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CIGE:一場視覺饕餮會為我們帶來驚喜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0 13:31:37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CIGE現場 段澤林攝

  2009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如期登場

  四月的中國藝術市場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喧囂,杭州藝博會剛剛結束, CIGE 2009(2009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就在北京國際貿易中心展廳拉開了帷幕,而一星期後藝術北京也將粉墨登場。儘管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遠未見底,但在中國政府適時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援下,滬深股市近期節節高升,各項經濟指標也開始顯現“回暖”跡象,這些無疑對如履薄冰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帶來新機,而日前剛剛落槌的香港蘇富比春拍,超過預期的喜人結果,更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

  從現場看,今年參展CIGE的歐美畫廊幾近消失,主辦方大幅增加亞洲畫廊的參展比例,首次參展畫廊的比例高達50%,包括了來自蒙古、敘利亞、巴基斯坦等地的畫廊,體現出主辦方著力在營造“新鮮感”的良苦用心。

  在一樓展廳裏,一批似熟非熟的面孔開始佔據觀眾的視野:南韓的阿拉裏奧畫廊推出了年輕當代藝術家李繼開的作品;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選擇了楊波、顏磊,同樣也是兩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索卡藝術中心則拿出了箱底寶貝趙無極、洪淩的作品。此時此刻,即使是一向諱莫如深、深居淺出的畫廊老闆們,也都學會了在媒體面前積極宣傳著他們的新鮮“武器”。而那些所謂的“金剛”、“大腕”級藝術家們的作品則悄悄躲進了外國畫廊內,不大的尺幅倒是顯出幾分精巧與羞澀,而安迪·沃霍爾的絲網作品能否再現往日輝煌還不得而知。

  “類型化、符號化的作品少了一些,今年展會呈現作品在藝術風格上顯得豐富一些。”藝術市場專家余丁説,“換句話説,對什麼是中國當代藝術或者當代藝術的市場認同更加多元化”。不過,余丁表示目前為止還是沒有看到眼前一亮的作品,而一直在展場內忙著和朋友交流的策展人費大為也表示,儘管與歐美的博覽會相比,亞洲特色無疑是CIGE的特點,但他也沒有發現什麼新鮮的作品。不過對於藏家而言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一對穿著得體的夫婦在幾個畫廊前仔細觀摩作品,儘管他們表示還沒有看上的作品,但從他們手中握著的各種展覽資料,不難看出他們是在審慎地選擇著,而這些新進藏家的加入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來説無疑值得慶倖。

  二樓相對安靜很多。MAPPING ASIA——亞洲年輕藝術家個展:從東京到伊斯坦布爾在此匯集,呈現的是亞洲優秀新銳藝術家作品,王凱作品《片刻的注視》中女孩的溫情;裏瑞歐·薩爾瓦多作品《不要觸碰藝術作品》,觀眾自由彈撥琴弦使內部結構裸露的金屬吉他發出悅耳的聲響,這些都展示著亞洲當代藝術的多元化與新鮮活力。美術評論家鄒躍進表示:“相比一樓的商業化呈現,二樓的展覽主題性強,藝術家的個人風貌比較清晰,對於普通參觀者和藏家來説,這裡是發現有潛力的後起之秀的好地方。”

  不過,博覽會的主角永遠不是藝術家,CIGE也不例外。儘管主辦方一再強調,CIGE不僅是一個交易平臺,它還能提供更多的東西。但當身著盛裝出席的CIGE總監王一涵與一位同樣穿著講究的藏家會面的時候,第一句交流與問候語依然是“有喜歡的東西嗎”。不難看出,“堅持”背後對市場所承載的迫切和期待,畢竟市場的信心是需要數據做出支撐的。從VIP預展的現場,我們似乎看不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各種身份的藝術從業者如期而至,但最終交易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下一頁上海春季藝術沙龍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CIGE輸給了香港博覽會
· CIGE總監王一涵:新藏家應多關注年輕藝術家
· CIGE多媒體藝術家個展 中外藝術家聯袂登臺
· CIGE 2009:加大海外宣傳,危機下規模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