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投資藝術品頭腦要清醒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26 18:31:56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導報

從拍賣行的天價文物,到銀行和信託的藝術投資品,再到交易所的份額化交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藝術品投資領域。過去只是少數富人和收藏家獨享的藝術品投資,如今正在逐漸向大眾化擴散,社會對藝術品投資的熱情由此可窺一斑。

只是,在一片熱情之中,我們不應捨棄理性投資,反而更有必要保持適當的清醒。如果只是單純從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出發的話,購買、收藏藝術品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是衝著藝術品的經濟價值而去交易,最好還是三思而後行。

投資的第一要義是控制風險。藝術品與債券、股票等這些傳統金融産品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無法形成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很自然地,問題也就産生了。首先是藝術品投資只是藝術品所有權的轉讓,它沒有生成新的資本以投入生産經營,自身無法在未來帶來現金收入。其次,這使得藝術品難以用現代財務學知識來定價。它的價格,更多的時候是由行家的估計來確定。而投資者購買藝術品的主要邏輯在於,藝術品由於稀缺性和藝術價值,其價值在未來會有很大提升空間,到時轉手賣出即可獲利。

這有點類似于“博傻”理論只要在價格沒有下跌之前能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就能賺錢。然而,到時如果沒有人來接手買入呢?

藝術品流動性較差,除非特別搶手,大多數不易脫手。毫無疑問,若真那樣,伴隨而來的將是藝術品價格的大幅下跌以及個人財富的急劇損失。

正如某位資本市場資深人士説的那樣,“字畫、瓷器之類的東西,價格沒個定數,餓了又不能當錢使,也不能當飯吃。不了解的話,還是不碰的好。”

藝術品投資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歷史上風靡一時的鬱金香。這種可愛的植物曾經引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當時的荷蘭人對鬱金香是一種近乎“病態”的癡迷,他們以讓人匪夷所思的價格交易鬱金香球莖,並憧憬在未來能以更高的價格賣出。結果,某一天當大家發現手裏持有的鬱金香球莖因價格太高而無人願意購買時,災難就降臨了。

如果不控制好風險,藝術品也許就是下一個“鬱金香”。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