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中國美術館藏水彩風景作品展與觀眾見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29 10:08:4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廳現場

水彩畫是歷史久遠的一門畫種,作為重要的藝術門類,水彩畫也是中國美術館收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天上午,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展廳內,一場名為“水色自然:中國美術館藏水彩風景作品展”正式向廣大公眾開放。本次展覽作為中國美術館建館50週年的展覽項目為觀眾帶來了館藏的水彩佳作,展出作品是從歷年的館藏水彩精品中精挑細選出來,共100余件,它們均為20世紀中國藝術家不同時期的創作,其中包括廣為大家熟悉的陽太陽、古元、潘思同、哈定等藝術大家的作品。

在本次展覽中,作品年代跨越20和21兩個世紀,年代最早的以20世紀20年代為起點,一直延續至今。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水彩畫係收藏後的首次亮相,展覽以全面系統地呈現方式使廣大觀眾了解水彩畫在中國走過的發展脈絡。

展出的水彩畫包含風景系列和風土人情系列,我們在領略其中藝術之美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祖國各地風貌的迷人魅力。這些水彩畫中,既有表現江南水鄉的作品,也有描繪塞外風光的作品,還有歌頌西藏風貌的作品。對於藝術家們而言,無論身處祖國何處,作品都是自己面對自然美景和生活下的真切感悟,其中都寄予藝術家的美好情懷。

在展廳的重要位置,我們看到了古元先生的作品《松花江畔》。這條被譽為東北人民的母親河在古元先生的筆下透露著幾分江南水鄉般靈秀的氣息。畫面中,悠閒的小船在滿布原始森林的寧靜河面上輕輕地盪漾,與遠景中的輪船形成呼應關係,水天一色的自然環境使松花江更顯寬廣與博大。在展廳的另一側,我們還看到陽太陽先生創作于1954年的《雨》,陽太陽先生強調融合中西方結合繪畫語言與精神品格,他長期在這條道路上探索,這在他的水彩畫創作中有突出體現。在《雨》中,陽太陽先生一方面以濕畫法表現朦朧的雨景,另一方面運用西方古典油畫的構圖和透視進行畫面佈局,使得作品別有一番風味。

哈定先生的水彩畫多表現風土人情,中國美術館在這次展覽中為觀眾帶來了哈定先生的《塞外風光》和《上海九曲橋》兩幅代表作。在《上海九曲橋》中,哈定先生以鳥瞰的視角表現了九曲橋的屈曲折轉,通過遠逝的橋身把觀眾的視線再次引向遠處的亭臺水榭。哈定先生充分發揮了水彩畫透明的特點,同時把糨糊和水彩顏料加以混合使用,使建築物和湖水造成了愈到遠處愈斑駁陸離的效果,與前景中清雅明靜的湖水相呼應,使整個畫面生動而充滿情趣。

在本次展覽中,展出的作品均代表20世紀中國水彩畫成就,而中國美術館選擇金秋時節舉辦展覽,旨在為大家帶來自然與藝術之美的回味。展覽在位於五層的19、20、21號展廳呈現,時間將持續至10月28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