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中國近現代漆藝重鎮,有著豐富的漆文化生態與深厚的漆藝傳承,在中國漆藝現代性的進程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福州舉辦漆藝雙年展及相關學術研討會,成立漆藝研究院,這些都將使福州的漆藝術從地域性文化走向全國乃至國際文化交流平臺。
2016年7月17日,“漆語時代——2016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在福州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拉開帷幕,此次展覽共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法國、日本、南韓等8個國家(地區)的125位漆藝家的625件作品參展。在雙年展開幕當天,還舉辦了“漆語時代”專場學術研討會、“福州市漆藝術研究院”授牌儀式以及多個週邊展,在福州形成濃郁的漆文化氛圍,推動福州漆藝産業發展。
閩江學院副校長狄俊安在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開幕現場致辭
閩江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鄭鑫在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開幕現場
作為“漆語時代”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週邊展——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也于當天下午3時在福州市三坊七巷75號南後街展覽館開幕。此次展覽由閩江學院主辦、閩江學院美術學院承辦、閩江學院漆藝文化創意園協辦。
福建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邱守傑,福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學勇,福州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張清泉,福州市人民政府文教處處長蔣曉川,福州三坊七巷開發保護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謙華,福州三坊七巷開發保護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飛雲,閩江學院黨委書記王新民,閩江學院黨委副書記陳曦,閩江學院黨委副書記劉元芳,閩江學院紀委書記詹林,閩江學院副校長金德淩,閩江學院副校長狄俊安,福州漆藝研究院副院長、原閩江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汪天亮教授,閩江學院黨政辦主任陳忠群,閩江學院學生處處長林木明,閩江學院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林忠,閩江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鄭鑫等出席了開幕儀式。
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共有近80位藝術家的150件漆藝作品展示,展覽作品的門類包括大漆綜合類繪畫、脫胎漆器、漆雕塑、裝置作品等。展覽現場,作為展覽的特別項目,中國當代漆藝家邱啟敬也帶來他的作品《原來》。
揭牌儀式
此次展覽由閩江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鄭鑫擔任藝術總監,汪天亮擔任學術主持,美術評論家鄭娜擔任策展人。展覽分為四個部分及一個特別項目,四個部分分別是拓荒先行、緣聚三山、中堅敘事、個體解讀;作為展覽的特別項目,中國當代漆藝家邱啟敬也帶來他的作品《原來》。據此次展覽策展人鄭娜女士介紹,“展覽中第一部分“拓荒先行”,將李芝卿先生的作品放置於一樓展櫃之首,皆因李芝卿先生於閩江學院美術學院前身“福州工藝美術學校”具有非凡的意義。在福州乃至中國漆藝界,李芝卿先生是近現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人物”。
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現場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現場
本次展覽藝術總監、閩江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鄭鑫在前言中寫道:“客觀而言,福州漆藝創作面貌的形成、發展與福州乃至福建深厚的本土文化語境密不可分,值此世紀之交,我們將延續前輩過往的藝術成就與開拓精神,面向當下積極踐行,讓閩院的漆藝創作與學術研究更上一層樓,為中國的漆藝實踐及其理論研究留下寶貴的歷史文獻和精神動力”。
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現場
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現場
閩江學院美術學院文獻墻
閩江學院美術學院前身為福州工藝美術學校,是福建各大中專院校最早設立漆藝專業的院校,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其漆藝研究與創作已走過60年的風雨歷程。從福州工藝學校到閩江學院美術學院、從招生範圍拘囿于福州的地方性中專院校,擴至五區八縣乃至全國本科院校,其中不乏聞名而來的著名漆藝界同仁入校進修交流、從老一代藝術家對傳統漆藝孜孜不倦的創新研究,到今天學脈綿延而枝繁葉茂,薪火點燃全國各地,其中尤為突出者已為業界之楚翹,各領風騷開花結果。
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現場
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現場
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現場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進一步提升了福州在世界漆藝領域的影響力,打造中國漆文化發展的學術平臺,同時推動了漆文化品牌的建設和福州漆藝産業的發展。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18日。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兩場學術活動,“當代語境下漆藝表現語言的行程、流變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將於8月7日在福州市三坊七巷75號南後街展覽館二樓會議廳舉辦;“記憶與重構——中國漆藝術的文化自信和中國漆文化的國際語境”藝術沙龍將於8月16日在閩江學院漆藝文化創意園舉辦。
附:參展藝術家名單
“漆語時代”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週邊展——閩江學院專場‘2016“傳承•延異”當代漆藝展’
展覽結構
1、拓荒先行
2、緣聚三山
3、中堅敘事
4、個體解讀
特別項目
邱啟敬《原來》
第一部分
“拓荒先行”參展藝術家(共12人):
李芝卿、高秀泉、鄭崇堯、鄭益坤、王和舉、吳守端、喬十光、吳川、鄭金勝、丁梅卿、鄭力為、汪天亮
參展作品:(共32件作品,脫胎漆器2件、漆雕塑20件)
第二部分
“緣聚三山”參展藝術家(共15位):黃時中、鄭修鈐、陳秋芳、陳健、陳明光、王琥、武夏紅、俞崢、陳秋榮、林惠明、陳冰、陳小霞、林小紅、王翊、呂曉雯
參展作品:(共16件作品,脫胎漆器2件)
第三部分
“中堅敘事”參展藝術家(共18位):
丁梅卿和鄒紅、鄭鑫、黃勝、林險峰、陳宇、鄭頻、周榕清、陳君佑、賴登雲、陳其富、羅芳林、吳思冬、鄭彥民、孫曉東、鄭慶偉、林振團、吳建煌
參展作品:(共26組作品,含現場裝置三件、漆雕3件)
第四部分
“個體解讀”參展藝術家(共32位):方曉輝和林善本、陳浩、林賢洲、郭子健、胡仁傑、許國發、梁芳、胡傑彬、秦永昌、蘇聯煜、凱彪、許文勳、 張虎、張其鎖、張峻僑、廖益茂、陳書貴、吳曉健、陳仕雅、陳劍兵、吳俊強、張妍、許思路、陳培櫻、鄭良煒、孫智傑、姜寧、念小婷、戴婉文、陳研、劉悅、陳小靈
參展作品:(共32組作品,漆立體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