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的危機生存學
長征空間是最早一批進入798藝術區的專業畫廊。在798藝術區,長征空間是一個獨特的空間,在他們的展室中很少看到最熱銷的油畫作品,反倒是民間藝人的作品、以長征為主題的藝術計劃和主題高端的討論會更為醒目,而“長征計劃”曾有超過200位藝術家參與,蔡國強等人都名列其中。它與798藝術區的主流畫廊形態拉開了距離,前幾年完全是創始人盧傑個人和家庭拿錢在做,之後在藝術家支援下,從最初望京半地下室由志願者組成的長征辦公室,到現在已是798最大最專業的藝術機構之一。
因為多年的長線計劃,面對市場蕭條,這家畫廊的主人盧傑並不十分擔心。“我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他説。盧傑應對危機,最明顯的一步是要縮減空間,調整工作重心,將畫廊展覽轉換到學術項目,他本來在798有三個空間,今年將縮減為一個。不過他強調這並非僅僅出於資金的考慮,“在我的‘好畫廊’的標準裏,人和項目是前兩位的,房租第三。我把房租這塊縮減,放到別的地方。”盧傑説。
作為中國第一代畫廊經營人,盧傑並不是第一次在798經歷泡沫破滅的危機。早在2003~2004年,798就萌生過與今天類似的當代藝術泡沫,當年所有的策展人、藝術家變成售樓工具,只為房地産商服務。短暫的輝煌時期裏,房地産商和策展人、藝術家的心態極其喧囂浮躁,後來玩過一票後無法持久,所有的人都撤了。所以當危機再度以同樣的面目出現時,盧傑看得要比畫廊新手們更清晰。最初長征空間便是為學術性的兩萬五千里長征計劃創立的一個實體單元,商業和學術兩條腿一起走路,“所以畫廊並不是我們的全部。”
“金融危機使得人們也不再囤積作品,而這兩部分佔了購買市場的90%。很多畫廊明年都將轉入學術性展覽撐過一段時間,或者砍掉一些展覽,並且不再做廣告,能省下一大筆費用。”朱其説,“真正的藏家開始懂藝術,開始思考,不再像以前那樣買東西了。”
不僅僅是資深畫廊在尋求對策,那些剛剛進入市場的年輕畫廊同樣如此。水木當代藝術空間總監戢大衛説,畫廊計劃至少三五年後再考慮營利,“我們會選擇一些年輕藝術家簽約,成熟藝術家基本以合作的方式為主。計劃是年輕藝術家的回報佔到70%~80%,成熟藝術家佔20%。”年輕畫廊開始尋求有潛力的青年藝術家而放棄大牌是一種長遠的選擇。
現在看來,過去兩年的藝術品市場,以一種非常規的規模擴大,活力澎湃卻魚龍混雜,好像是一次藝術的大躍進運動,嚴重的經濟衰退具有破壞性,但它作為外力的迅速切入,可能有積極的一面,迫使畫廊業界自我洗牌。對於生存下來的畫廊,金融危機也許是畫廊回歸平靜心態,並完成自我更新的契機。2009年的長征空間最大的調整就是以商業為主的畫廊和以學術項目為主的長征計劃徹底分離,盧傑順應了已啟動8年的長征計劃,繼續之前的長征教育項目和胡志明小道項目,而對於畫廊將來,盧傑説,可以“理直氣壯地整理一些東西了”,比如推進藝術家進行小製作,迫使藝術家和自己的畫廊都更多地思考藝術本身而不是市場需求。
“我始終覺得這不是經濟危機,而是經濟轉機,這取決於你的反應,”他高興地談到了一個最新消息,“北京藝術發展基金會剛剛投資500萬給北京藝術博覽會,你看,當代藝術的未來多樂觀積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