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10日,2013年第七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在西安舉辦。西安美術館再一次作為年會主辦方為這一屆年會提供了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諸多方面的支援。除了為期兩日的年會之外,9月8日,借助批評家年會的檔期,西安美術館還同期開幕了“文脈當代——2013中國美術批評家提名展”以及“該發生的總會發生——西安當代藝術提名展”兩項展覽。
年會在輪值主席陳孝信略顯輕鬆的致辭下宣告開幕,他説:“批評家年會今年七歲了,該上小學了。”走到第七屆的年會將議題定在 “中國當代藝術的屬性以及價值標準”上,這個話題似乎並不討喜。在遭遇部分批評家並不太認同的情況下,辯論不溫不火地打開,偶有交鋒之後,又逐漸失去話題焦點。在上午分為兩個單元的主題發言中,進行到王春辰的發言“不放棄現代性,與當代性同行”結束後的提問環節,來自批評家王林針對“威尼斯中國館是服務於國家意識形態還是選擇博弈”的質疑,首次讓現場感受了一次擯住呼吸,然而,討論也在王春辰禮貌溫和的回應下迎來了上午場的終結。下午場的分組討論單元,關於“當代性”“什麼是當代藝術”的討論也並沒有令人感到振奮,倒是關於“國家畫院成立當代藝術中心”、“方力鈞是否是被‘招安’”、“郭鳳儀的作品是當代藝術嗎”等具體實例引發了場內各抒己見式的實際討論。
提名展提攜青年
年會開幕前一日晚八點揭幕的兩項提名展動用了西安美術館兩個樓層的展廳,兩項展覽都吸納了很大比例的年輕藝術家參展。在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看來,批評家們策劃的提名展聚齊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在西安尚屬首次,他感覺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與西安本地當代藝術生態産生交流,而“該發生的總會發生”展也是本土當代藝術難得的一次集中亮相。針對提名展,楊超總結了三個需要努力的方向:第一,主題性需要更加明確;第二,表現形式需要豐富多元;第三,布展以及展場設計可以更講究。他認為六個月的準備時間太短,計劃明年的批評家提名展在接下來的十月份就召開組織委員會以確定提名展的主題方向。
跑長跑的贊助人
乘坐飛機抵達咸陽機場的路途中,就聽到不少熟面孔在念叨,如果每一屆年會都來西安,那參加的動力可能會削減不少;也有醉翁之意明顯不在酒的不同意見,“西安很好呀。可以去看碑林,還有很多的博物館,都挺有意思的。”某位首次參與年會的批評家説道。在他看來,參加批評家年會目的就是和同行們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能太遠,但也不能太近。談及這些,正在慢慢熟悉這個群體的楊超點燃了一根煙,笑著説:“他們都挺愛抽煙的。”他認為將批評家年會作為一個美術館自有的品牌來做,只是意味著每一屆年會的主辦方都會有西安美術館,舉辦地點也可能在西安之外的地方。而至於如何擴大年會的影響力,則是他以及整個年會組委會需要不斷思考的地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辦了幾屆,就能出成效的。”顯然,楊超琢磨的是一項長期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