
1.學術評價標準
學術評價標準即指作品具有豐富的學術含量、正確的學術取向及能夠不斷前行的學術潛力,這也是中國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産生的關鍵,因為藝術家不做學問,不提升學識,其作品就很難具有學術含量和學術品位,那麼藝術家與匠人就很難再有區別。當然,學問與學識不只是在書本上,有時更多的是在社會裏,關鍵是要去發現、認識與體悟。
2.藝術評價標準
贗品、偽作的氾濫使中國藝術品市場真假混淆,魚目混珠,真亦假,假亦真,好壞、真假莫辨。對於作品真假好壞的鑒定、評價,始終沒有一個正規的立法和系統的標準。很多贗品瞞天過海,大搖大擺在拍賣行競拍,令人們趨之若鶩;但有的真正的好作品卻被埋沒,乏人問津。真假評價標準的缺失嚴重擾亂視聽,令買家叫苦不迭。因此,建立真假評價標準是澄清渾濁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必需之舉。
3.市場價值評價標準
市場價值評價標準主要是建立在中國藝術的核心價值基礎之上的。中國藝術的核心價值即是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下,中國藝術所特有的、符合民族審美經驗的美。藝術家追求作品審美的過程,也是追求其藝術價值的過程,而中國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更多的是體現在作品的審美價值上。中國藝術作品的核心價值也是文化價值的最終體現。中國藝術作品的儒、道、佛三教文化,從哲學、理學、美學的角度,以儒修人格、以佛修心性、以道修境界。
4.市場運作批評標準
市場運作批評標準需要批評傢具有公正的觀點與立場,其評論與分析不受物質利益所誘惑,具有獨到的見地、精闢的分析,從而讓讀者感受到他説話的分量。
此外,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有利於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價值標準及話語權在全球的建構,這就要不斷鼓勵像文化藝術資産份額化一類的制度創新。中國藝術品市場更多的是利用民間的力量在不斷推動與發展的,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從目前來看也是唯一一個未經嚴密監管與壟斷的資本市場,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家與相關政府部門在這個市場的發展過程之中就可以無所作為,相反,更應在國家文化戰略大的框架的支撐下,積極去尋找一種利用資本的力量來整合大眾與民間的力量,達成應有的國家文化戰略的目標,從而在更為有效的層面上來不斷捍衛民族的文化利益與國家的文化安全。資本的理性構建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個過程,而今天我們所面對的藝術資本及其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僅僅是一種開始。從這種意義上講,國家及相關政府部門的關注、引導與支撐是中國文化藝術資産交易形式不斷創新並上新臺階的一種重要的支撐。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有效地整合藝術與市場的資源,為民族文化的復興做出努力。
七、中國藝術品市場話語權的全球建構需要戰略與環境
隨著全球文化多元化時代的到來,“戰略”一詞逐步被引入社會經濟與文化生活。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及其話語權在全球的構建同樣需要戰略,這種戰略就是文化戰略,因為在各國硬實力都達到一定程度後,文化戰略成了各國要比拼的目標。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張國家的“名片”,世界各國戰略的發展永遠不會停留在表面僵化的形態。地圖上的疆域都是暫時的,真正決定國家實力的是文化勢力的消長、是文化戰略利益的較量。現如今,中國的文化戰略利益在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再現,因為中國藝術的生存土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促使精神消費産生的同時,也從文化精神的高度為人們帶來了世界範圍的文化認同與文化享受,從而折射出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文化利益,這種文化利益便是一種戰略利益。可以説,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文化戰略是藝術價值取向的一種選擇,也是一種站在文化大背景下的對藝術的自上而下的全局審視,不僅代表著藝術的高度,更彰顯著我國文化發展的實力。反之,文化戰略的提升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全球建構話語權的需要,更有助於提升文化認知上的自覺,促使人們從戰略高度認識、調整併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從而促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與壯大,並在國際市場上屹立。
除了戰略之外,中國藝術品市場話語權在全球的建構更需要環境的優化與建設。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不成熟性及缺乏理論的支撐與運作的規範,導致市場的環境處在惡化狀態,中國藝術品市場已有不斷淪落的趨向,似乎成為進行投機的一個遊戲場。更為可怕的是,不少投身於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參與者將這種遊戲化的怪象當成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一種特性與規律,這不僅在更大與更深的層面誤導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更有礙于中國藝術品市場話語權的建構。因此,搭建中國藝術品市場和諧的市場環境同樣是一件重要之舉。優化環境主要依賴於政府因勢利導,規範市場行為,培育投資氛圍,更有賴於理論研究與理性精神的培育。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理性的態度,從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最深層面、運作過程及其發展趨勢等幾個方面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用客觀與平實的眼光還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一個真面目,同時也力圖站在世界藝術品市場發展的角度,來多視角、多層面地分析與探討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態勢,以有利於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斷走向一個新的軌道,進而實現中國話語權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中的建構。
八、中國藝術品市場話語權的全球建構需要人才
21世紀是競爭的世紀,而競爭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當今社會最珍貴的資源,是各行各業發展興衰的根本。中國藝術品市場作為一種新興的行業,同樣對人才有著極大的需求。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與成熟離不開人才力量的支撐,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全球建構話語權更有賴於人才的智力支援。因此,加強中國藝術品市場人才隊伍建設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頭等大事。目前,作為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的市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人才力量還比較薄弱,人才隊伍的建設主要應集中在培養市場化人才和藝術創作人才。藝術創作人才的培養有賴於藝術教育。藝術學院不僅要傳授學生藝術理論、藝術技法等基礎知識,還要重視實踐,激發學生的潛力,營造良好的藝術創作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精神性,加強對學生藝術修養和品格的熏陶。當然,藝術創作人才不只依賴於藝術教育,更多地形成于社會實踐中,這就需要市場的力量。首先,市場要有識別人才的慧眼,並且廣開渠道,以寬容的胸襟吸納來自四面八方的藝術人才形成專業化的創作隊伍。其次,市場要不拘一格,人盡其才,對人才給予合適的安排。再次,市場對藝術創作人才要有嚴格的考核和獎懲制度,尊重、愛護人才。最後,市場要有駕馭人才的本領。
市場化人才是以“市場驅動”為導向。對藝術品市場來説,雖有藝術創作的成分,但其本身也是産業,需走“市場化人才” 培養之路。藝術家的作品要接受市場和客戶的考驗。因此,一個藝術家,除了要有高超的繪畫技能,還必須熟悉市場的整體運作。但是,現在,國內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普遍不完善,知識面過於窄小。學生對市場沒有敏感,也不了解市場知識。市場化人才的缺乏造成藝術品市場運作不利。因此,必須大量增加市場化訓練,建立市場化人才選用機制,拒絕“書獃子”,注重人才的複合性,尤為注重加強藝術品經營和管理的專業學科建設,提高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努力培養出善於應對市場、能夠感知市場變化、洞察市場態勢、精於市場操作,並能為市場運作薦言薦策、對推動藝術産業的整體升級做出積極貢獻的人才。
九、中國藝術品市場話語權的全球建構需要國際化視野
中國藝術品市場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澱,其市場規模、參與人群以及影響力都在大幅度地拓展與攀升,已經呈現出勃然的發展趨勢。同時,在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中,由於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以及適應藝術品“回流”與“輸出”的需要,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及其話語權在全球的建構更需要國際化的視野。我們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同時,絕不可忽視日益壯大的消費群體。從另一方面來看,外國人也看好中國的藝術品。中國的藝術作品在海外很有市場,這對於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全球建構話語權是一種重大的利好。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海外中國藝術品的“回流”和中國藝術品的“輸出”已逐步互動成為一種趨勢。
當然,對於起步發展並始終處於摸索階段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説,國際化視野的確立還是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先有認識再有實踐,然後才能不斷提高。當前,我們需要把這種認識與市場的管理、經營結合起來,並從“培育市場、培訓人才、培養藝術家”三方面入手,統籌推進。具備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國際化視野需要我們拓展市場的發展領域,有條件的機構可在海外設立市場分部,加強與國內外市場的互動。同時,需要我們大力發展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如加強畫廊業等,使其經營的藝術品種實現多樣化,做到中西相容並蓄,並要特別注意引進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畫廊進入,著力推動當代藝術品的收藏。另外,為國內外著名藝術家提供作品介紹與展覽,廣泛開展聯誼活動,調動他們的創作及參展熱情,為他們進行誠信服務也很重要。
國際化視野不是一種概念,而是一種見識。收藏家即使只收藏中國藝術品,也需要了解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動態,具備國際化視野。可以説,與國際接軌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潛力必定是無可限量,也必定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更具活力與競爭力的藝術體系,從而使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建構全球話語權的過程中得到最為有力的支撐!(作者西沐係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