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通脹下藝術品投資:專業品鑒人士最關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18 19:12:41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中國藝術品市場行情日漸火爆。2010年冬(秋)拍大潮落幕,億元拍品頻出,天價買家層出不窮。有市場行家透露,拍出5.5億元歷史新高的瓷器買家正是多位來自浙江的買家集資購買。“隨著‘天價’的標準越來越走高,藝術品金融化的初級形式將逐漸增多”,成交現場的行家表示。

通脹下藝術品投資火爆

實際上,收藏經濟由初見端倪到迅猛發展,不過幾年的時間。

之前,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回落。但從2009年初開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開始一掃頹勢,總成交額達到了225.3億元,較之2008年增長了近12%。

在09年底,國際知名經濟類雜誌《經濟學人》撰文指出,得益於中國的收藏熱和全球當代藝術市場的“大躍進”,特別是中國政府藝術品交易政策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品開始直接在香港上拍,而不是在紐約、倫敦或者巴黎上拍;中國已取代法國,成為繼美國和英國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藝術品市場。

2010年初,國際權威研究機構歐洲藝術基金會發佈《國際藝術市場2007-2009全球衰退時期的藝術貿易趨勢》年度報告稱,2009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總交易額為313億歐元,較之2008年同比下降了26%,但這一數字仍高於2006年的水準。其中,2009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總交易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4%,同比增長12%,位列全球第三。

藝術市場的火爆,許多人認為這是藝術投資基金進入這一領域的結果。

過去,收藏者通常只將收藏作為一種個人愛好。現在,越來越多的收藏者開始將藝術品視為回報豐厚的金融産品。

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曾表示:“收藏本身就是財富積累的過程。”因為藝術品價格是經濟增長的函數,藝術品會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不斷增值。此外,藝術品還是一種資産配置的工具。梅-摩指數的聯合出版人摩西(Moses)的研究發現,許多並不喜歡藝術品的人之所以在股票投資和藝術品投資的收益相當,甚至在藝術品投資的風險高於股票投資的情況下仍然進行藝術品投資,就是因為藝術品與其他金融産品的相關性非常低,因此,藝術品可以發揮資産配置的重要作用。

在馬未都看來,“藝術品使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多元化,是一個能夠減少風險的資産,這是藝術的第三種美。”

事實上,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投資品種,許多投資者早就發現了藝術品的資産配置功能。2007年,中國民生銀行發佈的《藝術品銀行業務發展研究報告》指出:“高收入階層中有超過20%的人群有收藏的習慣。其中,藝術品價值大約平均相當於其全部資産的5%。這意味著,整個高收入階層大約可以支付超過其財産1%的部分投入到藝術品收藏。假設全國個人儲蓄總額16萬億元中有50%屬於高收入階層,則意味著,至少每年800億元資金在理論上是可以用於投資藝術品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否尋找到藝術與金融緊密對接的有效模式就成為了直接制約藝術資本市場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而藝術投資基金恰恰能夠在藝術與金融的對接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運作模式的合理設計,在很大程度上鎖定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或者通過運作模式的大膽創新,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獲得高額收益。

專家:專業品鑒人士最關鍵

雖然許多機構和個人在其他市場上都能呼風喚雨,但往往在藝術品市場上輸得一敗塗地。

中國美術學院青年陶藝家寧曾樂(女士)表示,陶藝收藏是發展潛力巨大的投資市場。投資者得到的回報是“超過自己想像”的。但她同時認為,“藝術品投資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投資事業,僅有雄厚的資本還遠遠不夠”。陶藝投資團隊,一定要有專業品鑒人士加入。寧曾樂表示,目前我國非常缺少這樣的角色。

陶藝專家指出的投資市場短板,已經有個別銀行和PE關注到。

近來,組建契約型投資基金,通過共同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組建公司型投資基金,例如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流行的藝術品“投資團”;公募基金,以公開方式向社會不特定公眾發行受益憑證,以便募集資金的投資基金。與私募基金不同,公募基金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下,定期向投資者披露相關資訊,運作比較規範,資訊相對透明,例如某股份制銀行的“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總的來看,藝術投資基金的主要特點是獨立託管、專業管理、組合投資、獨立核算、風險共擔和收益共用。

近年來,藝術投資基金開始悄然進入人們的視野,並且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人都認為,藝術投資基金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這是因為,一方面,藝術投資基金可以把眾多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並且通過藝術品投資組合,盡可能地控制風險,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藝術投資基金的管理人員要麼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要麼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

由這些專業人士管理藝術投資基金,應該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運作成本和投資風險。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包括美國藝術基金、中國投資基金、藝術經紀人基金、格雷厄姆基金和菲門烏德藝術投資基金在內的藝術投資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以藝術家共同信託和藝術經紀人基金為代表的新型藝術投資基金則不斷進行金融創新,並以其獨特的運作模式備受關注。

寧曾樂認為,儘管與國外的藝術投資基金相比,國內的藝術投資基金剛剛起步,還很不成熟,還在探索中國特色的藝術投資基金髮展之路,已在悄然改變中國藝術品市場傳統的資本格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