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春天的藝術展覽季似乎因為暖冬而來得特別早。據已公佈的消息統計,2014年上半年,上海的大中型藝術展覽活動共79場,達到近5年來僅次於2010世博年的歷史第二新高。整體的展覽品質甚至超越2010年,這其中不僅有莫奈大展、列支敦斯登王室收藏展等國際頂級藝術家作品在滬上亮相,畫廊也更多地以聯展和跨界辦展的方式呈現給上海觀眾,全年更有六大藝術博覽會。
業內分析認為,經歷了2012、2013兩年的相對沉寂,2014年上海一級市場的活躍與過去兩三年畫廊業自身的調整密不可分,而“藝術消費”概念對消費者的影響已經在一線城市充分顯現,業界發展有望迎來新的機遇期。
畫廊:聯合與跨界成亮點
2013年整個上海畫廊界舉辦的展覽活動相對來説較為平淡,僅有當代水墨在多個畫廊有著較為聚焦的表現。今年,不僅當代水墨作品展已經由一些港臺地區畫廊向三大藝術區蔓延,並登陸多家美術館。配合莫奈、列支敦斯登王室收藏等大展的一系列平行展、週邊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相比之下,以聯合開幕這種“抱團”形式舉行展覽活動的現象在2014年的上海顯得尤為突出。據了解,目前上海除了M50、紅坊等已成氣候的藝術園區外,一些由老廠房改造的創意園區內幾家畫廊聯合辦展將成常態,而這種辦展方式頗受藝術團體新銳的歡迎。
今年上海畫廊開始大規模參與到跨界活動當中,與時裝展、音樂節“混搭”的展覽原本就是上海特色,而在過去兩三年由於多種市場原因並沒有鋪開。而今年許多畫廊自發參與到上海國際音樂節、烏鎮戲曲節活動中。來自南韓的畫廊學古齋以及歐洲藝術畫廊等更是選擇了配合國家對華大型文化交流活動而進駐上海,走入中國市場。
此外,展覽地點更加豐富也是今年的一大亮點,多家大型畫廊走出藝術區,在商廈、高鐵站、機場、劇場以及旅遊區布展。莫奈大展在藝術購物中心舉辦甚至引來了業界對於什麼才是最適合辦展場館的大討論。今年遊客如果走訪東方明珠、大光明電影院、上海大劇院以及朱家角等地,都會看到以往在美術館才能出現的國內一線藝術家作品。此外、今年酒店餐飲業也將成為畫廊舉辦週邊展的熱門選擇。去年上海城市博覽會在豫園萬麗酒店、豪華精選酒店的成功舉辦給不少酒店業同行新的啟示。以往在高檔酒店辦展還是極少數畫廊和機構的專利,而今年威斯汀、喜來登、香格里拉等多家酒店的住客將免費欣賞到薰衣社、藝術門等海派畫廊推出的主打作品。
藝博會:傳統與新銳相呼應
説完畫廊的新動向,就不得不提到“藝博會”。如今的藝博會已經成為一個城市藝術市場綜合實力體現的縮影。2014年藝博會的重頭戲無疑是第十屆上海雙年展;而停歇了一年整頓的“上海國際當代藝博會”在2014年9月將正式回歸;再加上已經成功舉辦了17屆的“上海藝博會”;自2012年由文化部創辦的“亞洲畫廊藝術博覽會”以及一年兩屆的“上海城市藝博會”。2013年在知名策展人肖戈的組織下“ART021”在上海橫空出世,業內反響不錯,今年他們將在去年的基礎上吸收更多外資畫廊參與。不算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上海站,今年上海將舉辦六個規模不一且各具特色的藝博會,數量和品質都堪稱全國第一。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副主任胡懿勳認為,多個藝術博覽會在上海同年“扎堆”舉行,一方面顯示出藝術業界背後的運作資金認為上海藝術市場在兩三年的調整後會有一個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有越來越多的普通公眾走入經過細分後的上海藝術市場。今後的藝博會會推動整個藝術行銷體系,將藝術品以及其涵蓋的文化價值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美術館:私人收藏與社會責任巧結合
在全國的美術館佈局上,北京的美術館更多地以官方、權威為特點。在北京,由於公共美術館資源已經基本覆蓋觀眾需求,民營美術館受關注度遠遠不如公立美術館。業內有句玩笑話:“十個人裏面可能有三個人認識馬未都,但認識觀復博物館的還不一定有一個。”民生去年宣佈退出炎黃美術館的運營直接製造的兩個新聞更説明瞭北京民營美術館的生存業態:一個是退出本身,另一個是黃胄基金會為了運營不得不靠出售精品畫作而維持,使《歡騰的草原》以1.2億元的成交價格成為保利秋拍的夜場標王。
在上海,私人美術館的話語權卻舉足輕重。2014年龍美術館在浦西館開館後將會迎來兩個場館同時運營,在民營美術館行列裏可謂是航母編隊的水準,而2013年底備受媒體關注的龍美術館創始人劉益謙及引起國內收藏界熱議的《功甫帖》都是絕對的熱點,足以讓開館展引起轟動效應。印尼華裔收藏家余德耀將上海徐匯濱江的飛機庫改造成一個9000多平方米的美術館,並請來著名藝術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做策展人,引來了業界內外的廣泛關注。這都用事實告訴業界,上海民營美術館不但已成體系,並且可以媲美官方。
私人美術館的數量在國內不斷增加,媒體與業內人士都關注各個美術館的展覽水準和運作模式。余德耀對記者表示,他對自己的美術館的工作劃分提出了清晰的界限,將給策展人完全的話語權,同時也希望策展人不干涉自己的收藏;而喜瑪拉雅美術館副館長翁秉晨對記者表示,喜瑪拉雅今年將以舉辦“John Moores世界新繪畫比賽——中國優勝作品展和世界獲獎展”來推動新藝術家、中國水墨和非洲美術,他認為這塊內容是目前私人收藏與潛在價值結合的熱門板塊。
上海當代藝術館館長龔明光認為,上海的民營美術館已經基本找到了場館本身運維與私人收藏的切合點,以“藝術的歸藝術、市場的歸市場”為脈絡解決了場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目前上海的民營美術館中,私人收藏和場館本身所擔負社會責任結合得比較緊密,在滿足出資方打造完備收藏體系的同時,也使美術館更加貼近普通公眾,甚至分擔了很多公立美術館的藝術審美教育任務,從而獲得了政府的支援和社會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