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潤格與知名度:古今書畫市場的"顯"規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3 14:59:32 | 文章來源: 文化中國

  “潤格”一詞,專業畫家都熟悉,好比寫文章的稿酬,大概是指書畫家為人寫書作畫所定的價格標準。

在書畫市場中,書畫家作品潤格是必不可少的。潤格符合市場經濟或商品社會公平交易的原則,畫家也要生存,這是自然而然的。

鄭板橋,想必大家都熟悉,他就專門給自己定了“潤格”:

鄭板橋的潤格碑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

他還特意聲明,必須“現金交易”。有趣的是,他把把規格、尺寸、價錢,甚至付款方式、賒欠禁則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買賣雙方都十分清楚一目了然。把“潤格”定制的如此細緻,清楚,這位留下“難得糊塗”千古名言的大書畫家,在事關自己勞動價值的“原則問題”上,他可是一點兒都不“糊塗”。

齊白石、吳昌碩、陸儼少等太多就不一一舉例了,都定制了自己的潤格。當然現在書畫家也有各自的潤格。説白了,就是書畫家給自己的定位。吳昌碩是海派大家,索畫者多如牛毛,而他也根據大小給自己定了潤格。今天,隨著書畫市場的日益繁榮,越來越多的書畫家開始把自己的作品投向市場,潤格也就必不可少了。

縱觀2010藝術品拍賣市場,怎一個“火”字了得。從《砥柱銘》拍出4.368億元,王蒙的《秋山蕭寺圖》拍出1.366億,張大千《愛痕湖》拍出1.008億元等等,拍賣成交額屢破億元大關,這也説明如今的書畫市場十分火爆。

21世紀是網際網路時代,當今的書畫家也是百花齊放、百家風格,看得眼花繚亂。你看現在當今一些知名書畫家作品屢日飆升。這與宣傳,尤其是與網際網路的宣傳是分不開的。古今都有這樣的怪事,一些畫的好的作品往往不值錢,一些普通平常的作品破高價賣出,這是怎麼回事呢?説白了就是名氣問題,你畫的在好,沒有名氣,也不行,價格很低廉。有名氣的畫家,哪怕不畫,只蓋方印,價格都不菲。如海派大師吳昌碩,上世紀20年代,由於吳昌碩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堪稱一絕,並對近代畫壇影響極大。索畫者多如牛毛。甚至還有日本人來上海買吳昌碩的畫,那時,由於吳昌碩應酬多,有時不得不請弟子趙子云代筆,吳昌碩題款蓋章。當然了,他們也是具備實力的。我最近網路看了一篇新聞,説趙本山寫了篇書法,結果被一位來自遼寧的嘉賓以100多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這説明什麼?還是知名度,名氣的問題。

現在網路普及了,畫廊網站,書畫家個人空間,太多,甚至有的畫家在自己部落格中標價賣畫。曾經有一次在網上一部落格看見一位畫家的作品,畫的真不錯,有大家風範,畫品渾厚,金石味濃,結果在搜索引擎一查,就自己部落格有資訊,搜索引擎無其他記錄,這也説明什麼?缺宣傳,沒名氣。還有位山東的老畫家,人與畫都到達一定水準了,可是一看標價,才一二百元一幅,太不值錢了。究其原因,是名氣不夠,倘若有一點名氣,一兩千元甚至一兩萬元一幅不成問題。

當然了,書畫作品,實力永遠排在第一位。名至實歸,是硬道理。

“畫如其人”,這句話説的很對,一幅作品往往能看得出來作畫者的情感流露,比如雪個的鳥,魚,等等,在配的詩文,看得出來,這就是個性。

前段時間吳冠中前輩不幸逝世了,之前我只是聽説過吳老,常上電視,知道吳老是一大家,結果聽到消息後,筆者在網上找到吳老作品,詳細觀看分析。各式各樣,但很統一,我只想説的是,吳老想像力真是豐富,是具有創新的畫家前輩,也有了自己個性風格。所以個人修養挺重要的,歷代大家都是學識淵博,是我們後人的學習榜樣。

但是,無論哪個時代,有實力,讓人家知道,才是真實力,否則就“白瞎了你這個人了”。有實無名白費力,有名無實是虛名。書畫家離不開宣傳,離不開媒體,就算你獲個什麼獎,也需要讓別人知道。

一直有個問題,古代那些大家是怎麼出名的?細究一下也是大同小異。無非是專修個性,然後靠口碑傳播,有的是結識商人,靠市場傳播,有的是做官員幕僚,靠官方背景。有的成立畫派,“組團忽悠”,比如四王、揚州八怪等。當今資訊化時代,宣傳途徑很多,也很方便,只要您具備一定實力,“一夜成名”不是夢想。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管你是什麼家,與時俱進總是要有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