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藝術不再神秘 當代藝術品"撿漏"為何受寵(組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1 09:04:28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網

藝術品與大眾“零距離”

策展人張穎告訴記者:“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把藝術品帶入城市時尚人群的生活。”其實,藝術品不該只屬於窄眾,而是大眾的。因此,對當代藝術的喜好也應該成為現代人一種時尚、個性的生活方式。

近幾年,人們生活水準的變化,物質生活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滿足感,但人們的精神生活更需要豐富和提高,成長起來的一批70後“新貴”正在悄然成為藝術品的“發燒友”。用敏銳的眼光發掘當代藝術品為生活帶來的“樂活體驗”,新銳藝術作品中的故事和圖像便成為他們精神世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加迷戀藝術與自己思想領域的共鳴。70後、80後的一代新銳藝術家也更加不受傳統思想的約束,不拘泥于固有的繪畫風格,而是用最真實、質樸的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情感世界,比如在這次的“撿漏”藝術節上將展出王嘉、王旻、郭其鵬、呂楠等近50位年輕藝術家的200件作品中,就充分展現空間與時間、情趣與思想、記憶與現實的觀念藝術表達。

業內評論家皮道堅先生説:“藝術的功能首先在於它具有美的價值。在平時,藝術品好似是無用的,但有句話:無用既大用,這就在於藝術品的精神價值。另外,藝術品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它在不斷地干預人們的生活、啟發人們的感知,所以,藝術品應該通過各種形式走進現實生活。”

馬立新《時尚》布面油畫

楊洪波《山風系列》布面油畫

投資、收藏的新起點

業內專家趙力在《亞洲藝術市場的新轉折》的分析中總結出這樣的現象:目前在亞洲藝術市場上的活躍力量不再僅僅是追高殺跌的遊資,也不再是通過價格操縱意圖牟利的炒家群體,更多的是:1.以價值為優先的謹慎的收藏者;2.注重長線投資收益的機構投資者;3.滿足個人審美喜好和注重生活品質的藝術消費者;4.對新藝術或年輕藝術家有著明確收藏偏好的新型群體。這些購買力的新變化帶來的是買家的多樣化和細分化,這將産生更為廣闊的藝術品消費人群。

根據和訊網和《藝術財經》2008年7月8日~18日的網路投票調查發現,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購買藝術品的行列。在所有參與投票的人中,已經買過或者有計劃買藝術品的比例高達89.36%。這部分人群已經或者正要成為中國藝術品消費的主力軍。除網路調查外,還對鄭州、成都兩個省會城市具備藝術品消費能力的企業家做了問卷調查。其中,年實際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佔18%,10萬~100萬元的佔64%,超過100萬元的佔28%。這批人具有更強的藝術品消費潛力。在所有參與投票的人中,已經買過或者有計劃買藝術品的比例高達90%。這些企業家有30%的人希望能通過投資藝術品獲得回報,56.67%的人是希望長期收藏或者裝飾家居。從調查中發現,這些人中的81.58%可能會拿出收入的10%購買藝術品,11.11%會拿出10%~20%的收入去購買藝術品。

“撿漏”藝術節組織機構為保全購買者的利益,推出了一項“既能欣賞自己喜歡的藝術品又可實現套期保值”的專項服務,凡是在藝術節上推出的當代藝術品,根據作品具備的潛在價值以及創作者的發展情況,如果三年後未能達到保值的目的,買家可以更換同等價格的作品以減少藝術品投資帶來的風險。展覽中的200件藝術品有油畫、雕塑、版畫等,90%的作品價位都在2萬元以下。

這次具有創新意義的當代藝術展值得關注。

名家三言兩語

一個藝術家對藝術的探索就是:是死是活都要往前奔!

——藝術家劉小東

撿漏藝術節,有勝於無。

——藝術家尹朝陽

當代藝術應該有創造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商業化其實不是産生藝術品思想貧乏、語言重復的主要原因,優秀的藝術總是不會被商業化所束縛。

——批評家易英

藝術面向大眾是一個趨勢,因為生活離不開藝術。這樣的活動很好,買得起的藝術節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引導公眾認識原創作品、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思想。藝術家就要專心創作,活動的商業操作應該由藝術經紀團隊來完成。——評論家賈方舟

撿漏是撿未來!

——策展人蔣再鳴

別在撿漏藝術節上漏撿了。——評論家朱朱

藝術品撿漏的機會,對每個熱愛生活的人都是平等的。用“撿”的心態,去發掘有可能成功的藝術家作品,當下正是良機。

——策劃專家聶繼軍

對話策展人

《北京》:在目前金融危機的環境下舉辦“撿漏”藝術節城市巡展活動的動力是什麼?

“撿漏”藝術節策展人張穎(以下簡稱張):動力源自於我們認為原創藝術品不應該只屬於少數人,它應該是屬於大眾的,原創作品既可以裝點現代家居又有升值的可能。這是一個藝術面向大眾的時期,目前,追求藝術品質也成為現代人一種時尚、個性的生活方式。另外,就是對藝術家群體的關愛。特別是自經濟危機以來,有些新銳藝術家,他們的創作潛力很大,但是面臨生存壓力,我們想和這些藝術家們共同面對市場、尋找出路,在大眾藏家和藝術家之間搭建一座橋梁。

《北京》:在大眾的印象中當代藝術品是很值錢的,而這裡90%的參展作品標價不高於2萬元,究竟是如何定價的?

張:很多人喜愛當代藝術品,卻不敢問津,問題就是因為價格太高。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逐步變得冷靜與理性,對於普通公眾來説,藝術將逐漸成為消費品。“撿漏”藝術節打破了公眾與當代藝術品的界限,我們希望給更多的藝術愛好者提供合適的途徑,幫助他們認識原創作品,了解當代藝術品的思想價值和收藏價值。特別是80後的這代年輕藝術家還在成長初期,但他們思想活躍、有豐富的想像力和情感世界,這些作品有時代意義,但這些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展示的機會和途徑比較少,所以我們創造機會給他們展示的平臺,以低價位的銷售方式首先得到大眾的認可。

《北京》:談到投資就會想到風險,您認為藝術品投資也同樣存在風險嗎?

張:我們的活動主題是“私享&藝術”,撿漏藝術節提出的概念就是“讓藝術走進生活”,對於普通購買者來講首先是喜愛藝術品,用原創作品裝點家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作品增值應該是個意外的驚喜。如果專為投資而選擇藝術品那就要求購買者有很強的眼力和經驗了,相對於股票、房産、期貨等其他投資來講,藝術品屬於抗跌的投資産品,資産不會因為經濟變化而貶值。投資往往是在兩三年後,才會真正有所表現,具有“長久性”的一面。

《北京》:“撿漏”藝術節上真的可以“撿漏”嗎?

張:“撿漏”藝術節是歷練參與者的眼光和知識綜合能力的平臺。併為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們提供一個機會。“撿漏藝術”在新浪的部落格是一個“藝術沙龍”,大家不妨參與進來一起討論關於“藝術和生活”的話題。至於是否能“撿漏”,就看收藏者的識寶功夫了。(圖片/“撿漏”藝術節提供)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歐美藏家紛紛放貨套現 中國藏家是否抄底?
· 2006萬美元天價背後:油畫的草根江湖
· 系列專場拍賣是拉動藝術市場的“巧實力”
· 中國藝術品市場:高回報率的投資機會
· 上海春季藝術沙龍:欲走平民化消費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