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稀缺材質藝術品投資之明清象牙雕刻

稀缺材質藝術品投資之明清象牙雕刻

時間: 2010-12-10 18:08:15 | 來源: 收藏投資導刊
收藏 >

 

2010年秋季,各大拍賣公司的藝術品拍賣會陸續展開,擺在收藏家、投資家面前的又是形形色色的拍品,望著每個拍賣季堆積如山的拍賣圖錄,收藏家特別是剛進入市場不久的投資客難免權衡,如此多的藝術品門類中,哪一類適合現階段介入?

分析下今春的拍賣市場,我們不難發現,稀缺資源類藝術品正以它的獨特魅力而大放異彩,很明顯,犀角藝術品就是其中之一。香港佳士得“松竹堂珍藏”犀角專場和北京古天一“心有靈犀”犀角專場的成功,無疑在平淡許久的古代稀缺資源類藝術品市場上掀起狂風巨浪,兩場犀角專拍均以100%的成交率完美謝幕。此後,留給市場的或許有那麼一點點思考,古代稀缺資源類藝術品是否風生水起?有專家認為,由於先前有些買家跟風比較嚴重,很多門類的藝術品並沒有那麼好的價值,卻被過高地炒作,最終導致很多已購藝術品的回報率沒有預期的那麼理想,或者再想出手的時候比較困難,於是另一部分資本就開始鎖定具有稀有和自身價值不可替代性的藝術品門類上,而珍稀的自然材料犀角雕藝術品就被作為首選,所以今春犀角價格的暴漲,看似有些“過火”,卻也在情理之中。

當市場還在對春拍犀角專場的落槌聲記憶猶新時,一場以明清象牙雕刻為主題的專場拍賣,進入大家的視野。日前,在香港古玩博覽會、北京文物博覽會,上海、廈門等地,北京古天一組織的秋拍專場“寬以居藏文房珍玩”依次巡展,其中高品質的明清象牙雕刻等藝術品受到竹木牙角雕收藏界的高度認可,被認為是近幾年來最重要的一場竹木牙角專拍。由此可見,另一個古代稀缺資源藝術品象牙雕刻也正獲得拍賣公司的青睞。

明清象牙藝術品市場不容小覷

象牙藝術品的拍賣一直存在於拍賣市場,但查看近幾年的拍賣資料,可以發現拍賣價格始終處在平淡期。相關市場專家認為,春拍古代材質資源稀缺類藝術品迎來新的市場行情,如此獨具藝術魅力的明清象牙藝術品可能正在迎來重新構建其價值平臺的時期,而未來的空間將會一步步被市場所認知。

據了解,中國象牙雕刻藝術自新石器時代即已出現,其後經過逐漸演化發展,終成國粹藝苑之奇葩。從商代開始,象牙雕刻品就很流行,很多高貴的器物都採用象牙雕刻而成,象牙無論是作為配件鑲嵌還是獨立的藝術品一直都沒中斷過。根據市場專家介紹,所以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多數是明清的作品,更早的在博物館裏也能見到宋元時期的。中國人對象牙製品一直有非常好的感覺,各時期的製品都有自己的特徵。象牙貿易一直是一個很成熟的貿易,從宋代到明代都很成熟,尤其是海運。當時象牙材質大多數都是海運進口的,主要分為亞洲産和非洲産,很多精美的象牙雕刻都利用非洲産的象牙。

相比別的藝術品拍賣門類,象牙雕刻的市場表現要遜色很多,在如今千萬拍品普及各大拍場的狀況下,單件象牙藝術品的最高價始終不過千萬。有專家認為,象牙雕刻市場特別是明清象牙雕刻市場價值沒有太大的突破,並不是因為象牙雕刻的藝術價值不及別的門類,“藝術品拍賣市場有著其自身的特點,當市場真正注意到這塊領域時,它的行情將是暴發性的”。明清象牙雕刻在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上絲毫不亞於古代書畫、瓷器、佛像等藝術門類,將來行情走勢向好有著非常深厚的“資本基礎”。

宮廷造辦處製品或成投資熱點

專家介紹,雖然象牙藝術品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稀缺優勢,但並不是所有的象牙雕刻都具備升值的潛力。從目前象牙收藏市場來看,明清兩代以北方宮廷藝術審美觀設計製作的牙雕大師作品,是象牙藝術品投資中的熱點,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間,其中包括廣東製作進貢的象牙雕刻藝術品。

象牙雕刻藝術于明清兩代空前繁榮,各種技藝推陳出新,不斷涌現。清代是象牙雕刻的高峰時期,宮廷造辦處牙雕作品直接服務於皇室,徵召各地大師入京服役,他們相互間取長補短,形成雍容華麗、高雅大方的宮廷藝術風格。同時,又將士人文化與宮廷風格相結合,使得宮廷牙雕呈現出別具一格之風貌。在清代,象牙文房器物的雕刻技法亦呈現出百花齊放、多姿多彩之局面。又裝飾方面既有為儘快滿足需求所發展出的陰刻技藝,又有工藝複雜的絡花,還有其後嘆為鬼斧的微刻絕技。

如今拍場上,宮廷禦制藝術品以其精湛的品質,被賦予更高的市場價值,以至於經常有人感嘆,“拍品名稱上加上宮廷、禦制、造辦處等字眼,那價格至少得翻一番”。在明清象牙拍品領域,目前這種市場共性也逐漸有所體現,以北方宮廷藝術審美觀設計製作的牙雕大師作品獲得市場的認可,但其市場價格較其他門類卻低得多,這也表明其蘊藏著極大的市場機會。 

象牙藝術品認識上的誤區

作為文物古董,牙雕藝術品非常注重歷史雕刻水準,而市場往往有個誤區,僅僅認為象牙是貴重材料,其實不僅如此,它的藝術性、歷史、品相以及它的傳承是牙雕價格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牙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另外,竹木牙角雕的技法基本上是相通的,而且有些作品甚至都是一個人製作的,只是選擇了不同的材質而已。據北京古天一拍賣負責人介紹,今年秋拍,有件來自1929年美國藝術協會的清乾隆嵌玉染色象牙雕如意,它的雕刻技法與該公司曾經展覽過的一件犀角荷葉杯的工藝技法十分相似。象牙作為傳統藝術的載體,與其他雕刻藝術相輔相成,在藝術發展的進程中是同步的。

其實象牙比我們想像的要普及得多,它的使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無論是雕刻、鑲嵌、配件還是使用品。但現在藝術市場上流行的是指明清時期以藝術品質這種獨立雕刻為主體,有藝術性的使用器佔輔助位置,收藏投資象牙雕品多以此類為主。

下一個市場熱點會是什麼?

當明清犀角、象牙雕刻正重新以高姿態亮相拍場,同時,市場也逐步認識到古代稀缺資源類藝術品真正價值的時候,可以想像,白玉、沉香、田黃這類稀缺資源藝術品,就會自然而然地進入收藏家們的視野。或許,它們將會是下一個市場熱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