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資本追逐下的書畫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06 09:25:32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董其昌 倣吳鎮山水 二千二百四十萬元 二○一○年北京瀚海春拍

2004年“非典”後的那輪“井噴”行情,與2009年秋拍至今年春拍的“億元時代”,應該都是資本追逐形成的瘋狂行為,是資本將中國書畫市場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可惜的是,現在很多操縱著資本投機書畫的人,對中國繪畫的根本要素“筆墨”以及筆墨所構成的圖式意境是不太懂的。所以,目前在資本追逐下的書畫藝術品,資本操縱者們更多注重的是作品出身,也就是“血統”。比如《石渠寶笈》著錄,歷代大名家收藏、鑒定等,而非作品本身的藝術性和真正的藝術水準。這樣就不同於過去收藏家們的收藏,真偽鑒別的學習和樂趣沒有了,對藝術性和藝術水準的真正認識也減弱了。不僅古代書畫如此,近現代書畫也是如此,真正只是因為極具藝術性和藝術水準極高而賣出天價的作品反而不多。

“血統”純正重要嗎?

所謂“血統”的純正,在書畫市場上真的這麼重要嗎?應當一分為二地認識這個問題。當然有著純正“血統”的書畫,大都是傳承有緒的優秀作品,《石渠寶笈》雖常為後世詬病,但其所錄大都仍是中國書畫的珍品,追逐這些珍品是無可厚非的,也是正確的。不過,書畫的“血統”雖然是一種傳承過程的記錄,但它和人類在沒有發明DNA科學測試前所認知的家族血統是一樣的,有些表面上出自名門,但也有可能並非親生骨肉。書畫也是如此,有些表面上言之鑿鑿,實際上有可能只是作偽高手偷梁換柱的偽拍。所以,光注重所謂的“血統”純正是不夠的,還應懂得如何鑒賞書畫,如何讀懂筆墨,如何認知作者應有的藝術特質。因為即使不是“野種”,有些“血統”純正的作品,也未必是其一生精絕之作。如有的“血統”雖純正,文物價值、歷史價值乃至文獻考證的價值都很高,可從藝術性和藝術水準上來講,卻非作者的代表作,或者是代筆作品,拍出天價只能説是“血統”純正帶來的。

書畫拍品三必備要素

一般來説,中國書畫拍賣天價的作品有三個必備的要素:一是創作者一定是書畫史上有定論的一流名家;二是作品本身具有高水準、稀有性的特質;三是作品來源可靠、流傳著錄詳實。其中是不是具有高水準的精絕之作非常重要,因為書畫藝術品的價值從根本上來説,藝術性、藝術水準的高低應是第一要素,只有極具藝術性和藝術水準極高,才能在書畫史上佔有地位,才具備珍罕性。即使是書畫史上有定論的一流名家,他的作品也不是件件可賣天價,因為一般一位書畫名家不同時期的代表作,不超過其一生所創作作品的1%—2%(指成熟的創作精品,代表著不同時期其最高創作水準和最佳創作狀態);不同時期的精品也只佔全部作品的20%左右(指心手相應、筆精墨妙之作);普通作品要佔40%左右(指商品畫、贈畫和練筆的創作作品);應酬作品要佔35%左右(給錢少的商品畫、不給錢的索畫和筆會畫);本應是廢品但也流入社會的有2%一3%左右(包括一些未完成的畫稿及“紙簍畫”),代筆畫則歸入了普通作品和應酬作品之中。當然,這只是一種大約的劃分,並不絕對準確,因為不同畫家一生的創作量不一樣,創作風格及方式不—樣,對創作的態度也不一樣,無法有絕對標準,現存的元代以前書畫也不完全適應這樣的劃分。鋻於此,必須是書畫史上有定論的一流名家的精絕之作,也就是代表作才具稀有性。至於作品來源可靠、流傳著錄詳實都是依附於作品本身才能成立的。由於書畫史上有定論的一流名家的精絕之作,歷來是書畫市場中的硬通貨,也是創造天價的最基本條件,所以即使沒有進入拍賣,如民國時期的收藏家張伯駒、張大千創天價購得的書畫也皆是此類。因此,藏有這類作品的藏家都會有惜售的心態,在書畫市場行情不好時,是不會輕易放出頂級藏品進入市場的。而當天價頻現,市場一個新的高潮到來之時,這些藏家就會將自己手中的此類藏品與已創天價的那些作品做一個類比,超值的獲利會使他們産生博取的衝動,所以真跡精品會在此時被大量地釋放出來,進入書畫市場,這也是資本追逐産生的效應,給我們帶來了眼福。

小心識別高倣偽作

在大名家真跡精品有一定量的釋放、進入市場,市場上可見到的好東西多了起來的同時,將會引發另一種現象出現:就是高倣偽作的大量生産,充斥于高端市場之中,來搭天價的順風車。因為此時,天價産生的高額利潤同樣誘惑著書畫的作偽者們,他們會利用一切手段,不惜工本地製造出亂真的高倣偽作,並設法進入市場。因為,此時書畫制假、販假的利潤比制毒、販毒還要高,制毒、販毒抓住了會被殺頭,經常丟了性命還沒有享受到利潤帶來的好處。何況現在即使是不惜工本高倣的造假,其成本也比制毒、販毒低,而利潤卻比制毒、販毒高,又不用擔心會丟掉性命,取得利潤後還可以任其享用,最多只是一點輿論和良心的譴責,而願意從事制假、販假這一行的人,基本上是不太在乎良心好壞的。所以,他們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負擔,會充分利用好這難得的機會,大量生産並讓這些高倣偽作充斥于書畫市場,奇高的利潤也讓他們不會在乎“包裝”的成本。由於近年來書畫精品拍賣成績顯著,現在媒體上只要有文章談名家書畫收藏時,都説一定要收藏名家書畫的精品和代表作,這樣説雖不完全正確,但通過拍賣會來購藏書畫,當然以名家書畫精品和不同時期代表作為目標是正確的,這就給“真精”不夠,“假好”(高倣)來湊開了方便之門,特別是剛進入這個領域的跟風投機者和初入道的書畫愛好者,往往會忽視真偽之辨,只注重浮在表面的精彩與否,這種例子現在是很多的。

因此,我們在當今資本追逐下異常火爆的書畫市場中,一方面可以去欣賞不斷被藏家釋放出來的歷代書畫名家的精絕之作,有條件的還可以去購買它;另一方面則要小心識別不斷涌入市場、搭著天價的順風車、不一定是天價但也價格不菲的混跡于名家名作中的高倣品,不但要時刻用辨偽識真的眼光去感知作品,還要能不過分關注一些作品身上所披著的華麗“外衣”。因為現在可以亂真的高倣品,經常是伴著動人的故事和華麗的包裝同時出現的。當然,每輪行情高潮到來之時,上述的這些現象都會結伴而來,本無需多説,但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很多;再就是每輪行情都會有許多財富新貴和跟風者們涌入市場,所以分不清“薇甘菊和芳草”之間區別的事時有發生,不斷地重復前人已上過的當,是常有的事,這也是讓造假、販假者得以有生存空間的重要原因。所以,這些現實是不容忽視的,怎樣正確引導讓大家遠離贗品偽作,正確認識名家書畫收藏市場的現狀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