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是否考慮過一位美術館的負責人與藝術史之間會是怎樣的關係呢?
方蕾:我覺得現在我要做的工作就是盡可能的呈現,太早的考慮這個問題沒有意義,我可以和藝術家成為朋友併為他們服務,維護好我們的平臺,從這個角度來説很簡單並不複雜。
記者:您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哪些方面,之後宋莊美術館與中國當代藝術之間的關係又會是怎麼樣的?
方蕾:我是2012年5月份接任館長,2005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微網志]”這個項目是我創建起來的,當時做了很多工作,也算是積累了一些美術館工作經驗。栗憲庭館長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標誌性人物,但“美術館”管理對於他們這批前輩來説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甚至對於整個中國來講“美術館”都是一個比較新的課題。去年我在接任館長之前宋莊美術館的場地差點租出去做高考補習班,原因是村民委員會在經歷5年的運營之後不願意再為美術館提供經費了,據了解之前宋莊每年要為美術館投入200萬人民幣的資金。一方面,我們沒有權利強求農民義務的為藝術付出;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宋莊美術館不存在了,這個事件將對於藝術界都會有所觸動和影響,所以經過討論後還是決定要將它堅持下去。目前我們的團隊在沒有經費來源的情況下從基礎工作開始,正在逐步改善美術館的狀態。
接下來宋莊美術館將仍然保持客觀的態度來審視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變化,儘量回避靠出租場地來過日子的情況。外界可能也會聽到宋莊美術館的場地價位,實際上我們採取設定一個相對離譜的價位來設限,儘量避免普通意義上的商業出租。我們策劃的每一次展覽都是從學術出發,也不會收取藝術家的任何費用。在未來它與中國當代藝術之間的關係應該還是藝術家實驗、交流、溝通的平臺。我們堅持非營利機構的定位,這當然是個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回顧宋莊美術館以往策劃的展覽,包括栗憲庭老師主持的“生活在宋莊”的田野調查、邀請文化界的人士來美術館講座,都是很紮實的工作,可能外界了解的不是特別全面,所以我希望能把宣傳方面的工作再提升到新的層面。去年我們策劃了第一屆微網志展,是以一種新的展覽的方式,打破了美術館的邊界。傳統的美術館只是在一個地理概念中的存在,現在我們通過網路的方式把美術館的邊界放大了,隨時可以展覽藝術家的作品,和大家交流互動。
記者:微網志展是否將會成為宋莊美術館長期的展覽機制嗎?
方蕾:原本的想法是這樣的,希望能做成一個長期的機制,我們也主動與新浪微網志商談這件事情,但是由於不會産生更多的經濟利益,所以是宋莊美術館單方面舉辦的。現在,媒體時代的問題來了,傳播和構通的方式不斷迅速變化,自從微信誕生後微網志的活躍度下降了40%,大家感覺微網志變得鬱悶,每天看到的都是讓人不愉快的消息,很多人便離開了微網志。我目前比較關注新媒體的推廣方式與演變,新一屆的微網志展又開始啟動了,很高興看到今年的作品品質明顯的提高了,對於上一屆的參展藝術家我表示由衷的感謝,期待新一屆的微網志展中産生更多、更有價值的作品。未來如何,我們也要緊跟科技的發展。
記者:據我了解宋莊美術館正在籌備“宋莊藝術家群落20週年特展”,一個關於肖像(自畫像)的展覽,這樣的時期組織這樣的大型展覽一定有著內在的動機和意義。
方蕾:此次展覽呈現的是1994年到2013年為止這20年間曾經在宋莊居住過的藝術家們的肖像。其中包括兩層意義:第一,希望每個藝術家認識自己,這幾十年大家沒有太多的時間往內心看。如今宋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是20年以來每一個在宋莊居住過的藝術家、文化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過去我們總是説“人民的歷史“,其實這就是,是因為有那麼多的藝術家在這裡居住、生活、創作……才有了今天的宋莊,要把每個人像英雄一般的呈現出來;第二,因為你是一個藝術家,希望機會的眷顧,生怕才華被淹沒……所以,請讓我們看到你。藝術家的態度能呈現出來。就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發展來看,它正慢慢趨於平靜,90年代是“公寓藝術”的階段,藝術家們在寓所或是不大的空間裏進行創作,2003年以後“798藝術區”的興起和宋莊藝術家的工作狀態突破了創作空間的限制,從那時起大家都開始畫大畫了,藝術家個人普遍願望開始膨脹。如今,大家慢慢的開始反思,有一些藝術家又開始回到小房子裏面創作。此次展覽可以看做是一個階段的小結,海報上設計了一個“逗號”。
記者:您上面所提到的中國社會對於美術館的概念認知很模糊,事實上美術館有著自身的功能,包括研究,收藏,教育等等一套完善的體系,這就決定了在中國美術館的執行者們必須投入一定量的時間去完成土壤的工作。
方蕾:在西方美術館制度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在中國它發生的時間很短,新時代的來臨導致原有的模式都要被打破,包括美術館。如今,人們在網路上可以得到很多的資訊,那麼為什麼還要去美術館呢,難道實體美術館變成了人們真實視覺的補充?九十年代的時候一些重要展覽大家看不到就只能是看不到了,然而今天你可以輕易的進入某個美術館的網站,時時瀏覽它的內容。在中國一所美術館的運作要多方位進行工作,不僅僅是運營實體美術館,網路上的美術館也要建構的很充分才行。我們借助網路虛擬的美術館真真實實的和每一個藝術家發生互動關係,微網志展除了打破美術館的邊界以外,還改變了傳統的遴選機制,更簡單、公平、公開。是一個打開的平臺而非封閉的圈子,給更多藝術家提供展示作品的機會,宋莊美術館努力通過技術和制度等方面去完善未來的策展機制。
記者:中國當代藝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其中有繁華也有蕭瑟,事到如今您可否嘗試用語言來總結中國當代藝術的邊界究竟在哪?
方蕾:中國當代藝術家學習的比較快,比較善於獲取吸收新的知識,但是思考的深度與強度還不夠,精神上也容易陷入束縛當中,大家還是更願意趨同發展,願意將自己歸在某一類裏面,西方的當代藝術強調獨立性與反叛,這一點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和思考。中國的藝術家會有“趨利避害”的想法,然而真正純粹的藝術家是不太會意識到“利”與“害”的邊界,他們很簡單。
中國當代藝術的來源很多,情況尤為複雜,既有傳統的來源,也有國際化的來源。打個比方,如果你要國際化就必須學習“國際語言”,我們有一批藝術家“國際語言學的很好”,會用很流暢的“國際語言”來完成作品。經過幾十年仍無法給當代藝術做界定的原因是邊界已經被打破了,你再把大家限定在一個範圍裏面是不可能的,誰都不能剝奪誰創作和呈現的權利,美術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去框定它,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討論,今天,在中國的當代藝術有廣義和狹義兩重認識,從狹義角度出發當代藝術裏實驗性的成分比較重要,也是今天的藝術構建自身價值的工作,很多問題的答案將在藝術界持續的工作中不斷獲得解答。
|