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藝術市場

天價催生大量新倣品做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26 00:06:5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文/林琳

近日,廣州部分高檔住宅區附近多了不少兜售“驚天名畫”的地攤,竟然也能引來周邊部分居民的注意。這些新倣的“驚天古畫”既有《五牛圖》、《清明上河圖》等經典,也有近現代名家的作品,雖然水準低劣,但也屢屢引人上當。

由於今年的古畫拍賣連連告捷,不斷爆出天價新聞,令普通收藏者也把眼光轉向高不可攀的古畫市場,引發大眾對古書畫的盲目追求,這也給造假者帶來了商機。有收藏人士宣稱,古畫資源有限,除藏身於館藏機構中外,市場中流通的古畫大部分是贗品。

在這些贗品中,大部分是新倣品,只有小部分是舊倣品。新倣品中大多數製作于上世紀80年代以後至今,工藝粗劣者多,也有少量借助高科技手段製作的高倣品。由於古代書畫距今年代不同、存放條件不同,因此在紙張或絹上形成的痕跡有所不同,成為鑒定作品年代、真假的主要依據之一。

新倣者通常為魚目混珠而做舊,手段通常有四種:煙熏、用茶葉浸泡、使用高錳酸鉀浸泡、戶外曝曬等。做舊者還會挖空心思作小手段,比如把新倣品折出折痕、弄出殘破感,甚至養小蟲在倣品上咬出小洞等。不少收藏行家認為,真的古畫由於空氣腐蝕程度不同,紙張上新舊自然結合,泛黃自然,並與墨色自然滲透;而做舊的新倣品整體泛黃,泛黃與墨色分離。

值得注意的是,舊倣與新倣、做舊不同,比如與文徵明同時代的畫家在當時倣作的文徵明作品,雖然同樣是倣品,但由於其歷史性和藝術性,又屬於另外一個範疇。由於該名倣作者也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其作品在目前的收藏市場上往往也被認可,並因為年代久遠而價值不菲。而新倣做舊的一般不具有收藏價值。

廣東省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朱萬章認為,收藏者辨別一件作品新舊之前,更重要的是看風格,如果只以新舊和作者名頭作為鑒定標準,不免會誤入陷阱,因此收藏愛好者應當重視學習。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倣品亮相北京“798”
· 書畫“高倣品”:是在普及名畫還是擾亂市場?
· 舊時高倣能賣高價
· 600余幅中國經典書畫高倣複製品亮展武漢
· 假畫是這樣洗白的:解密贗品從製作到流通的工序
· “拍後不付款”屬商業道德的淪喪那麼賣家拍贗品又屬於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