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兩件傢具時隔15年再次面世 成交價格已達千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05 19:23:37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黃花梨四面平帶翹頭條桌
 

如今身價一兩千萬元的黃花梨傢具,在25年前是什麼命運?當您知道了它們的曲折經歷,或許會不再驚嘆它們的高價,而是唏噓不已。

1980年代初,“黃花梨四面平帶翹頭條桌”和“黃花梨高束腰馬蹄足挖缺做條桌”是倆難兄難弟。它們居住在北京市硬木傢具廠的操場上,任憑雨打風吹。其實,這還算好的。由於黃花梨傢具不許出口,而紅木傢具可以,所以工人甚至拆散了一些黃花梨傢具,將其偽裝成紅木傢具出口,一個賣七八十塊錢。沒有遭此命運的,則成了倉庫裏的棄兒。

但它們命中註定有貴人保護。要是追溯起來,得説到魯班館的師傅們。在這家京城最負盛名的傢具店裏,從民國時代到公私合營,師傅們一直把這兩件傢具當成寶貝,使其免遭破壞。

到了1984年,古傢具收藏家張德祥先生慧眼識珠,保護了它們。當時,他在北京木材工業研究所工作,對明代傢具十分沉迷,每天都要騎自行車去硬木廠看那些破敗的傢具。就這樣,在硬木廠操場上的一片狼藉中,“兄弟倆”被張德祥發掘了出來。在測量後,甚至沒有拍照,張德祥就用線圖把兩件傢具畫了出來,並撰文介紹其特點,發表在《傢具與生活》1984年第3期上。比如,介紹“黃花梨四面平帶翹頭條桌”時,他寫道:“這種體積的上重下輕和雕飾的上簡下繁,互為調劑,創造出了一種恰到好處的清古韻味。”

讓這哥倆兒真正受到矚目的是王世襄先生。在張德祥的引薦下,王先生去硬木廠為它們拍了照,並將其收錄到《明式傢具珍賞》和《明式傢具研究》中,而這兩本書可謂明代傢具學術著作中的翹楚。在描述“黃花梨高束腰馬蹄足挖缺做條桌”時,王先生認為,它的設計證明了古代工匠對木料性能的了解,並採用了措施來解決裝飾和堅實之間産生的矛盾。

兩本書出版後,一直在收藏圈受冷落的明式傢具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其中也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曾拍攝電影《火燒圓明園》的香港著名導演李翰祥。1985年,他以買電影道具之名,來到北京硬木傢具廠,每件花了僅僅七八百元,就將倆兄弟都買走了。

或許這兄弟倆註定漂泊。1995年,由於在籌建影視基地時急需資金,李翰祥不得不在拍賣會上將它們出手。1995年10月,嘉德秋拍舉辦了清水山房(李翰祥的齋號)藏明清傢具專場拍賣,這兩件傢具均以低於估價賣出,分別只有27萬元和18萬元。

去年11月21日,還是在嘉德秋拍,兩件傢具時隔15年再次出山。這次,它們的成交價格為估價的4倍,分別為2352萬元、1008萬元。不可否認的是,就連張德祥也沒預測到,這倆兄弟能拍出此番高價,他本以為幾百萬就可以了。但他不同意的是,好多人説黃花梨拍“瘋”了。“這是因為他們只看見那幾條腿而已!”他介紹,這兩件傢具流傳有序,又上了著錄,在學術價值上已經得到認可。“經過這麼多年的浮躁,如今一些收藏家終於懂得藝術品真正的價值了。”張德祥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