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藝術品市場:高回報率的投資機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0 15:54:12 | 文章來源: 中國證券網

名氣大的畫家作品回報率卻不一定高

雖然我不是學習藝術的,但對這方面卻十分敏感,或許我父輩為義大利人的原因,使我在這方面有了先天性的優勢。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就常常自己動手做模型等各種工藝品。而當我上大學時,在一次藝術展覽中我給自己買了第一件藝術品,而這也是我藝術投資的開始。在華爾街工作期間是我藝術收藏的高峰,由於工作壓力大,我常常一個星期會買幾幅油畫作品來獎賞自己,而這時候我也深刻體會到藝術的價值,它帶給人的不只是金錢上的財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到九十年代初期,我辭去華爾街的工作,開了一家國際性旅店,被外人稱為“博物館”,在這裡我把當年收藏的油畫及古董作品放在客房裏展出,同時進行買賣活動。    

在此期間,我還是不斷收藏油畫,不斷把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推薦給來旅店住宿的朋友。與此同時,自己也動手做各種木製傢具。現在,我發現了中國油畫市場的投資價值,讓我與“藝術”再一次走在一起。當我買油畫時,一般我只是看物不看人,就算是不出名的畫家,他們的作品如果我喜歡,也會購買。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犯的一個毛病,他們會看藝術家的名氣來買作品,作為投資,這樣的“個股”風險比較大。在證券投資中,有很多“專家”常會推薦買家一些大企業的個股,説這樣的個股風險比較低。可當投資者花了大錢買了大企業的股份後可能會發現它們的回報率卻沒有一些中小企業高,同樣道理,名氣大的畫家作品價格也相對較高,可回報率卻不一定比成長中的畫家高。我們要以自己的眼光為主,在投資中最忌的就是盲目聽風。

除了油畫以外,我們還發現了另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湘繡。這種傳統藝術巧妙的將我國傳統的繪畫、書法、及其他藝術與刺繡融為一體,形成以中國畫為基礎,運用幾近二百種顏色的繡線和上等絲綢、綢緞,手工以針代筆,巧妙的運用一百多種針法進行創作,形成獨一無二的中國刺繡流派。最顯著的特點是色彩鮮艷,形象逼真,構圖章法嚴謹,畫面質感強,無愧於“遠觀氣勢宏偉,近看出神入化”的藝術效果。可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繡品已逐漸被機械化,手工作品逐漸在消失。這也是為什麼我把這種正在消失的工藝推薦給大家。而從投資角度來説,雖然這種湘繡作品每款都不是唯一的,可當有一天,當手工工藝完全被機器代替時,我們手中的手工作品便顯得無比珍貴。

在定價方面,我知道藝術與房地産等投資行業一樣,隨著地域的不同,在價格方面也會有所不同。在這裡我也做了些考察,發現香港,北京,上海這些城市藝術品的價格比國內其他地方的價格都稍高,當然,這些城市在藝術領域的發展也相對成熟。如我們前面所説,在價格方面國外的買家或許會佔據更大優勢,在中國,一元的購買力相當於美元一元,也就是説,中國人在中國消費10,000元人民幣買油畫相當於美國人在美國消費10,000美元,而當美國人在中國買油畫時,畫廊同樣以10,000元人民幣的價格銷售給他們,這就是他們的優勢。

最後,無論是國內的投資者,還是國外的收藏家,中國油畫市場絕對是個回報率高的投資機會,尤其趁現在全球金融危機買進的價格相對較低。而對於國外的投資者來説,他們更可以利用人民幣的匯率優勢等因素投資這個市場。股票,房地産和藝術被稱為三大投資領域,股票市場在短短兩年時間裏已經下跌了70%,而身邊“玩”股票的朋友也紛紛向我請求解決方案,我給他們的答案是投資藝術市場吧,至於房地産,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價格同比下降了10%——40%,而且這兩個市場已經被普通大眾“發現”了,藝術市場還處在無效率性階段,再者,藝術這種與文化緊密相連的商品,隨著時間的增加只會增值。作為專業投資者,我投資過房地産、股票與藝術品,但惟獨藝術品是從來沒有虧過錢。

文/Craig Mattoli(美國收藏家) 譯 /陳燕如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CIGE輸給了香港博覽會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上海春季藝術沙龍:欲走平民化消費路線
· CIGE:一場視覺饕餮會為我們帶來驚喜嗎?
· CIGE輸給了香港博覽會
· 永樂春拍增明清工藝品
· 各類藝術品下跌 當代藝術跌得最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