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古舊傢具市場亂象:村裏做舊 賣成“明清傢具”

古舊傢具市場亂象:村裏做舊 賣成“明清傢具”

時間: 2010-11-29 14:47:41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收藏 >

倣古傢具成批生産

村中作坊裏做舊倣古 市場內賣成“明清傢具”

明清傢具備受收藏者的青睞,成為收藏市場的熱點。不過,由於年代久遠,流傳下來的明清傢具比較稀少,但是調查中記者發現,在不少大中城市的古玩市場裏明清傢具卻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店舖聲稱他們店裏賣出的“明清傢具”要用大貨車來拉。

暗訪市場 商家稱所賣傢具歷經百年

位於長春市的華聯古玩城是吉林省一家規模較大的古玩市場,市場裏有二十多家經營老舊傢具的店舖。有家店舖名叫聚寶閣,舖子裏擺放著一把交椅,扶手處泛著一層光澤,包銅透著銅綠,看起來很像是一件老舊傢具。

華聯古玩城聚寶閣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椅子一對是6萬元,所用木材是越南黃花梨。並且説,這個椅子得有100多年曆史了,是清末的。

記者先後對這個市場裏的十幾家店舖進行了調查採訪,其中有好幾家店舖的老闆也都聲稱他們銷售的老舊傢具是清代的,這些清代傢具除了交椅外,還有圈椅、床榻、案幾、櫥櫃等。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升溫,“明清傢具”市場成交價屢創新高,一件明清傢具少則上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但是古玩城這些店舖銷售的“明清傢具”,價錢卻又出奇的便宜。“萬泉莊”出售的一對大葉紫檀的頂箱櫃,老闆叫價是20萬元,並且也聲稱這個櫃子是清代的。

記者經過調查後發現,這個市場裏有四家店舖在銷售這種清代頂箱櫃。由於明清傢具全部是手工製作和雕刻的,因此很難出現相同的圖案,但是這兩家店舖傢具上雕刻的龍頭、鳳尾和祥雲圖案幾乎完全相同。

當記者對“玉祥閣”的負責人指出櫃子的花紋好像是機器刻的時,她表示:“絕對不是。這都是手工活”,並且“絕對是明清的東西”。

這位老闆一再聲稱她的這件頂箱櫃是清代的,但是記者卻發現,這件所謂的清代傢具門板上有草白色的“新茬”。

銷售量大到要用貨車計

明清傢具由於年代久遠又幾經戰火,流傳至今的已經越來越少,且大多藏于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手裏,市場裏一般很難見到,而在長春華聯古玩城裏“明清傢具”卻比比皆是。

在調查中一位老闆透露,因為隨著近年來收藏熱的升溫,明清傢具的銷售也日益火爆,今年以來這些明清傢具的銷量和前幾年相比明顯上升。

某古玩店負責人甚至説:“從我手賣出去的傢具,大貨車也得拉五車。”

探訪廠家 古典傢具價錢便宜貨源充足

記者在暗訪過程中得知,市場上銷售的明清傢具有不少是來自河北省大城縣。

從大城縣縣城出發,記者沿著104國道乘車向東行駛約5公里,就到了南趙扶鎮,這裡就是河北省大城縣的“古典傢具之鄉”。公路兩邊經銷古典傢具的店舖緊緊相連,綿延達六七公里。

在紅髮古典傢具公司的店舖裏擺放著兩把交椅,跟我們不久前在長春華聯古玩城裏看到的那把清代黃花梨交椅非常相似,但是與華聯古玩城裏一對六萬塊的價錢相比,這裡要便宜很多,要價只有3000元。

一位老闆説,他們這裡很多店舖都經銷老舊傢具,這裡的老舊傢具不僅價錢便宜而且貨源充足,全國各地古玩市場裏銷售的“明清傢具”絕大部分是從他們這裡批發出去的。

古舊傢具出自村裏小作坊

老舊傢具一般是指民國以前生産製作的傢具,當我們問及這些老舊傢具來源的時候,這位老闆向我們透露了其中的秘密:這裡的老舊傢具都是當地工廠和作坊生産的。

大城縣鑫藝傢具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産老舊傢具的廠家,按照這位老闆提供的地址,在一個村子裏記者找到了這家公司,並在這裡目睹了所謂的“清代傢具”的全部生産過程。

廠家的這位老闆透露,近年來隨著黃花梨、紫檀類木材日漸稀少,價錢日益昂貴,他們生産老舊傢具極少使用這種“好料”。

工人們首先按照設計要求對木材進行初步加工。傢具的製作是機械化的。圖案雕刻採用的是電腦鏤刻,也是機械化的。記者注意到,一對新頂箱櫃與長春華聯古玩市場裏的那對相比,除了顏色不同外,櫃子的大小和雕刻的圖案幾乎完全相同。

生産“明清傢具”的關鍵一步是對新傢具進行“做舊”。所謂“做舊”就是採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對新傢具進行處理,使傢具更像或接近所倣造的那個時代。

造假暴利 做舊傢具利潤高一倍

這種所謂的“清代傢具”出廠價一般在兩三萬左右,而到了古玩市場則身價倍增,經銷商往往以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價錢售出。

河北大城縣鑫藝傢具公司負責人説,曾有經銷商從他們這裡花5萬多元買個床,轉手賣了40多萬。這些經銷商不是把傢具當高倣的賣,而是當成真的老舊傢具賣,所以必須要求廠家做舊。

大城縣古典傢具産業起步于上個世紀80年代,目前全縣擁有傢具生産廠家和作坊600多家,其中有不少都在生産這種所謂的“明清傢具”。

大城縣三紅明清古典傢具廠負責人説,他們現在都是成批成批地出,成批成批地做。這些傢具賣到全國各地。

而紅髮古典傢具有限公司負責人則承認,做舊傢具比不做舊的傢具,利潤高一倍。

顯然,大城縣生産加工出來的“明清傢具”,不僅讓銷售假貨的商家大發橫財,也給當地的廠家和作坊帶來了滾滾財源。

真相大白 面對執法人員,經銷商改口稱“倣古”

經過調查,記者發現,河北大城縣生産的倣古傢具最終都流入了一些大中城市的古玩市場,並被當做所謂的“明清傢具”賣給消費者,那麼古玩城裏的傢具銷售商們,對這些傢具的來路是否清楚呢?記者跟隨長春市相關部門的執法人員再次來到長春華聯古玩城進行採訪。

不久前向記者兜售清代黃花梨交椅的“聚寶閣”的那位老闆,此次面對執法人員和記者,卻矢口否認自己賣的是明清傢具,而改口稱:“我們這屬於倣古傢具。”就在幾天之前,記者在這個市場採訪時,這位老闆還言之鑿鑿地説,這個椅子是清末的。

在“玉祥閣”,不久前這位老闆也信誓旦旦地説自己銷售的頂箱櫃是“絕對的明清傢具”。但面對執法人員和記者,她也堅決否認自己銷售的傢具是明清傢具。她説:“談不上什麼真正明清的東西。明清東西你上哪找去?根本就沒有。”

做舊流程

石灰燒、顏色染、灰土抹,“明清傢具”如此出爐

在“做舊”車間裏記者發現,這件新傢具的表面有一層厚厚的灰粉。老闆説,櫃子上的灰粉,就是石灰,“做舊”的第一步就是要用石灰“燒”。

河北大城縣鑫藝傢具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用石灰就是要把那個“老皮殼”燒出來。記者了解到,所謂的“皮殼”,是指老傢具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木材、漆面與空氣水分等自然環境接觸,被慢慢風化而在表面形成的漆皮,用石灰燒就是要“燒”掉傢具表面的新茬,讓傢具表面看起來有一種古舊感。石灰燒過後的新傢具表面顏色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與老舊傢具相比仍然有著很大差異。

一個工人説,他們這裡是專業“做舊”的廠家,“做舊”要經過20多道工續,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完成。

為了把這件普通木材的傢具做得看起來更像大葉紫檀,用石灰“燒”過後接下來還要“染”色。記者注意到,工人將一種黑色的液體噴在傢具上,傢具很快被“染”成了黑紅色。老闆説,這種用來染色的黑色液體就是高錳酸鉀。

而高錳酸鉀染色後不會掉色,並且噴上以後呈現紫黑色,更像紫檀。

為了讓傢具看起來更有古舊感、厚重感和滄桑感,“染”色後的傢具還要進行進一步加工。

工人把麵粉煮開,添加黑漆,攪拌均勻後還要加入一种經過研磨後的細土。土跟黑顏色混合在一起,就出來一种老傢具長年反覆擦拭後形成的一層黑皮似的東西。

就這樣經過石灰燒、高錳酸鉀染色、刷漿抹泥、拋光打磨二十多道工序後,新頂箱櫃搖身一變成了所謂的“清代傢具”。

記者手記

古舊傢具産業亂象 隱藏市場監管缺失

記者發現: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傢具廠家對剛剛生産出來的新傢具進行所謂的“做舊”,即通過用石灰燒、高錳酸鉀染色、刷麵粉、塗抹灰土等方法對傢具進行所謂的處理改造,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新傢具看起來更像明清的老舊傢具。這些所謂的“明清傢具”被經銷商們堂而皇之地擺放進市場,銷售時也都聲稱是距今有100多年甚至是幾百年的明清傢具,以此來獲取暴利。

生産廠家明知他們生産的倣古傢具,被銷售商買去之後,是當做“明清傢具”賣給消費者的,但是為了能賣個好價錢,他們也盡力配合銷售商的要求對傢具進行做舊處理。而銷售商更是在明知自己賣的是倣古傢具的前提下,卻欺騙消費者説自己賣的是真正的明清傢具。

面對執法人員,這些銷售商都説了實話,他們賣的根本就不是什麼明清傢具,而是倣古傢具,但是在面對消費者的時候,這些銷售商卻一口咬定,他們這裡賣的就是明清傢具,而這些所謂的“明清傢具”的身價也就從出廠的幾千塊錢飆升到十幾萬甚至是幾十萬,在這樣鉅額利潤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整個明清傢具産業的集體欺騙行為,也隱藏著明清傢具市場監管的缺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