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詩意的棲居——宿利群的水墨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01 14:13:2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如果從藝術創作內在觀念衍生的角度講,宿利群的繪畫與原中央工藝美院的繪畫傳統仍然是密切維繫的。早在1979年,吳冠中先生就提出了“藝術需要追求形式美”,這個觀點在當時的美術界曾産生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因為,追求“形式美”不僅是對藝術政治化的反撥,而且捍衛了藝術本體自身的價值。在老一輩的藝術家中,張仃、吳冠中等先生的創作對宿利群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也是潛移默化的。當然,如果進一步追溯,這種繪畫傳統的形成還離不開30年代林風眠先生的貢獻。當時,林先生主張“融合中西”,就是希望將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表達、修辭方法與傳統的國畫有機的融匯,為水墨藝術尋找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就宿利群近期的作品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意象表現。誠如前文所言,這種“意象”的表達既有克萊夫•貝爾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又力圖將墨色的表現與印象派繪畫的色彩觀念予以結合。而這種方法多少與老中央工藝美院的繪畫傳統有著聯繫。第二類作品是寫生之作。多數時候,它們都像是小品,但這些作品卻讓藝術家保持著對大自然敏銳的觀察能力,而且也是自己生活經歷的一種記錄。第三類作品介於意象表現與抽象之間,但更偏向於抽象。和西方現代繪畫中的“熱抽象”與“冷抽象”都有不同,宿利群的抽象得益於對墨點的利用。由點接面,進而讓墨點構成一種潛在的“色域”。如果細緻地看,這些墨點實質也是一些筆觸,只不過,它們不具有敘事性。這種修辭方法看上去簡單,但實質負載著藝術家內在的情感體驗,而這種傾向於極簡化的形式,反而讓畫面形成了一個特殊的視覺結構。當然,進入抽象水墨的實驗既源於對意象表現水墨的推進,更來自於藝術家需要從個人內在的創作脈絡上與90年代初那批“硬邊抽象”發生聯繫。

從1996年到2006年,宿利群的創作脈絡曾發生了斷裂。而這十年,也正是80年代的現代水墨向當代水墨、觀念水墨的嬗變階段。如果在當代水墨的譜係之中,宿利群的水墨實驗難免會有些“尷尬”。雖然宿利群參與設計領域十餘年,但他內心仍然割捨不下對水墨藝術的摯愛,更何況他原本就是“新潮美術”的一個參與者,曾見證了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這次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的個人展覽較為全面地地展示了藝術家近年來在水墨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古人云,“據于德,依於仁,遊于藝”,對於宿利群來説,水墨藝術只是一個載體,一個通道,追求藝術化的生活,實現“詩意的棲居”才是他最終的人生目標。

2012年7月20日于望京東園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