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藝術"第零空間開幕 青年藝術家探討新的藝術史敘事

時間: 2016-04-28 17:47:27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資訊> 展評


展覽開幕嘉賓合影

    2016年4月23日下午,由張瀟雨策劃的“存在藝術”在798第零空間開幕,該展覽活動由著名藝術家張羽做為學術支援,並在開幕當天舉辦了關於此次展覽所提出的新的藝術史敘事及在此敘事下藝術史的新一階段“存在藝術階段”的座談交流會。座談會由張羽老師主持,參加座談會的批評家及藝術家有(按姓氏拼音排序):顧凱軍、郭紅傑、杭春曉、商長松、盛葳、魏祥奇、夏彥國、易鶴達、于繼東、殷亮、張羽、週全、張瀟雨等。

    存在藝術並不來自於存在主義哲學,而是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張瀟雨從藝術史的角度提出的一種新的藝術理論。他在自己的文章《沒有終結的藝術史和新的藝術史敘事的開始——藝術存在本質論:對藝術史的解構與重建》中,提出了藝術史的新的敘事邏輯,及在這一邏輯之下新的藝術階段——存在藝術階段。這個展覽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實體展覽的形式正式提出“存在藝術”的概念,也為了回歸原點重新思考“藝術是什麼”及“藝術的價值”的重要性。本次展覽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實體展覽的方式推出關於藝術史的新一階段“存在藝術階段”的概念。並宣佈由張瀟雨、週全、殷亮、郭紅傑四位藝術家組成的“存在藝術小組”的成立,以及這個“存在藝術小組”將以創作來踐行這一新的藝術理念“存在藝術”的學術方向。


研討會現場


左至右:批評家盛葳、批評家杭春曉與本次展覽的學術支援藝術家張羽

“存在藝術”的核心理念認為:藝術是對自我存在覺知的創造性保存。諸如,哲學、文學、科學、藝術等創造存在都是主體的人的存在表像,而非其他創造存在的表像。那麼讓藝術回歸至人的行為本身,從人産生創造藝術的行為的動機思考藝術的本質至關重要。這使得藝術不再依附於人的其他創造存在價值,回歸到存在論層面的本體論意義。

“存在小組”發現藝術家張羽2001年創作的《指印》作品,已經開始了“存在藝術階段”的序幕,但是在現有藝術史的形式邏輯中,普遍將其劃分至後現代化主義,其意義是終結了水墨的畫種,而這恰恰抹殺和掩藏了“存在藝術”的真正創造力,而此時對於新的藝術史邏輯的提出的意義就顯得格外重要。


學術支援藝術家張羽與存在藝術小組合影


藝術家週全作品


藝術家張瀟雨作品

    張羽在展覽現場接受採訪時表示:“‘存在藝術’這個概念的提出的確是很有意義的,因為一直以來,面對當代藝術我們一直在強調多元,實際這種多元在某種程度上來説,是一種無標準的虛無狀態,也就是説如果什麼都是藝術,什麼都是藝術品,就等於是什麼都不是藝術,藝術失去了具體的標準和價值,所以導致了今天當代藝術是被市場所決定,藝術的本質及精神問題,還有深層的思考幾乎看不到了。精神的丟失實際是人作為主體的丟失,也就是人的主體不在。那麼提出這個概念就是尋找人的存在價值及人的精神存在價值,這個展覽是針對這個具體的問題展開實踐,實際上也在推論到底藝術的本質是什麼?這種思考對今天的藝術界來説很有必要,因為我們今天幾乎所有的所謂熱熱鬧鬧的藝術作品,藝術展覽都不再思考這個問題。在市場主導藝術的今天,提出這樣一個概念,不在於這個觀點是否絕對準確,但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個方向是值得思考的,存在的確觸及到了藝術的根本,這個方向是藝術的根本值得我們努力,因為這不只是一個中國問題而是世界的問題,藝術史走到今天,如果我們可以把很多現成品認為是藝術的話,那麼在沒有標準的前提下,我們再次面對藝術創作的起點時,應該如何確認人與藝術的關係,人在藝術創作如何介入其中?從這個角度來看,策展人張瀟雨提出的存在藝術理論成功的邁出了作為藝術家,面對藝術史的新藝術史敘事的第四個階段發展空間中自我建構的第一步,這也是特別值得像我們這一輩藝術家重新思考的問題。它提示我們擺脫過去一直以來所圍繞的多元發展的困擾以及中西方的二元對立,傳統與當代的二元對立的困擾,建立一個屬於人類的世界的普世範圍內的一種思考,這種思考不分中西,它在探討這樣一個前提下,是否可能建立一個新的藝術史系統,這是他們這次通過展覽提出“存在藝術階段”的最核心的意義。”


藝術家郭紅傑作品


藝術家殷亮作品


研討會現場


展覽空間外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