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有限的作品制約吳冠中藝術市場的發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6 16:09:26 | 文章來源: 收藏投資導刊

 

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吳冠中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人物。他的藝術思想與藝術實踐不僅在同時代中國畫家中獨樹一幟,而且具有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在近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吳冠中也成為了公眾耳熟能詳的人物,市場中的標誌。

2010年3月9日,胡潤百富發佈的《2010胡潤藝術榜》上,公佈了2009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最高的中國在世藝術家排名。這份榜單是根據2009年全球公開拍賣市場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藝術品成交數據制定的,只是一份白描的數字報表。榜單顯示91歲的吳冠中位列第二,其作品2009年拍賣成交總額為2.2億元。顯然在中國藝術品價格的市場的浪潮裏,吳冠中無疑是最受人民關注的藝術家。

整體市場:一路看漲

吳冠中(1919-2010),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曾留學法國,幾十年來致力於中西藝術的融合,抽象彩墨作品自成風格。畫面充滿詩意,注重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他是以油畫家的身份登上中國畫壇的,但在繪畫創作上超越了題材的地域性,不論是北方鄉野、江南村鎮,不論是巴黎街市,南洋風物,他描繪這些不同題材的油畫,有濃厚的中國韻味和中國氣派。

因為吳冠中在中國現代畫壇面貌獨特,其作品進入藝術市場也相對較早,時間大約在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後。1984年左右,吳冠中的藝術作品開始走向國際舞臺,在日本名古屋、福岡,美國紐約、舊金山,英國伯明翰等城市展出,奠定了其藝術國際化的基礎。1987年至1988年,是吳冠中作品價格發生重大轉折的重要時期。在這兩年內,吳冠中的藝術在全亞洲的範圍內確立起了較高的藝術地位。

進入拍賣市場以來,其作品就一路看漲,先後經歷了三次上漲的階段。

以1989年彩墨作品《高昌遺址圖》在香港蘇富比以187萬港元拍出為標誌,吳冠中作品形成了第一波的價格緩慢上升階段。1992年,吳冠中成功登陸世界頂級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以此為基點激發起了其作品市場價格的第二波升浪。

到2002年秋季至2003年春季可以説是吳冠中作品第二波升浪之前的“前奏”。即使是2003年春季由於“非典”的原因很多拍賣公司的春季被迫延遲,但成交額仍然達到了376.67萬元,較高的成交率説明吳冠中的作品在買方市場的接受度依然較高。2003年秋季,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整體行情升溫,吳冠中的作品的成交也開始活躍。吳冠中的市場價格的第二波升浪已經形成,這是由國內機構性投資與海外著名收藏群體聯動所主導的上漲行情。

這波聲浪又可以分成以下兩個階段,從2000年春拍到2010年春季拍賣吳冠中作品上拍量和成交量折線圖可以清晰地看出,吳冠中作品的上拍量逐年上升,同時成交量與上拍量同步增長,並且這段時間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成交率,在2004年秋拍時吳冠中作品的成交率甚至高達93%,成交額更是在2005年秋達到吳冠中作品行情近些年來的“峰值”。這種飆升的行情與近現代書畫市場行情自2003年以來的上升關係密切,這一時期市場整體上揚,其中名家的作品更是受到市場追捧,因此吳冠中作品漲幅居前。同時,在2004年度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中法文化中心、中國美術館與大連萬達集團聯合主辦的吳冠中全球巡展活動更耗資億元,在國內外引起轟動,這使大家加深了對吳冠中作品藝術價值的認同及理解,也促使更多的收藏者加入到吳冠中作品的收藏行列中來。而2005年春拍北京榮寶拍出的《黃土高原》以1870萬元的高價成交和北京保利秋季拍賣的《鸚鵡天堂》以3025萬元的成交,使吳冠中作品的價位提升到千萬元的級別,躍升到了一個新的價位梯度。

1   2   3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