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金融風暴來襲 藝術收藏品成救命稻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10 15:31:45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大都會歌劇院前廳的兩幅夏加爾壁畫也充作了貸款抵押品

隨著經濟的不景氣,越來越多擁有昂貴藝術品的收藏家們開始運用手中的資源套現。近幾個月來,畢加索、馬蒂斯、德庫寧、安迪·沃霍爾的作品成了藏家手裏的經濟杠桿,大都會歌劇院前廳張貼的兩張著名的夏加爾壁畫也充作了貸款抵押品。藝術品被估價並抵押,藝術收藏儼然成為人們尋求現金的最後的救命稻草。

畢加索作品

銀行尋找高端客戶

當然,藝術品的藏家可以去拍賣行直接把手頭的藝術品換成現金,但對於那些對多年珍藏依舊懷抱留戀的藏家,也許抵押是較為折中的方法。

藝術品擁有者們曾嘗試向銀行求救,但很少有大型銀行設立藝術品抵押業務,即使發現在過去的幾個月內該項業務量猛增,他們也不曾有大幅度的動作。

像“城市”銀行這類小型銀行顯然對市場風向更為敏感,其私人業務部雇傭了一個由藝術界的專業人士構成的八人團隊,在藝術品的估價、管理等每件事情上給那些富裕的收藏家們以合理的建議,使貸款能夠安全發放和收回。“我們和那些把藝術品當作抵押的客戶一起工作,獲知他們的其他資産、貸款流向,甚至幫著他們把藝術財産增值。”城市藝術顧問蘇珊娜説。

銀行急於尋找的是高端藝術作品,最好得到畢加索、馬蒂斯和莫奈。“我們尋找的是博物館級別的作品,非常高端,我們到府服務,為客戶保密。”蘇珊娜説,“我們還希望相關的藝術家更為廣泛和多樣,以減少我們的貸款風險,不至於集中在少部分藝術家或者僅僅一個領域。”

曾經拍攝過電影《潛水鐘和蝴蝶》的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不久前被曝出把自己的珍藏抵押給了銀行。

而當銀行貸款無法被償還,那麼這些藝術品最後的去向只有拍賣行。

藝術貸款公司應運而生

藝術經紀人普遍認為,人們獻上了他們多年的收藏品的原因有多方面:應付金融問題,為商貿活動籌錢,或者購買更多的藝術品。而一些原本資金就不充足的藝術品擁有者正在成為龐氏騙局的犧牲品。所謂的龐氏騙局即為:欺騙人們向虛設的企業投資,以後來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的投資者,以誘使更多人上當。

藝術資本和藝術金融公司都從事藝術品抵押活動,他們比較青睞來自於小型博物館和機構的藝術品。隨著博物館和機構從私人捐贈者處得到的捐贈大幅度減少,他們不得不拿出一部分藏品以換取流動資金解救燃眉之急。“隨著股票市場下跌40%~50%,人們的流動性資産真正地縮水。”藝術金融的安德魯·羅斯説。

而與之相對,紐約藝術資本公司在過去的6個月內的貸款額增長了40%~50%,其中大部分都換來了眾多優良的和裝飾主義藝術品。著名攝影師安妮·萊博維茨把自己全部的圖像收藏典當給了這家公司,共貸回1500萬美元。

銀行和藝術貸款公司各司其職,銀行抵押藝術品的門檻比較高,而藝術貸款公司的利率在6%~16%之間,稍高於銀行,但他們的面向更為廣泛。他們會在一個專門的儲存倉庫長期保留藝術品直到貸款償清。

藝術資本老闆伊恩·派克稱自己的這家貸款公司“經營範圍有重要的現代大師作品,重要的古典大師作品,和非常重要的裝飾藝術品”,公司預計2009年將有1.2億美元的貸款發放。“我們正在尋找更大的生意,每樁在4000萬-5000萬美元之間。”派克認為抵押藝術品的趨勢將愈演愈烈,“會帶來更多的資産交易”。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