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2010年藝術品市場十大關鍵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28 17:50:16 | 文章來源: 藝術生活快報

2010年的藝術市場,比之去年的火爆有過之無不及,去年天價是頻傳,今年則是天價天天有,使出渾身解數的拍賣公司,在造勢上各出奇招,讓人在一頓狂轟亂炸後開始沉思,這火爆,對於藝術市場,是好是壞,或是喜憂參半?在此總結了2010年藝術市場十大關鍵詞,回顧2010年的藝術市場那些好事壞事,與君共用。

關鍵詞一

天價

事件回顧:從10月份開始的蘇富比秋拍到11月23日結束的中國嘉德秋拍,中國書畫交易持續火爆。據了解,中國嘉德此次拍賣創造了18年以來最好的單季成績,也創造了中國藝術品拍賣歷史上的最高紀錄,總成交額高達41.33億元,其中中國書畫總成交額達29.9億元。早其一個月的蘇富比秋拍,以總成交額突破30億港元的成績刷新香港任何拍賣會最高總成交紀錄,其中中國書畫拍賣總成交達4.07億港元,刷新了蘇富比常設中國書畫拍賣最高成交額。

藝報點評:天價頻傳的拍賣市場,讓人緊張地來不及消化上一個天價,下一個天價就接踵而來。但是這樣的異樣紅火,是真繁榮還是浮雲一片,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關鍵詞二

拍賣品真偽爭議

事件回顧:在與“古雅風韻——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典藏大展”連動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杭州)藝術品收藏與鑒賞高峰論壇上,上海收藏家顏明把當下稱作是中國歷史上第四次書畫造假高峰,前三次高峰分別出現在北宋末年、明朝中晚清和清末。“文化藝術品拍賣是拍賣業的小頭,但影響最大。

藝報點評:由於拍賣法給予拍賣公司免遭條款,這讓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了無法打假的“死角”。可是如果不能夠建立有序健康的拍賣規則,拍賣行不能自律的對待市場規律,拍賣市場的繁榮能夠持續多久?

關鍵詞三

交割難

事件回顧:股市低靡,樓市受控,藝術品市場應運而興。國內外拍賣行春季拍賣落幕後,幾大拍賣公司成交金額都超過十億人民幣,營業額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國內拍賣場上違約交割事件層出不窮,態勢日趨擴大。國際拍賣公司不斷對中國買家提起訴訟,國內拍賣公司也因幾位大買家不願意如期付款而困擾。據説,一家成交額高達十億人民幣的大型拍賣公司至今收到的款項不到一億(十分之一)。一位服務於國際拍賣公司十多年的專家説,像今年這樣,違約交割事件涉及範圍如此之大、金額如此之高的現象,過去十多年中他從未見過。

藝報點評:各個拍賣行雖然走的是不同的模式、不同的路線,但是任何一個拍賣行都不願意做賠本的買賣,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行業協會應該組織各拍賣行聯合起來,一致向不守信用的、開空頭支票的、試圖凍結作品的買家宣戰,保護行業和市場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四

金融資本進入藝術市場

事件回顧:繼2010年春季拍賣“牛市”之後,秋季拍賣會也是風生水起。“99匡時會客廳”第五期舉辦了主題為“金融資本涌入藝術市場,跟風炒作還是必經正途?”高端對話,特邀嘉賓中國民生銀行品牌管理部總經理、炎黃民生藝術館館長、民生當代藝術館館長何炬星、國投信託公司總經理呂益民對藝術市場近十年來走勢、金融資本介入藝術市場主要方式、藝術品投資週期、藝術市場金融化趨勢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藝報觀點:專業的投資機構,減少盲目的跟風買進,對於整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不可不説是一件好事,但是制度的不健全,個體的成熟,勢必讓金融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任重道遠。

關鍵詞五

藝術品股票

事件回顧:2007年,深圳、上蓋,北京三個地方的産權交易所幾乎同時提出,構建國家級的“文化産權交易所”。文交所所推出的是一種新的模式:即“權益拆分”模式;所謂“權益拆分”,就是將一件實物的所有權及此基礎上産生的各種收益進行拆分。投資人通過認購拆分的份數,來獲取投資標的“物”的部分所有權及相關權益,從而也獲得基於這些權益所帶來的遠期或當期的收益。其原理等於説,將數件藝術品組合成一個資産包,然後將資産包的所有權“切”成若干份,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份額”,獲取藝術品增值帶來的投資回報,同時,這些“份額”可以在文交所的交易平臺上隨時流通,流通中同樣可以獲得“價差”帶來的回報。從金融的角度來看,無疑,“權益拆分”是一種金融衍生産品的概念,但它不同於“藝術品投資基金”。基金的基本原理是,從普通投資者按照等額的“份額”募集定額的資金,然後通過確定的投資組合和策略獲得投資回報;而“權益拆分”的基本原理是,先募集一定量的藝術品,然後將其所有權或收益權拆分成“份額”,由普通投資者購買,並通過流通獲得回報。

藝報點評:天價的藝術品頻傳,讓藝術品市場似乎成為了富人們的遊戲,“權益拆分”讓藝術品投資成為一種普及的可能,或許明年,除了大富豪,中産們也可以討論:藝術品投資我賺了多少?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